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力
摘要:近些年我國自然災害頻發,地震、臺風、雪災等自然災害的發生通常也會對應急通信技術產生相應的影響,進而增加了救援難度等,因此應對應急通信技術進行深入的研究,提高應急通信技術的適用性、覆蓋性等。
關鍵詞:電力系統;應急通信;技術應用
一、電力系統應急通信技術的簡要概述
1.1常規的應急通信方式
應急通信在整個通信環境中屬于是一種非常規的通信方式,通常是在緊急狀況下使用的通信技術。應急通信技術發展歷史悠久,在古代有烽火狼煙、鑼鼓通信、飛鴿傳書等應急通信,在當今有程控電話、無線電衛星技術通信等,不同的時代所采用的應急方式也各不相同,伴隨著當今科技與信息的飛速發展,應急通信的方式、概念、工序等都發生著不同的改變,進而促使在正常通信無法滿足或適應的特殊情況下應急通信技術可以從容地應對各種突發事件或者大型的集會等,保障各項活動都能順利開始、圓滿完工。在當今信息全球化、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環境中,很多待解決事項或者很多問題等都是全球性的,需要國際間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才能滿足應急需求,例如全球氣候變暖、生態環境保護等,所有的通信方式都需要一個相應的載體負責承載,所以在國際上都相互成立了應急通信系統。應急通信技術按照所使用的載體可分為5種,分別為衛星應急通信技術、車載應急通信技術、無線電臺通信技術、自組織網絡通信技術、數字信號集群通信技術等;按照傳輸方式可將應急通信技術分為無線傳輸以及有線傳輸2類。
1.2特殊環境的應急通信方式
近些年我國乃至全球等自然災害的爆發較為頻繁,其中地震、海嘯、臺風等爆發率尤為顯著,大面積的自然災害的爆發對公共網絡造成非常大的災難性影響,常常會致使大面積的網絡癱瘓,既不利于政府及社會各界展開相應的營救工作,又不利于安撫災區人民的情緒等。大范圍的自然災害常常會導致電力系統、橋梁道路以及通信設備等一應損毀,通信設備包括斷路器、隔離開關、電流互感器、變壓器以及電壓互感器等,因此應急通信技術的實施任務也是非常艱巨的,而救援工作也是刻不容緩。根據相關部門計算以及相關實踐經驗的累計等,綜合認為災后的72小時內是“黃金72小時”,這時間的搶救工作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救援效率,而黃金72小時又被分為災后24小時、災后48小時、災后72小時等3個階段,每個階段所展開的應急通信方式也各不相同。
1)災后24小時內的應急通信技術。災后24小時內基礎設施損毀較為嚴重,各種救援組織與物品等都無法有效地抵達災區,此時的應急通信技術應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較強的機動性、大范圍的覆蓋性以及較強的靈活性等,從而促使應急通信技術可以保證基本的語音通信,此時的數字信號集群通信技術利用衛星通信系統與地面通訊設備之間相互的兼容性進而為救援工作提供更多的服務。
2)災后48小時內的應急通信技術。在災后的48小時內,小部分的救援車輛會先趕到災區,部分應急電源與物資等也都能被送至救災現場,包括應急通訊車也會趕到現場,利用應急通訊車可以實現數字信號集群通信系統在一定范圍內的覆蓋性。
3)災后72小時內的應急通信技術。在災后的72小時內通信系統的數據會急劇膨脹、語音以及視頻等各方面的業務也都會急劇的增加,而此時的數字信號集群通信技術要借助應急通訊車與與應急通訊系統的幫助而實現穩定、高效、多業務支持等特點。
二、電力系統應急通信技術的應用現狀
2.1電力系統應急通信技術體系現狀
我國的電力系統應急通信技術的研究與發展起步較晚,但是近些年應急通信技術發展較為迅速,且適用于各種的復雜環境當中。當前我國電力系統的應急通信技術主要的服務對象是電力通信的公共網絡與專網,且隨著科技與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力系統的通信專網發展較為完善,公共網絡與電力系統等都在向IPV6的時代邁進,IPV6技術可以保證在接入各種通信設備的同時還能與互聯網相接,促使公共網絡的運行機制、服務水平、服務質量等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2.2電力系統應急通信技術的問題
雖然近些年我國的電力系統應急通信技術發展速度較快,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電力系統應急通信技術中的核心技術由少數的發達國家掌控,因此其安全性與保密性較差;二是應急通信技術的智能分析能力較差;三是應急通信技術不能有效地實現全網覆蓋;四是應急通信系統沒有形成有效的、規范的信息化平臺;五是應急通信技術的實現缺乏良好的硬件設備作為基礎保障;六是應急通信技術在救災現場容易受到無線頻率的干擾。而這些問題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應急通信技術的發展與實施。
三、電力系統應急通信技術的具體應用
3.1移動互聯網技術在電力系統應急通信技術的應用
移動互聯網技術在電力系統應急通信中的應用已經相當成熟與廣泛,且在應用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相應的體系。一是衛星通信技術在電力通信系統中的應用研究。衛星通信技術具有傳播距離長、適應性強、可靠性強等特點,該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應急調度指揮中心與應急通信設備之間安全、高效的信息傳遞。當前衛星通信技術的應用較為成熟,信息傳輸的機制較為穩定,進而為應急通信工作提供了基礎保障。二是網絡語音通話技術在電力通信系統中的應用研究。網絡語音通話技術的實現是基于衛星通信技術的基礎之上的,通過應急通信設備的收發站與電力系統收發站的連接,促使網絡語音通話技術可以在應急通信設備的基礎之上實現。
3.2微波通信技術在電力系統應急通信技術的應用
微波通信技術在電力系統應急通信技術中的應用主要是對調制解調單元進行設計,調制解調單元的設計主要分為LDPC數據源的編碼以及調制2部分。LDPC編碼針對的是基帶單元的基帶信號,在編碼完成后將編碼轉換為信號并將其分為2種,將2中信號分別與高、低等不同頻率的波段進行調制,再將其中一種調制后的信號進行合成輸出,輸出物質為Q、I路線的信號源,再借助其輔助力調節頻率,進而得到70HMZ的中等頻率的信號源,再將其加入到多功能的處理器中。而另外一種調制后的信號以同樣的調節方法進行操作,最后將其傳遞到混合傳播多功能的信號加工器中。
四、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通信行業的發展也水漲船高,但電力公司對于應急通信網絡建設成本及維護成本方面卻投入較少,會直接導致好的技術沒有好的設備做依托,一旦緊急情況來臨,局部地區會造成網絡擁塞現象,影響應急搶險效果,為電力系統及國家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形成惡性循環。電力公司應進一步加大應急通信系統建設投入,同時應用推廣新一代應急通信技術,以滿足應對電網各類突發事件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王群,李巍等.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評估方法在電力系統應急通信預案中的應用研究[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18,46(22):171-177.
[2]袁詠詩.波分復用技術及4G技術在電力應急通信中的應用[D].華南理工大學,2018.
[3]趙琦.基于異構網絡多鏈路并行的電力應急通信技術研究與應用[D].蘭州大學,2017.
[4]簡燕紅,董璇.自由空間激光通信策略下的電力系統應急通信[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6(23):46.
[5]楊建.電力應急綜合通信系統功能與應用分析[J].中國新通信,2016,18(2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