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木子 郭麗莉 閆波
摘要:隨著經濟高速發展,環境保護問題成為社會焦點,發展低碳農業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趨勢。隨著生物技術不斷應用到低碳農業發展過程中,為我國農業走上健康穩定發展道路提供了有利保障,本文從不同角度入手客觀闡述了發展低碳農業中生物技術的應用。
關鍵詞:發展;低碳農業;生物技術
近年來,氣候變化形勢日漸嚴峻,農業生產又和氣候變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加上生態環境不斷被破壞,我國農業發展已被提出全新的要求,發展低碳農業的重要性不斷顯現。在發展低碳農業過程中,生物技術的應用發揮著多樣化作用,利于優化完善農業生產方式,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促使我國農業走上長遠發展道路,不斷加快地區經濟發展步伐。
一、發展低碳農業中生物技術應用的必要性
生物技術建立在現代生命科學基礎上,被叫做生物工程,將先進技術、其他學科原理巧妙融合,合理加工生物原料,科學改造生物體,獲取社會大眾所需的產品。就低碳農業而言,排放、能耗、污染都比較低,注重可再生能源的優化利用,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有效提高農業生產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在發展低碳農業過程中,生物技術的應用十分必要,體現在多個方面。生物技術的應用利于降低農業生產過程中農藥、化肥的使用量,多角度優化利用各類農業技術,不斷增加糧食產量,最大化提高糧食質量,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的同時,不斷促進農民增收,有效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同時,生物技術應用到低碳農業發展中利于最大化減少碳排放量,加大對生物肥料、生物農藥的使用,降低農業生產中對周圍環境的污染程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不斷發展壯大農業,促進社會經濟全面協調發展。
二、發展低碳農業中生物技術的應用
1、生物肥料
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肥料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性元素,關乎農作物產量和質量。傳統化學肥料的使用會不斷破壞地區土壤結構,農作物產量以及質量也會明顯降低,還會不斷污染周圍環境。在發展低碳農業過程中,地區要多鼓勵農戶使用生物肥料,引導他們全方位正確認識生物肥料,根據農作物生長習性、特征、作用等,隨時了解各類農作物各階段生長情況,科學應用生物肥料,盡可能減少傳統化學肥料使用量,充分利用空氣中所含的氮元素以及土壤已有的養分。農戶要借助生物肥料優勢,從根源上改變土壤性質,提高土壤肥力,促使農作物健康生長,增加農作物產量的基礎上,最大化提高農作物質量。
2、生物農藥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藥、化肥不斷應用其中,地區農業生態系統不斷被破壞,無法處于平衡狀態。同時,農藥、化肥大量殘留在各類農作物上,加上在空氣中噴灑,對周圍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也對社會大眾身體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脅。針對這種情況,我國必須大力發展低碳農業,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客觀分析各地區農業發展現狀,多層次優化利用生物技術,要求各地區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要注重生物農藥的使用。和傳統農藥相比,生物農藥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更具優勢,較低的毒性,較少的殘留量,使用過程中對周圍污染程度較低,還能確保人們生命健康。在發展低碳農業過程中,地區要客觀分析傳統農藥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注重對地區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制造地區農業生產中所需的生物農藥,將其靈活應用到農業生產中,有效彌補傳統農藥缺陷,有效降低使用過程中對周圍環境污染程度,大力發展綠色農業,促使地區農業走上全新的發展道路。
3、生物育種與生物質能源
3.1生物育種
在發展低碳農業過程中,我國可以巧妙利用生物技術,實現生物育種,培育高質量的農作物,具有較高的病蟲害抵抗力、抗除草劑能力等,減少農業生產過程中農藥、除草劑等使用量,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的基礎上,有效提高農業生產經濟效益。在此基礎上,我國要多層次優化利用轉基因技術,進行合理化育種,科學轉移農作物基因,獲取新的農作物品種,使其遠遠優于傳統農作物,具有較高的抗旱能力、抗寒能力等,最大化提高農作物固氮能力,減少農業生產中對含氮類化肥的使用。還可以將分子標記技術、體細胞雜交技術等應用到育種中,借助體細胞雜交技術,培育新品種,促使農作物種子具有較好的經濟性、適應性,降低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病蟲害發生率,減少農作物生產成本的基礎上,促使農民增收。
3.2生物質能
在我國,小麥、玉米、大豆等有著廣大的種植面積,秸稈產量較多,但地區秸稈資源并沒有得到合理化利用。在發展低碳農業過程中,我國要從不同角度入手優化利用生物質能源,要進一步加大對生物質能源的研究力度,巧妙利用某些生物優勢,不斷加快纖維素、木質素的降解速度,大力開發、研究用到農業生產中的沼氣、有機肥,改善土壤整體性能的基礎上,降低農作物生產成本,不斷增強農作物產量。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農業發展道路上,我國必須運用發展的眼光,統籌兼顧,全方位正確認識低碳農業,明確低碳農業發展目標、發展方向等。在發展低碳農業過程中,我國要多層次優化利用生物技術,生物肥料、生物農藥、生物育種等。以此,促使農作物健康生長,降低病蟲害發生率與種植成本的基礎上,有效提高地區農業生產經濟效益,促進農民增收,提高生活水平,促使地區農業具有較好的生態效益,不斷加快低碳農業發展步伐,在保障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不斷發展農業。
參考文獻:
[1] Wang zijun,Zhang haiqing,Wu jingxue.The impact of low carbon economy model on China’s agri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 tren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future [J].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research ,2011, 3205:542-546.
[2]王青,鄭紅勇,聶楨禎.低碳農業理論分析與中國低碳農業發展思路[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03:1-7.
[3]周曉惠,許偉.淺談生物技術在發展低碳農業中的應用[J].污染防治技術,2010,2306:19-21.
[4]崔軍.低碳技術在現代循環農業中的應用模式研究及案例分析[J].可再生能源,2011,2906:16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