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兵文
(磴口縣防沙治沙局,內蒙古 巴彥淖爾 015200)
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經濟林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的地域遼闊,經濟林種植的種類也比較多,經濟效益高,當前已經確定的種植經濟林達到1500余種。發展經濟林可以幫助我國的林業結構進行優化調整,也可以對我國的林業資源進行合理地配置。但在經濟林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經濟林的穩定發展。為此本文將探討經濟林產業發展問題及對策建議,以期在合理調整經濟林生產格局、提高現代化經濟林發展速度等方面提供一定借鑒和參考。
經濟林的主要產品是果品、藥材和工業原料,并不以木材為主要產品,它不僅可以為工農業提供原料,還能為人們的生活直接提供油料和藥材等,是人們生活必需品的重要生產來源。經濟林按植物種類的不同進行分類,可以分為鮮果類、油料類、纖維類等眾多品種,不同氣候的區域種植也有著明顯的分類。經濟林的生長發育是從受精卵開始,經過發育形成胚胎種子,再成長為幼苗進而成為大樹,最后開花結果直至死亡。經濟林會隨著氣候的變化,表現出與外界環境相適應的生長變化,而且這種變化呈現一定的規律性。
在我國,因為地域比較遼闊,物產也很豐富,森林資源也是比較富饒的,所以在我國森林資源中進行經濟林種植已經有了比較長的歷史。根據調查統計顯示,在我國目前已經發現比較有價值的樹種有高達2000多種,目前被人們廣泛地進行利用的有100多種。在提高經濟效益的模式中經濟林模式是比較重要的,經濟林主要是以生產農業特色產品、油料產品為種植目的的森林。在我國一些經濟比較落后的地方,利用經濟林模式進行種植可以幫助退耕還林。近些年來,內蒙古的經濟林產業正在迅速地發展,很多新的品種被當地農民先后進行種植,獲得的效益也是比較可觀的,產品也受到了很多消費者的喜愛。對于農民來說,這是很適合的種植方式,可以幫助他們改變生活。雖然說經濟林可以帶動經濟發展,幫助農民提高收益,也利于生態文明建設,可是在它的發展中還是存在著許多問題的,具體如下:
目前,在我國的很多地方經濟林產業的種植規模是比較分散的,不管是從經濟林的種植,到后期的管理、加工都還沒有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產業鏈,這種分散的種植模式不僅會阻礙現代化農業機械的推廣和優良品種的普及,還會影響到經濟林作物的質量以及生產效率的提高。另外,加上后期的銷售和再加工的生產鏈模式沒有形成,所以很容易就會出現經濟林作物滯銷的后果,有作物無銷路,最終只能將作物扔掉,在損害了經濟林種植戶經濟利益的同時,也浪費了我國林業生產資源。針對這些問題,就需要政府進一步完善機制,鼓勵招商引資,支持農戶進行集約化種植,走專業化、區域化的發展道路。
很多時候農民對于種植規模的概念就是盲目進行擴大種植面積來增加自己的收益,但是種植品種的分配上卻是不合理的,在經濟林的生產管理上是不完善的,這樣做不僅不會增收,反而還會造成經濟林的單面面積產量低、作物質量差,經濟效益無法達標等情況發生。當然有些時候也不是農民的問題,而是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使得農戶盲目擴大種植規模,沒有考慮自身的種植現狀和環境氣候問題,盲目開發新品種,不僅減少了農戶的收入,更挫傷了農戶種植的積極性。目前,經濟林種植面積有限,一些不擅長種植的人退出了經濟林的種植活動,嚴重阻礙了經濟林的發展。隨著經濟林政策的不斷出臺,一些荒山和偏遠地區被用來種植經濟林,使得經濟林種植規模的擴大成為一個問題。也有一些地區由于地形、資金等問題,經濟林種植方式多為人工種植,機械化水平低,阻礙了經濟林產業的現代化發展。
社會的智能化、機械化是社會發展的趨勢,一些農戶仍然固守原有的種植模式,沒有創新觀念,不善于利用新的科技手段,使得經濟林的種植產量大打折扣,同時沒有注重建設產品的品牌化,影響了產品的銷量。在研究創新優良經濟林作物品種和工業機械方面,科研資金、技術、人才投入不足。在使用農業機械進行經濟林種植的地區,存在著農業機械更新慢的問題,無法滿足經濟林生產的需求,降低了經濟林生產效率。
生態經濟林的概念符合當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對于人類文明的建設還有物質文明的建設都有著很正向的作用,不僅如此,經濟林的建設還可以給地區的工業領域在可持續發展方向這一塊提供參考。經濟林的建設不是盲目的、跟風的,而是應該根據每個地區的實際情況再決定建設什么樣的經濟林,所選擇的樹種和要種植的品種需根據每個地方的實際氣候土壤等條件來選定,這樣的話不僅可以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而且還可以提高當地居民的人均收入,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提供助力。
隨著人們消費觀念和消費結構的不斷變化,人們對副食特別是林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林業產業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廣闊。過去,大多數山區農民種植的作物品種相對單一,容易受當地氣候條件的影響,導致作物產量下降,農民無法大幅提高經濟收入。因此, 建設優質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的綜合性林業公園,可以有效避免當地氣候和地理條件帶來的不利影響。此外,隨著林齡的增長,生態林物種的產量會逐年增加,可以給農民帶來長期的經濟效益, 為廣大山區脫貧致富打下堅實的基礎。
此次探討的烏蘭布和沙區經濟林地理位置處在內蒙古的巴彥淖爾市和阿拉善盟境內,想要形成豐產的經濟林對于土壤條件、還有當地的氣候條件以及灌溉條件都是要求很高的,如果土壤貧瘠、氣候多變,灌溉設施不完善、不現代化的話是無法造就豐產的經濟林的。但是烏蘭布和沙區想要滿足以上這些條件,并且集中、連片、有一定規模的土地是很稀缺的,所以要想在當地形成一定的產業格局也很困難。
除了合適的地塊難以選擇,烏蘭布和沙區發展特色的經濟林技術力量也比較薄弱。
首先是在經濟林基地的建設上,基地的建設十分的滯后,主要原因是當地的部門在經濟林建設投入的資金比較少。但是經濟林在前期建設中需要高投入進行基礎建設才能在后期高產出,而目前當地政府除了補貼一部分的苗木費之外,其他的資金很難落實到位。
其次是在種植方面。近些年烏蘭布和沙區已經成為很多其他地方經濟林苗木的主要產地,而自己建設所需的苗木大部分都外調了,反而從別的地方進行苗木外調,實在是本末倒置。這些外調的苗木因品種不對路,對當地氣候條件的不適應,時常有病害、蟲害的發生,從而影響到了苗木的生長和掛果。
最后是苗木種植后的整形修剪、疏花疏果、水肥管理、打除草、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都存在問題,很多的苗木在后期撫育、技術指導方面都不到位,標準化管理水平也不高,很多地塊連雜草都沒除,這些問題極大地影響了當地經濟效益的增長。
烏蘭布和沙區經濟林在管理中需要加強精細管理,提高經營質量。
首先,在種植的時候需要選擇適地適樹。在苗木的選擇上要選擇當地比較優良、特色的苗木進行挖掘、培育。像果類,因為當地的氣候種植果類的苗木比較有前景,所以可以加大果類苗木的種植比重。在這些品類的苗木種植地塊的選擇上,要本著“大連小不連”的原則,最好是選擇水熱條件比較適宜的地段,要科學地進行選擇,合理確定發展規模,才能更好地發展鮮果類經濟林。
其次,需要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條件特點,因地制宜選擇本市干鮮果品發展的適生區域。像是黃太平、金紅蘋果、七月鮮等中小型果樹比較適宜種在氣候溫和的地方,所以可以選擇在前山、丘陵山區進行適度種植。而立地條件較差的地段可以選擇種植一些比較好種的沙棘、大扁杏等;而在被風沙侵蝕比較嚴重、無霜期短的后山地區,選取部分氣候條件相對較好的位置適當發展山杏、枸杞等耐旱耐寒品種。在進行這些品種種植的時候,一定要堅持讓所有人參與進來,發展中堅持以點帶面、示范引領,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建設示范戶、示范村、示范鄉、示范縣,輻射帶動全市的經濟林共同發展。
烏蘭布和沙區經濟林要積極地和當地的高等院校、科研基地達成合作,不斷地吸收接納高科技的人才,在經濟林品種的培育方面進行良種培育和科技示范,不斷地加大培訓的力度,培養出相關的專家和農牧民技術員服務于當地經濟林建設,為當地經濟林的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另外,烏蘭布和沙區還可以結合當前的網絡經濟,對當地的果品進行貯存、加工,結合網絡進行銷售,先打出品牌,不斷地暢通果品的銷售渠道,對市場趨勢進行調研,然后加大招商引資,引進當地的具有發展前景的果品加工龍頭企業。這里還需要政府方面的積極支持,通過現代化、標準化的方式形成龍頭企業、農戶、經濟林的互幫互助模式,構建 利益聯結機制,不斷地去穩定購銷關系,形成一大批果品加工專用原料生產基地,實現企業有穩定的原料供給、果農有穩定的產品銷路。
首先是積極探索經濟林建設后續配套政策,可以充分利用研究等交流討論的機會,向各級林草生產管理人員講解特色經濟林產業的發展前景、生產技術要求等基礎知識。
其次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圍欄設施、水源及配套設施建設。邀請有經驗的專家傳授特色經濟林采伐技術、技能、病蟲害防治、知識管理、扶貧實施技術,始終把質量管理貫穿于特色經濟林建設的全過程,從設計、場地準備、采購到種苗、種植,加強技術服務,確保施工質量。還可以從苗木補貼資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經濟林后期撫育管理上, 以生態宜居為追求,以促進特色經濟林建設,使經濟林成為農民的“搖錢樹”,讓廣大農民從貧困走向小康,從而實現鄉村振興、綠富同興。
烏蘭布和沙區經濟林要貫徹國家和自治區支持建設經濟林產業標準化示范園區的有關政策,按照自治區有關規定對林農購買森林資源保險給予補助。市有關部門應當根據各自職責,對發展城市經濟林產業所涉及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以及儲運保藏、流通、電子商務等基礎設施給予配套扶持。在農牧設施、生態林業、土地規劃、節水工程、村莊油路開通、農網改造等方面,各縣(區)相應部門要形成“橫向合作、縱向聯系、相互聯動、優勢互補”的工作隊伍,詳細的評估,將經濟林產業發展納入全市經濟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市委、市政府督辦對各縣(區)經濟林產業發展情況進行跟蹤監督。市政府每年召開現場觀察評估會,對在經濟林建設中有突出成績的旗縣(區)、單位、企業、經濟合作組織和個人進行表彰和獎勵。
綜上所述,在今后的發展中,烏蘭布和沙區要發揮當地的優勢、突出特色、制定標準、揚長避短、提質增效,為當地企業、林農和外部投資者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必要的資金扶持,創造良好的干事創業環境,搭建先進的電商服務與品牌營銷平臺,貫徹落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在謀篇布局、提質增效上做文章,進行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率運營,努力推進巴彥淖爾市經濟林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