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鞏固河北省深化礦山綜合治理成效,更好地運用法治力量嚴格礦產開發管控、保護生態環境,河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近日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強礦產開發管控保護生態環境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自2021 年5 月1 日起開始施行。
《決定》明確,強化礦產開發源頭管控。嚴格礦產開發項目審批,實施礦產開發綜合論證制度。新建礦產開發項目,應當由設區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專家和群眾代表對礦產資源利用效益、公共安全、生態環境影響、水資源節約利用、水土流失防治及生態恢復成本等進行綜合論證。除法律規定由國務院主管部門行使審批權限的外,新建礦產開發項目應當報省人民政府同意。
禁止在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及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地質遺跡保護區等各類保護地,以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文物保護范圍內、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內、鐵路高速公路國道兩側各1000m范圍內新建固體礦產開發項目,已有的應當有序退出。嚴格控制燕山—太行山生態涵養區、張家口—承德壩上高原生態功能區、國家公益林等重點林區、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固體礦產開發。
對安全生產和環保限期整改不達標、越界開采拒不退回的礦山,依法關閉;對屬于國家和河北省產業政策淘汰類、位于“四區一線”無法避讓、資源枯竭和已注銷采礦許可證、列入煤炭去產能關閉退出計劃的礦山,限期關閉退出。
嚴格按照國家和河北省產業、環保、安全、水土保持、資源利用等標準及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督促企業依法開采、規范開采、環保開采、安全開采。對不達標的,依法限制生產、停產整治、限期整改,經限產、整治、整改仍不達標的,依法責令關閉或者退出。
推進綠色礦山建設。新建、改建、擴建礦山應當按照國家綠色礦山建設規范進行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生產礦山應當按照國家綠色礦山建設規范要求加快升級改造。支持推進國家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
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礦山企業應當依據國家有關規定編制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水土保持方案,嚴格履行責任義務,邊開采、邊治理、邊恢復。礦山企業的生態修復義務不因礦業權的滅失而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