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井龍
(通榆縣開通國有林保護中心,吉林 通榆 137200)
鹽堿地也稱為鹽漬土,以鹽土與堿土兩類不同性質土壤為主。我國鹽堿地面積大概在2000萬平方米,在東部沿海、東北、西北和華北均有分布,以盆地和平原為主要地形,相較于其他土質,在土壤肥力、地形地貌等性質上有一定區別。若能結合鹽堿地土質優勢,選擇合適的樹種,便能有效達到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避免水分過度蒸發,產生較大的生態效益。另外,也能通過林木栽植方式,實現土壤肥力的提升,同時也能帶動區域內林下經濟的發展,可謂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首先,林木栽植可以通過林帶有效起到防風效果,使經過林區的風速有所下降,避免氣流垂直湍流交換,穩定地表氣流,在局部提高氣候條件。其次,可以對氣溫進行有效調節。通常情況下,林帶在春秋季節,可以有效增加溫度,春季氣溫平均提高1~2.5℃,秋季氣溫平均提高0.8~2.5℃,同時在下霜的時節,可以將霜打危害降至最低,使農作物正常生長不受影響。而炎熱的夏季,鹽堿地林木可以令田間氣溫降低0.6~1.5℃,從而令地面水分蒸發劇烈程度有所下降。同時,林木栽植也可以令林中空氣濕度有所提升,這在夏季表現更加明顯。
黃河三角洲面積約為26500平方米,當地土地鹽堿化日趨嚴重,鹽堿土在土壤總量中占比超過80%。究其原因,是因為黃河三角洲處于河流、海洋和陸地的要沖地帶,土壤礦化程度較高。對黃河三角洲土壤的利用,可追溯至20世紀50年代,當地居民大量種植刺槐,形成成片刺槐人工林。但是20世紀90年代,林木衰退現象開始出現,刺槐死亡率超過40%,周邊的楊樹林、白蠟林的林木衰退現象同樣不容忽視,這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了鹽堿地林木栽植的問題。因此,相關人士應當加強對鹽堿地林木衰退原因的研究,選擇合適種植的樹種,以黃河三角洲為例,提高土地利用率。
林木的生長和土壤各營養成分水平息息相關,若土壤中含有較多鹽分,很容易增加土壤環境滲透壓,加速根系細胞中的水分流失,降低樹木含水量,并減少樹木對P、N吸收量。另外,土壤中鹽分較多,意味著鈉離子含量較高,也會限制林木細胞吸收鎂離子、鈣離子和鉀離子,而這些都是植物葉片生長所必需的元素。長此以往,勢必導致葉片中離子平衡被打破,對細胞生理功能造成較大負面影響,促進植物中活性氧的生成,活性氧會對細胞膜、細胞質造成破壞,導致植物細胞代謝產生影響,降低光合作用效率,過多積累氨基酸,促進過氧化氫等物質生成,外在表現就是枯枝敗葉,影響樹木生長發育。
除此之外,若土壤中鹽分含量過高,也會急劇降低土壤質量,鹽堿土中的鈉離子,會對土壤膠體穩定環境,產生不小的破壞作用,增加土壤黏性,限制林木根系對水分的吸收,也會降低土壤肥料能力。另外,土壤黏性增加也會降低透氣性,減少需氧型微生物含量和釋放養分的速度,同樣也會吸收林木養分過程,帶來負面影響。
當前種植技術發展背景下,可供鹽堿地種植的樹種,遠遠少于其他土質。基于此,人工造林不能單純重視植被景觀,站在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上,還需要考慮樹種對鹽堿地的適應性。例如黑松,盡管整齊的松林可以取得理想的景觀效果,但是僅需不到5年,就會影響黑松的生長,進而陷入林木衰退的尷尬局面。
除此之外,鹽堿地相較于其他土質,水分和鹽分之間的變化情況相對頻繁,也不在一些樹種適應范圍內,例如春季和秋季,水分蒸發較快,土壤鹽分濃度會有所提升,從而影響林木正常生長;而夏季降水量較大,積累的雨水會令林木有淹澇風險。土壤鹽分較高,也會增加根系吸水的難度,從而阻礙根系的發達,增加林木倒伏的風險。如果林區風力較強,根系很可能無法支撐林木,從而被風吹折。
最后,一些樹種對林區氣候和林區土壤,也沒有較強適應性,或者無法和鹽堿地土壤性質高度兼容。舉例來說,火炬樹、紫穗槐、刺槐、五角楓等樹種,盡管耐鹽較強,但是當夏季降雨量較多時,對淹澇現象往往展現出生長頹勢;相比之下,旱柳、鹽柳具備理想的耐澇能力,但是應對風干時節的能力則較差;類似黃山欒、水杉等林木,則有較大概率承受凍害風險。由此可以看出,尋找高度符合鹽堿地生長環境的林木,任重而道遠。
林木衰退的速度,與黃河三角洲干旱氣候緊密相關。由于當地土壤中含有較多鹽分,加上不是年降水量較多的區域,因此會形成較大蒸發量。這也直接減少了林木根系可吸收的水分,陷入惡性循環,直接導致林木生長情況不良。
帶土、洗鹽、隔鹽和換土,都是黃河三角洲鹽堿地主要栽植技術,當鹽堿地地下水位有所上升之后,就會加劇土壤鹽化程度。以隔鹽技術距離,需要先施加隔鹽層(鋸末、秸稈等),當分解過有機物料之后,隔鹽層消失,鹽分會向林木根區不斷上升,增大鹽分濃度,進而產生鹽害,增大林木根系死亡概率。從長遠角度出發,鹽堿地氣候、水溫條件、地形地貌,都會綜合抑制林木生長情況,引發林木的死亡。
林木栽植工作中,需要重視養護和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究其原因,是因為鹽堿地原有植被類型,會具備更強的耐鹽性,從而和人工栽植的林木形成種群競爭關系,互相搶奪養分,這樣就會削弱林木長勢,增加病蟲害出現的概率,成為林區的時間也會較長。另外,林木生長過程中,應重視枝葉的修剪,避免加劇林木的蒸騰作用。但是聚焦于實際情況,黃河三角洲針對林區的養護工作,顯然是遠遠不足的。與此同時,黃河三角洲造林密度較高,盡管可以最大程度利用鹽堿地林區空間,避免鹽害產生較大危害,但是這種方式也容易讓不同林木之間,相互擠占空間,從而加劇水分、陽光以及土壤營養元素的競爭,并導致種植密度過大,限制樹木科學生長。
病蟲害方面,在黃河三角洲鹽堿地地區,主要發現超過100種害蟲,會帶來林木葉片卷曲、枝枯易折,樹干中空,甚至整體死亡的負面影響。由于鹽堿地林區林木數量較多,因此在病蟲害防治方面投入較少,這也導致病蟲害大面積蔓延,從而使整片林區深受其害。
鹽堿地林木栽植工作,需要對前期準備工作引起充分重視,準備工作充分程度,會對后期林木的成活率,產生較大影響。具體而言,整地環節,在選擇整地方式時,應當和鹽堿地區域的實際情況高度符合,從而保證林木可以在適宜條件下生長。前期需要充分調查煙堿低的土壤主要成分,以及土壤中水分是否適合林木栽植,選擇的苗木應當科學合理,可以適應鹽堿地各項情況,從而實現苗木成活率的提升。
鹽堿地整地方式不能一概而論,而是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由于不同的鹽堿地在成分特點上,也會存在細微差別,因此整地之前,需要判斷不同的整地方法,是否會受到鹽堿地氣候、土壤、分布范圍等因素的限制,從而令征地效果事半功倍。舉例來說,若鹽堿地主要在內陸區分布,則可以采用高臺整地,或機械整地的方式;若鹽堿地主要在海邊分布,則可以以大坑整地、臺田整地、條田整地等方法為主。
鹽堿地林木成活率,和樹種對鹽堿地的適應性有較大關聯,因此,相關人員一定要對樹種的選擇引起充分重視。具體而言,樹種應具備較強耐鹽能力,根系相較于其他樹種,應相對粗壯發達,爭取從鹽堿地惡劣的土壤環境中,吸收更多的水分。樹種同時應保證較大落葉量,從而達到較快生長速度的同時,通過落葉方式,實現對土壤營養元素的補充,達到較好的生長態勢。
林木成活率也受造林密度影響,首先,科學的造林密度能夠令林木提前郁閉,保證林木理想的生長態勢,并有效實現地表植被覆蓋率的提升,將水分蒸發量降至最低,保證樹木細胞中含水量達到要求。其次,若密度相對科學,也能對鹽堿地反鹽問題,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減少幼年樹苗死亡現象。當前林木栽植主要方式中,通常都貫徹行距較大、株距較小的原則,從而有效提高了林木成活率,令土壤環境有所改善。
鹽堿地林木栽植處理技術中,常會涉及隔鹽層,可以選擇有機物作為隔鹽層,放置于樹穴底部,例如鋸末或爐灰,從而避免鹽堿地反鹽,增強土壤肥力。
鹽堿地林木栽植同樣需要用到化學改良劑,這是除了放置隔鹽層的另一重要工作。化學改良劑作為礦物質專用肥料的一類,對鹽堿地土壤環境的改良大有裨益。具體而言,不僅可以顯著平衡土壤酸堿度,還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礦物質含量,因此可以有效實現林木成活率的提升。
綠肥種植同樣在鹽堿地林木栽植中至關重要,為了改善鹽堿地堿性較重的土壤環境,綠肥種植通常在林木種植之前進行,可以提高林木對鹽堿環境的耐受水平,并有效改良土壤環境。
科學的栽植技術,對于林木成活率的提升有重要影響,通常以兩種栽植技術為主:首先,帶土苗栽植,這種栽植方式在實際栽植過程中十分常見,就是用一團土包裹林木根系,提前挖坑,將整顆林木栽好。通常情況下,如果苗木生根難度較大,則主要采用這種栽植方式。但是這種栽植方式,需要提前用專業容器,完成對樹苗的培育,同時保證合適的樹坑深度和土團直徑。其次,除了帶土苗栽植,無土種植同樣不失為一個好方法,這種種植方式無須附帶土團,即可完成種植。
鹽堿地造林成活率,受土壤肥力所影響,可以采用施有機肥、秸稈還田等方式,在改良土壤環境的同時,在鹽堿地上覆蓋稻殼、菌渣等一系列物料,減少地面蒸發現象,對鹽分在土壤中的積聚過程,起到明顯的抑制作用。相關資料顯示,小麥和玉米的秸稈,還田堅持數年,可以實現土壤中有機質含量的明顯提升,增加鉀元素和氮元素含量,令鹽堿地水肥能力得以上升。另外,一些諸如黃河底泥、風化煤、脫硫石膏等類似的改良劑,也可以令鹽堿地土壤性質得到顯著改善,令鹽分含量有所下降,避免嚴重危害林木。
鹽堿地相較于其他土壤環境,對于林木而言,生存環境更加惡劣,因此應當重視栽植之后的養護。通常情況下,在春秋兩季,土壤含水量較低的時節,應當適時灌溉,避免加劇土壤水分蒸發,加劇鹽害。與此同時,應當重視病蟲害防治工作,采用物理、化學、生物防治方式互相結合的方式,有效消滅病蟲害。另外,栽植模式上,應當以農林間作或者混交林為主要模式,如果林區失去養護價值,衰退情況嚴重,應當大面積砍伐過后,針對性完成重建,對原有林區進行更新;若衰退現象只是輕度,可以圍欄封育,保證林木正常生長,令林地自我修復能力達到要求。
綜上所述,鹽堿地林木栽植難度更大,會因為惡劣的自然環境,降低林木生長存活率。基于此,栽植階段一定要重視樹種的合理選擇,為土壤合理施肥,從而降低土壤含鹽量,令林木生長達到土質要求,以保證鹽堿地良好的林木生長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