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錦鵬
摘要:我國已經進入到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在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進程中,建筑行業必須以低碳環保的理念引領建筑行業加快走上高質量發展道路。建筑設計是建筑工程項目的關鍵環節,提高節能建筑設計水平勢在必行。
關鍵詞:低碳概念;建筑設計;應對策略
引言
如今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建筑使用能源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氣候變暖的來源之一。低碳環保成為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低碳環保建筑也應運而生。城市化建設進程的逐漸加快,使更多的人涌入城市,住房已經成為城市建設首要解決的問題。住房壓力的不斷增大,對城市結構、形態以及生態城市的建設均有很大的影響。為了能夠將低碳理念融入城市居住區規劃中去,必須在原有基礎上,對選址、選材以及設計等多方面進行研究,通過合理的規劃逐步降低能源的消耗,為人們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
1低碳節能建筑設計的原則
1.1因地制宜的原則
低碳節能建筑設計要考慮建筑物所在的地區地理環境、氣候自然環境特征,不能將不同地區地理自然環境特征的低碳節能建筑設計直接生搬硬套拿來用。這也預示著,建筑設計在考慮低碳節能目標實現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調研,對建筑物所在地的先天條件和特征規律進行了解熟悉,以便建筑設計更好地與地區環境特點相適應。在低碳節能建筑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建筑物周邊環境,做到建筑物與周邊環境相匹配、相協調。
1.2和諧性原則
低碳節能建筑設計的目標之一是滿足基本的功能性要求。因此,和諧性原則首先體現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上。建筑設計不能為了設計而設計,而是要滿足人類基本需求,也不能為了追求達到特定的節能環保目標而犧牲人的健康及生活質量。除了滿足人類使用建筑物的基本功能需求以外,和諧性還體現在建筑物全生命周期上,尤其是在建筑物拆除以后,拆除的材料是否能夠循環再利用,拆除后對環境沒有很大影響,對環境沒有危害,這是低碳節能建筑設計需要遵循的原則。
1.3經濟性原則
低碳節能建筑設計應盡量利用可再生自然資源,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如清潔可再生的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雨水等等。在建筑物施工材料選擇上,應選擇容易降解、可再生、可循環利用的材料,如鋼材、輕質混凝土板材、木材、竹材料。低碳節能建筑設計的經濟性原則不僅體現在某個單一環節,而且貫穿在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內。
2低碳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體現
2.1加強對綠色材料的使用
越來越多的民眾開始推崇綠色環保的產品,選擇建筑時也會將建筑是否符合低碳環保理念考慮在內,相比于過去人們只在乎價格,現在人們更加看重的反而是建筑本身是不是安全可靠、對人體健康是否有害,這就要求我國的建筑行業不能再走以前的老路,而是要把握形勢,實行低碳綠色發展。建筑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更加關注建筑本身是否符合綠色環保的理念,挑選的材料是否會對環境和居民造成損害,所使用的建造技術是否能夠起到保護環境的目的。具體來說,建筑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建筑垃圾、粉塵以及建筑中所使用的混凝土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在建筑設計時,針對這些情況,設計師應該做出合理的調整,盡量選用無污染的綠色材料,在選材上更多地選用可再生的材料,減少對珍稀材料的過度使用,采用新的施工工藝,減少建筑行業帶來的環境污染。
2.2考慮好建筑環境,設計性能良好的節能系統
低碳理念好建筑周圍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性,在設計期間,需要掌握好以下幾方面要點:①綜合性探究周圍環境對于建筑產生的相關影響,確保建筑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統一性,可以借助外部環境來提升建筑內部環境,以免環境受損。或者是借助建筑內部環境來發展外部環境。②綜合性探究建筑選址的地理位置和周圍交通的聯系性,合理的對建筑進行規劃,落實低碳理念,保證設計的合理性。③在設計期間,有效的對建筑綠化設施展開設計工作,確保建筑環境中綠化面積的充足性。④要想將低碳理念的優勢在建筑設計工作中有效的體現出來,設計期間,應用設計節能系統來減少建筑能源的消耗量,根據建筑氣候特征和地理位置有目的性的展開設計,比方,當處于較為炎熱區域的時候,可以盡可能多使用自然風,降低對制冷設備的應用次數。當處于寒冷區域的時候,就可以實行集中式供暖設計,實現資源利用率的提升。
2.3重視建筑形狀和保溫方面的合理設計
在落實低碳理念下建筑設計工作開展期間,為了和節能環保方面的設計要求相符合,就要求設計人員加強對建筑形狀和保溫方面的重視力度,在這一環節中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綜合性考慮低碳理念設計人員,在實踐期間注重建筑形狀的合理改變,做好特殊性方面的設計工作,改變建筑物平面設計,將建筑服務功能體現出來,實現對自然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確保建筑物應用期間有著較好的空氣質量以及濕度,減少對周圍環境產生的不良影響,確保低碳理念下建筑設計方案應用效果得到全面提升。第二,低碳理念下實施建筑保溫設計工作期間,需要引進性能良好并且質量高的保溫材料,借助規范性的行業技術設置保溫層,制定出完善的建筑保溫設計方案,增強建筑應用期間的保溫效果,而且建筑保溫設計應當通過落實低碳理念改善保溫內容,滿足建筑應用期間保溫性優化要求。
2.4風光互補技術
風能和太陽能在時間上有較強的互補性,白天陽光充足,風很小,而夜晚沒有陽光,風較大。充分利用風能和太陽能的互補性特征,將其利用在發電系統上是提高可再生資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徑。如風光互補照明系統主要包括風力發電系統、太陽能發電系統、控制系統、儲能系統、照明系統等,風能與太陽能平穩逆變成交流電,自動選擇并網時機,對太陽能電池板最大功率點進行跟蹤,優化并網平穩性。該技術在室外照明中應用較多,相對于傳統的電纜供電方式,風光互補照明系統實現了風能和太陽能資源地最佳匹配,緩解電網壓力,不需要大量的輸電線路,建設成本和長期運營成本低,不僅環保,而且節能,是建筑設計中低碳減排理念的良好體現。
2.5全熱回收新風技術
由全熱交換系統、動力系統、過濾系統等部件共同構成全熱回收新風系統。室內空氣經過系統的排風管排除,通過過濾裝置向室外進行排放;室外新鮮空氣通過風口進入到機組并經過過濾裝置吹向室內。通過全熱回收新風系統,不僅可以全面改善建筑物內部環境空氣品質,保障室內環境健康,而且在引入新鮮空氣的同時排出室內污濁空氣。在排出空氣的過程中回收了排風中的熱量,節約了能耗。在冬季制熱時,利用回風替代室外空氣作為熱源,使冷媒在蒸發器內有效蒸發,改善機組運行狀況,有效避免了機組結霜的問題。
結束語
綜上所述,任何企業的發展都應該秉持綠色環保理念,堅持綠色環保,將低碳理念貫徹到行業的方方面面,實現真正的綠色低碳。新時代背景下,可持續發展已然成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要求各行各業遵循綠色環保的理念。對于建筑行業而言,建筑設計工作必須進行全面的改革,將綠色環保理念融入其中,實行低碳建筑設計,更好地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1]王靜靜.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應對措施[J].房地產導刊,2017(8):47.
[2]楊楠.關于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應對措施研究[J].工程技術:全文版,2017(11):210.
[3]張春玲.建筑設計在低碳概念下的解決策略[J].居業,2017(10):41-42.
[4]羅賢杰.低碳概念下建筑設計應對策略[J].住宅與房地產,2020(32):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