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書勇
(昆明日報社 云南昆明 650000)
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是全媒體時代的主要標志,也是新環境之下的發展趨勢和要求,行業媒體新聞采編工作者也必然要不斷修煉自身,尤其是在突發新聞報道中必須以倫理道德為依托,與社會共情。新聞從業人員是新聞報道的主體和第一環境,自身的道德修養和觀念的差異會直接導致突然事件的倫理問題,因此全媒體背景下突發新聞報道及倫理分析尤為重要[2]。
一直以來,違反新聞職業道德的問題仍然時有冒頭:有的編造虛假新聞,有的搞“有償新聞”“有償不聞”等等。我們發現,在突發新聞報道中,利己主義者暴露無遺,這種利己體現在方方面面。一方面是經濟利益的驅動,新聞媒體要保障自身的生存與發展空間就不得不搶奪市場,競爭激烈,市場化對新聞報道的沖擊就體現出來了,為了提高閱讀量、點贊量、評論量、轉發量,很多媒體經常利用具有極高新聞價值的突發事件報道。另一方面,新聞從業人員的道德價值取向被扭曲、我國新聞自律與他律的體系一直不完善也是突發新聞報道出現倫理問題的主因。這些原因造成了新聞媒體沒有履行社會責任、發揮專業優勢,沒有堅持新聞報道真實性原則,沒有為受眾提供全面、準確、客觀、公正的信息,沒有及時澄清虛假信息,共同抵制假新聞,沒有維護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等問題[3]。
人類最大的恐懼就是對未知的恐懼,尤其在突發事件方面引導不當會造成很多社會問題,我們以新冠疫情為例來看新聞媒體工作應該如何做好突發事件報道。疫情當前,資訊混亂,輿論復雜,民眾需要及時準確、專業充分的信息、需要第一時間的風險提示與政策解讀,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宣傳報道,就顯得格外重要,新聞媒體具體是如何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報道的?總結如下:1.把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道規律。新冠肺炎疫情是典型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尤為棘手,易引起恐慌。首先,準確及時提供信息,尤其是提供專業性較強的資訊。其次,安撫疏導,回應關切,重點報道好黨和政府的措施和行動,提振士氣。再者,傳播正能量,適時適度地傳播和宣傳抗擊疫情中發生的正能量的人和事,營造良好社會氛圍。最后,持續性地發揮了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作用。2.持續改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宣傳報道。全媒體時代人人都有“發言權”,新聞媒體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引導輿論的難度成倍放大。新聞媒體必須正視挑戰、抓住機遇、改進報道[4]。并且規范應對突發公衛事件的指揮處置、應急準備、監測預警、應急處置、應急保障、法律責任。
我國突發新聞報道存在的倫理問題關系著國計民生,完善突發新聞報道使其達到預期的效果,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成為了“剛需”。一方面,加強新聞工作者的道德品質建設與職業素養,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恪守新聞職業道德,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做政治堅定、引領時代、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另一方面,構建新聞自律與法律并重。強調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己承擔行為的責任。自律是一個人內心的道德準則和行為尺度,自律才能在面對各種誘惑時保持良好的心態,在報道突發新聞時做出正確的選擇。增強法治觀念,遵守憲法和法律法規,切實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社會穩定。遵守黨的新聞工作紀律,遵守新聞采訪規范,尊重和保護新聞媒體作品版權[5]。最重要的一點是,“必須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新聞工作者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聽黨指揮,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準確把握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基本方針,把這股勁頭用在突發新聞報道上確保大方向不偏移。
互聯網時代人人皆媒體,有意無意的謠言傳言更是源頭多、散播快,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就是“大勢”之一,面對日新月異的媒介發展,新聞媒體要搭好全媒體專業平臺,人才是媒體的核心競爭力,人才的思想要重點監測。變革時代,各大媒體機構紛紛致力打造“能打硬仗”的全媒體采編隊伍,在原有基礎上主動突圍,秉持移動優先和“互聯網+”理念,打通新媒體路徑、創造新媒體產品、拓寬新媒體渠道、吸引新媒體受眾,引導行業采編力量向全媒體方向轉型,而轉型之后還要注重倫理分析,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做好新聞報道工作、履行好職責使命。真正做到與時代共振,與人民同心,一路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