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如靜
文 朱如靜

陳鶴琴先生說過:“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征,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币虼?,幼兒的各種能力是在游戲中獲得的。游戲是課程的內容,是課程實施的背景,也是課程實施的途徑。一個無視幼兒游戲的課程不可能是真正適合幼兒的課程。游戲應該與幼兒的主動、自發相關聯。游戲是幼兒學習和娛樂的最佳途徑,幼兒園游戲最重要的原則是有利于幼兒主動地、積極地、創造性地參與活動。
《兒童權利公約》中強調了兒童游戲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都強調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幼兒喜愛游戲,是因為游戲是幼年生命活力的體現。幼兒因心理生理機能不成熟不完善,幼兒的感知和思維特點,導致了認識膚淺,思維直覺形象,所以,幼兒對世界的認識依賴于形象和材料,依賴于動作和行為表現,通過擺弄實物認識事物,通過操作實物反應事物。幼兒情緒沖動,在現實中被成人斥之為“人來瘋”的行為,在游戲中能獲得合理宣泄;幼兒注意力不穩定,容易分散,意志薄弱,持久力差;幼兒富于幻想,其想象夸張在游戲中能獲得滿足,發展穩定的注意力。因此,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決定幼兒的基本活動只能是游戲。
教師應以幼兒為主體,就要營造寬松、平等的心理氛圍,創設豐富的、符合幼兒生活經驗的游戲環境,使幼兒有被尊重、被關注的感受。每個幼兒都能在游戲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展。各具特色的游戲內容讓幼兒按照興趣來選擇,滿足了幼兒的興趣需要,促進了他們富有個性的發展。
基本活動是指對一個人來說最經常、最適宜、必需的活動。對幼兒來說,游戲是符合幼兒特點的活動。幼兒園的主要任務是實施教育,而教育對象是幼兒。因此,課程游戲化是必需的,課程游戲化讓幼兒園游戲為基本活動落到實處。
教育目標隱含在為幼兒提供的環境中。在一次蛋殼造型活動中,為了讓幼兒學習用多種材料在蛋殼上進行裝飾,并掌握一些美術造型的技能,教師有意識地把裝飾好的一個蛋殼造型物、收集的蛋殼、制作材料、工具投放在手工區,引起幼兒的關注,激發了幼兒參與制作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有的用橡皮泥捏造塑形物的局部粘貼在蛋殼上,有的有水彩筆直接在蛋殼進行描畫自己造型,有的按照范例模仿制作……幼兒作品所選材料、所塑造型、所用手段各具特色。
外在的要求轉化為幼兒的需要。一日活動中,幼兒最愛的事莫過于玩游戲。游戲中自由自在的氛圍、豐富的玩具材料、同伴間的交往等。
例如,一次制作新年帽的活動就是在游戲中引發的。有個幼兒從家里帶來一頂色彩艷麗的圣誕帽,幼兒試著戴在頭上表演,滑稽的動作引來同伴的陣陣笑聲,大家都爭著要戴。教師及時掌握了幼兒的需要,引導了幼兒開展“一頂帽子不夠用怎么辦”問題討論。
教師通過和幼兒共同討論布置場地,提供材料,為自主型游戲創設氛圍和空間,再通過觀察幼兒游戲過程,了解幼兒的興趣;游戲結束時和幼兒討論游戲,進一步了解幼兒的需要和經驗,讓幼兒分享經驗和樂趣。
它是以游戲為手段,服務于特定的教育目標和任務。因為有明確目的,必然有事先設計好程序,過程指向結果,是教學手段化的一種組織形式。它要求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后,采用情節化、探索式等手段體現游戲般氛圍,變枯燥的教學為有趣的活動。寬松的氛圍、豐富的材料、生動的過程、教師的接納和贊許,能夠激發幼兒主動參與活動,輕松地“玩中學”。
游戲與教學一體化是追求游戲與教學相互結合,整合游戲的社會文化因素與教學的科學精神。游戲中獲得的知識經驗成為教學活動的內容,教學活動中獲得的間接經驗又成為游戲主題。在主題中,游戲與教學交替進行,在同一主題實現了多層面、多角度的雙向轉移。
1.幼兒活動方面
首先是經驗的一體化。幼兒游戲是其生活經驗的反映。游戲與教學一體化是將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從幼兒生活中來又回到幼兒游戲中去,并在游戲和教學一體化中實現整合,積累新經驗。
其次是幼兒體驗的游戲化。幼兒在游戲游戲和教學中的體驗是不同的。例如,在組織了一個教學游戲化及自主游戲的半日活動后,教師問:“今天你們做了什么?”幼兒回答:“我們一直在玩?!笔聦嵣希處熤皇窃诮虒W環節上追求了游戲化效果,幼兒便有了一直置身在游戲中的體驗。
2.教師組織方面
教育環境的主題化。在教學和游戲一體化實踐框架,墻面布置、區域內容、材料的提供與幼兒近期學習內容有關,顯示了環境對幼兒發展的教育功能。環境既是幼兒發展的忠實記錄者,又是下一個階段主題活動的引發者。
教育目標內容的一體化。即將游戲中幼兒關注的熱點和焦點變成教學活動的重點。教學活動內容在游戲中繼續延伸,包括教學工具、操作材料及幼兒作品都轉化為游戲材料。正在進行的活動有相關的游戲區域做支撐,這樣使游戲和教學在內容層面實現了整合。自主游戲追求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效果,而教學活動卻有明確的目標要求。因此,教師要明確幼兒發展的階段目標,一方面把教育目標轉化為幼兒需要;另一方面把教育目標隱含在為幼兒提供的環境中,通過幼兒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目標。
教育資源的一體化??臻g、時間、社區資源、家長資源,都是開展游戲和教學一體化實踐的寶貴資源。
自主性游戲、教學游戲化、游戲與教學一體化,三者構成了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框架。任何游戲都有內容,任何游戲都有形式,游戲是內容和形式的結合。游戲涉及的內容是與幼兒的興趣關聯的,游戲應該與幼兒的行為相關聯,游戲應該與幼兒的主動、自發關聯。因此,玩游戲是幼兒參與課程“設計”的一個途徑。
教師在游戲化教學之前,需要根據幼兒的特點和興趣愛好設計游戲化教學,使教學不僅要起到激發幼兒興趣的作用,還要起到教學的作用。幼兒園游戲化教學過程中,要想更好滿足設計要求,并在后續的教學過程中按照要求進行,就需要為學生創造富含教育性與游戲性的環境。創造物理環境需要遵循以下幾點:首先,設計物理環境時,教師應把安全放在首位;其次,設計時教師須做到多樣性,多種多樣的形式可以進行互相協調;最后,游戲材料盡可能豐富多彩,豐富多彩的形式更能吸引幼兒參與,培養幼兒能力。
例如,在開展“醫生和病人”游戲中,教師起初為幼兒提供的道具是聽診器,而在教師拿走聽診器時,幼兒也會找到其他圓形物品代替,這就增強了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游戲化教學過程中,要想確保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教師就要改變教學觀念,正確認識游戲化教學。同時,教師要提高教學技能,樹立正確理念,提高教學效率。教師需要經過專業培訓,提高教育技能,創造更多適合幼兒發展的游戲,順利開展游戲化教學。
例如,在開展數字迷宮游戲時,教師要讓幼兒自己嘗試走出數字迷宮。當幼兒多次嘗試還是無法走出迷宮時,教師可以給幼兒一些指引,引導幼兒自行選擇迷宮路線。這樣,幼兒能無拘無束地開展游戲,在游戲過程中獲得進步和成長,實現游戲教學的價值。
課后評價對幼兒園游戲化教學至關重要,要求教師設置一套系統性、科學性、合理性的評估標準,明確評估的對象、范圍、手段等,從而對游戲化課堂教學過程中常見的問題有全面了解,以便有效解決教學問題,確保游戲化教學活動順利進行,提高游戲化教學的質量。
總之,幼兒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幼兒園。教師應善于挖掘幼兒在集體生活中的教育價值,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和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