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浩
(南京大學,江蘇南京 210000)
電子商務給傳統的商業經營帶來了豐富的購物場景和體驗升級,但同時也面臨著制度環境、網絡安全、產品質量等各種問題。本文從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政策的效應出發,針對政策在電商發展方面產生的影響進行了研究。
我國的電子商務近年來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有效推進了產業結構改革,豐富了消費場景,并幫助企業提高了經營水平。但是電子商務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制度環境、保障體系、信用體系、監測體系等建設滯后的問題[1]。
針對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以及問題,在2011年,國家發改委等5個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創建工作的指導意見》,在意見中明確指出要通過一系列的有效的政策和制度建設來推進試點城市的電子商務發展水平,驗證和改善各種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為下一步推廣先進的政策和制度奠定基礎,從而促進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
本文主要是采用定量的方法對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政策的效果進行綜合評估,同時針對不同區域間的差異也進行了研究,為國家下一步改進和推廣該政策提供了有效的思路[2]。
我國在2011年、2014年和2017年分3個批次審批通過了70個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本文的考察范圍為全部3批的示范城市,為了確保評估的有效性并盡量減少偏差,本文以中國2016年至今296個地級市為樣本選擇范圍。在前3批試點范圍內的70個城市作為實驗組,剩余的不在試點范圍內的地級市作為對照組[3]。
本文的模型設置如下:
其中,dsit是解釋變量,用于分析不同城市在各個年度的電商發展水平。aff ecti是分組虛擬變量,是相對于實驗組和對照組來設置的。policyt是政策影響的虛擬變量,部分城市政策實施的較晚,所以存在實施前后的不同的影響。aff ecti×policyt是核心解釋變量,它的結果就是代表著該城市在對應年度是否正式受到了影響。γit是控制變量,包含了城市生產總值、城市人口數量、三產從業人員占比和城市固定投資。
對基準模型(1)進行雙重差分分析,加入控制變量前后均在1%的水平上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而且加入控制變量之后的效果會更好,這說明控制變量對于分析政策的效果有著明顯的作用。實驗結果表明,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政策對于電子商務的發展起到了明顯的促進作用[4],如表1所示。
表1 雙重差分結果
本文針對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政策在不同地區之間的影響效果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根據我國對于區域的劃分,本文將城市樣本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3部。地區異質性分析的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地區異質性分析結果
從結果上可以看出,東部和中部的結果是顯著的,但是西部的政策效果并未通過顯著性檢驗。這一結果說明了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政策在市場成熟發達的的城市取得了較好效果,但是在資源較為缺乏、技術落后的西部地區尚未顯現出明顯效果。
在雙重差分法的評估要求通過平行趨勢檢驗。針對本文的樣本進行檢驗發現,Before1、Current的系數均不顯著,After1和After2的系數正向顯著。這說明實驗組和控制組在模型下是完全適合進行對比的,而政策效果由于頒布后需要一個準備時間,在1年后開始明顯顯現,同時由于政策的深度影響,效果進一步提升[5],如圖1所示。
圖1 平行趨勢檢驗
本文通過對于我國296個地級市在2016―2019年面板數據的研究,通過雙重差分法對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的政策效果進行了分析,研究結論如下:(1)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政策的實行,有效推進了試點城市的電子商務發展水平,為我國持續改進電子商務相關的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支撐。(2)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地區差異性較大,尤其是在西部地區的政策效果不是很顯著,對于西部地區有效利用政策方面有著啟發作用。
根據研究結論,本文的建議如下:第一,針對試點的效果以及反饋,進一步改進政策,確保政策的各項措施得到有效落實。第二,大力推廣新的試點城市,將政策效益進一步擴大到我國更多區域。第三,加大對欠發達地區電商的政策傾斜,發展西部區域特色型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