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霞,朱永亮,付余英
(甘肅省甘谷縣農業農村局,甘肅甘谷 741200)
供試地膜為厚0.01 mm、寬1.2 m的地膜;玉米品種為先玉335、敦玉15、龍生1號、新玉52、方玉36、沈單16、寶單918、沈單16。
試驗布設于天水市甘谷縣八里灣鄉馬家峴村。土壤為黃綿土,土層深厚,土地肥沃,地勢平坦,保墑性好,種植條件優越。
試驗共7個品種,重復3次,21個小區,每小區間設有0.8 m的隔離帶,四周以大田為保護區,7個品種隨機排列,小區面積3 m×6 m=18 m2,每個小區播種5行。每個品種株距不一,具體根據品種種植密度要求確定。以沈單16為對照(CK)。試驗于2020年3月中旬按照全膜雙壟溝播頂凌覆膜技術覆膜,4月26日趁墑人工播種,5月初逐漸出苗。2020年8月5日觀察記錄試驗品種在籽粒飽滿期的長勢和病蟲害發生情況。
由表1可知,各參試品種的株高、穗長、穗粗差異均不明顯。穗行數敦玉15最高,為21.37行,較沈單16(CK)多5.90行。行粒數寶單918最少,為33.30粒,較沈單16(CK)少2.50粒。禿尖長龍生1號最長,為1.80 cm,較沈單16(CK)長0.1 cm。

表1 各品種農藝性狀觀測記載
由表2可知,不同品種間單穗產量差異明顯。鮮穗籽粒重、單穗籽粒干重均以敦玉15表現最優,分別為345.00 g、279.45 g;均以沈單16(CK)表現最差,分別為244.83 g、205.66 g。

表2 各品種單穗產量統計
由表3可知,不同品種間產量差異明顯。穗數以先玉335表現最優,為106.33個/18 m2,較沈單16(CK)多15個/18 m2。鮮粒重敦玉15表現最好,為32.20 kg/18 m2,較沈單16(CK)高9.84 kg/18 m2。籽粒干重敦玉15表現最好,為21.31 kg/18 m2,較沈單16(CK)高5.45 kg/18 m2。

表3 各品種小區產量統計
由表4可知,在投入相同的條件下,不同品種間經濟效益差異明顯。敦玉15折合產量最高,達10 170.62 kg/hm2,按當地市場收購均價2.2元/kg計算,純收入達13 375.37元/hm2。

表4 各品種經濟效益分析
試驗結果表明:在甘谷縣全膜雙壟溝播條件下進行玉米品種比較試驗,敦玉15折合產量最高,,效益最好。折合產量達10 170.62 kg/hm2,較沈單16(CK)增產43%,純收入達13 375.37元/hm2,可作為甘谷縣的推廣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