胡曉 張學軍 陳錦曉
摘要:近幾年,在鄉村振興戰略落實和實施背景下,在農村旅游業發展中,政府對智慧旅游發展越來越重視,而且,在鄉村振興下,農村智慧旅游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實際意義。但是,在實際智慧旅游發展過程中,受各個方面因素的影響,比如信息水平、資金不充足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農村智慧旅游業快速發展。因此,為了進一步提升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智慧旅游的發展,需要加強研究智慧旅游發展的有效途徑,促進農村智慧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智慧旅游;發展路徑
1.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智慧旅游發展意義
1.1有利于傳承鄉村文化,塑造新的鄉風新貌
鄉村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符號,擁有自身的人文氣息魅力,智慧旅游介入鄉村振興中所帶來的大量游客,將實現鄉村文化外泄傳承,而不僅僅局限于當地生活空間,從而達到鄉村文化的傳承效果。另一方面,塑造鄉風新貌。智慧旅游作為旅游業,借助其行業紅利,實現對鄉村文化引導的鄉風新貌進行重塑[1]。傳統村落中,多數農村人員離鄉入城務工,成為鄉村兩棲人,其身上市民化、現代化氣息濃重。但該人群因在村時間短,村內社群網絡弱,影響度不夠,難以實現鄉風重塑。而在智慧旅游中,大批游客的到來,其身上所潛移默化形成的現代化法治精神、契約精神,可推動鄉村中陳規舊約重塑,而最終形成適應新時代的鄉風新貌。
1.2有利于建設宜居鄉村
通過智慧旅游聯動對接介入鄉村振興戰略中,需將鄉村作為支點助力。一方面,建設宜居鄉村,即對鄉村生活進行調整[2]。智慧旅游的介入,需打造鄉村基礎設施,更新鄉村綠色生態設施,大力發展旅游配套服務,推廣鄉村綠色休閑生活方式和旅游消費模式。從源頭上加強對智慧旅游要求的鄉村配套建設,大幅提升鄉村的宜居度、舒適度。另一方面,改善鄉村生態環境,更新生態水準。在進行智慧旅游介入鄉村振興中,減少第一產業的廣度、限度,擴大、強化以智慧旅游作為代表的第三產業,進而減量使用化肥、農藥,減少由其帶來的面源污染。同時,為滿足智慧旅游的需要,加強農業污染治理,將農村生產環境積極轉化為旅游優勢、生態優勢。在發展智慧旅游的基礎上,建設宜居鄉村,提升生態水準,實現鄉村振興中的生態宜居的總要求。
1.3有利于調整資源分配,助推產業發展
在鄉村振興中,借助智慧旅游建設為支點,發揮智慧旅游的集聚效應,解決中小企業的發展問題,調動中小企業的積極性,杜絕因行業內卷化而次生的企業破產性問題、產業衰頹現象。以開發旅游資源的形式,有針對性、建設性地合理分配中小企業建設資源,實現相關企業的收益增加,紓解產業邊界模糊化困境,助推產業發展。此外,企業參與智慧旅游建設,也會加深對鄉村振興的認知,實現中小企業的自我價值重塑,利于產業發展。由此,智慧旅游建設形成的公共資源,通過調整旅游建設資源的形式,助推產業發展,實現“1加1大于”的目標,推進鄉村振興
2.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智慧旅游發展路徑
2.1培育農村智慧旅游人才
鄉村智慧旅游作為一個復雜且龐大的系統性工程,提出的不僅是人才引進要求,更是對完善農村智慧旅游人才培養體系提出了要求。目前,通過對鄉村智慧旅游發展態勢的分析,技術類智慧旅游人才的需求對于旅游業而言會越來越大。基于此,加大培育鄉村智慧旅游人才,更是實現智慧旅游介入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要加大培育農村智慧旅游人才,首先需要政府發揮指示牌作用,聯絡旅游企業及各高校進行鄉村智慧旅游的明晰定位,以此找準市場需求,構建完善智慧旅游體系,設定智慧旅游服務項目;其次,各高校根據所構建的體系、設定的服務項目,有目標、有方向、有要求地制定智慧旅游人才培養方案;最后,在教育培養上,嚴格按照智慧旅游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培養。同時,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校內校外技能大賽,讓學生在智慧旅游模擬操作經營中成長為適合時代發展的人才。通過訂單式培養、合作辦學等模式,輸送人才,通過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等,協助培養人才,以此實現人才培育,助力智慧旅游介入鄉村振興。
2.2加強政府的引導支持
智慧旅游作為一種系統化、集約化的綜合型旅游服務體系,需要政府發揮指揮棒、紅綠燈的引導支持作用[4]。在全局把控下,將共創共享作為鄉村智慧旅游的規劃建設底線,在鄉村智慧旅游中始終發揮貫穿全過程、全方位、全空間、全行業、全要素的重要引導支持作用。因此,持續加強政府的引導支持是十分必要的。在引導層面上,需持續加強政府對智慧旅游的宣傳,革新農民的思想,以此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促進農民認可、接受并參與;在支持層面上,需持續加強政府對智慧旅游的傾斜性支持,以此打消農民的后顧之憂,督促農民真參與、實參與。只有持續加強政府的引導支持,做到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資源條件上優先保障、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才能為鄉村智慧旅游發展注入一劑強心針,做到在建設智慧旅游中振興鄉村,在發展智慧旅游中振興鄉村。
2.3注重社會組織的協同參與
鄉村智慧旅游的建設除了政府的引導支持外,社會組織的參與推動也是一個重要動力源[3]。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由政府為主導的“政府萬能主義”傳統方式,已不再符合當前發展規律。以社會組織協同參與的“合作主義”逐漸走向人們的視野,深入人們的生產生活。而社會組織的協同參與,更是利于鄉村智慧旅游的發展。在發展鄉村智慧旅游中,各地的人、財、地的差異性都可能難以滿足實際需求,此刻就需要社會組織發揮其重要動力源的效用。在協同參與過程中,充分協調調動各種資源,進行多主體、多層次、多向度和多限度地建設鄉村智慧旅游,在建設中實現集約化、系統化、高效化、便捷化。
結語
綜上所述,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智慧旅游是鄉村未來發展中的的主要趨勢,其對鄉村地區產業結構升級、鄉村地區生態保護、鄉村文化傳承和塑造鄉風新貌等方面有著直接的積極影響,因此,要積極探索農村智慧旅游發展新路徑,進而有效推動新農村智慧旅游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侯卿. 鄉村振興視角下天祝縣全域智慧旅游開發與設計[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10):74-75.
[2] 馬艷偉,楊帆. 智慧社區促進揚州鄉村振興 ——基于信息管理的視角[J]. 公關世界,2021(14):69-70.
[3] 吳瑾瑾,王斯,陸尤,等. 互聯網大環境下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路徑探析[J]. 現代農村科技,2021(6):16-18.
[4] 馬艷偉. 揚州鄉村振興路徑研究 ——基于智慧社區的視角[J]. 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20(8):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