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強
(上海點威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上海 200233)
隨著國家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的不斷深化,我國對于知識產權的工作重心逐漸地從知識產權數量的增長向知識產權質量的提升靠攏。在對專利質量和審查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專業化的中介機構協助創新主體申請和管理專利成果成為一種有效的方式。作為將創新思想及創新成果轉化為專利權利的重要環節,專利代理服務具備“二次創新”的功能,通過與創新主體之間技術信息與技術知識的反復交流及反饋,凝練、加工創新主體的創新想法及技術方案,為其設計出最佳的權利保護范圍,從而實現創新主體專利質量與創新績效的提升。
《專利代理條例》將專利代理服務描述為圍繞專利申請而展開相關業務。代理服務業務范圍主要由專利代理、專利訴訟等構成。專利代理服務的主要內容是專利文件起草和撰寫以及申請策略選擇與完善;系統性地論述了專利代理服務業應在專利申請階段、審查階段和維權階段分別提供何種服務和發揮怎樣的作用。而隨著創新主體專利意識增強以及專利管理與應用方式愈加多樣化,部分學者發現在傳統代理業務的基礎上,專利代理服務又擴展出專利咨詢、專利預警、專利法律顧問、專利許可貿易等內容。研究發現,一些專利代理機構形成了專利代理、法律服務、價值評估、戰略咨詢、技術轉移等環節兼備的專利技術服務產業鏈條。專利代理服務既包含申請代理、復審代理等基礎代理業務,又包括專利糾紛、專利權無效宣告等法律性質的業務,同時還涵蓋專利成果實施、專利許可證貿易、專利戰略制定等咨詢服務范疇。研究發現,專利代理服務中的咨詢、培訓、商用化等專業化高端業務還處于發展初期,而代理服務、法律服務等基礎性業務已發展到了成熟階段。
專利的價值,主要包括技術價值、法律價值和市場價值。從以往的專利轉移轉化交易來看,技術價值在專利價值評估過程中占有更大比重,即技術價值在專利價值評估中占據主體地位,是專利日后能否實現轉化運用的核心因素。因此,專利申請前評估工作的中心目標,就是在有限的運營經費下,保證遞交專利申請的技術具有較大的技術價值。當然,也有一部分專利被貼上了“好技術爛專利”的標簽,主要原因就是盡管專利的技術過關,但其申請文本撰寫質量不過硬,導致其法律價值低下,經不起法律訴訟的實踐。而又由于技術研發很多是以政府科研項目為導向,不是直接面向市場需求,從技術方案走向實際應用,需要完成大量的市場培育和技術孵化工作,導致不少兼備技術價值和法律價值的專利長期“沉睡”,專利轉化運用困難重重。所以,專利申請前的法律價值和市場價值評估也不可忽視,尤其對于本身技術質量已經比較有保障的高水平專利而言,該二者的評估更應值得重視。
近年來,知識產權的創造和轉化一直備受學界關注,其主要原因在于知識產權的主要產出專利價值普遍不高。從當前獲批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公布的服務內容來看,具備知識產權分析評議、專利價值評估等高質量學術評價內容的機構較少。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服務系統若干意見中明確,到2022年,基本建成主干清晰、門類多樣、內容豐富的知識產權信息服務體系。因此,在高校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中,服務內容應從單一驅動型向多元主動型轉變,提升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學術性和價值性,通過微信、微博、資訊、BBS拓寬內容供給能力,提供多元布局的專業知識服務,支撐知識產權的高質量發展。
如今,專利代理行業亂象并不少見,專利代理師的執業水平參差不齊。專利申請的成功授權率,常常被誤認為代理機構業務水平的能力指標,代理機構也會借此為噱頭招攬業務。作為發明人,總是希望由授權成功率更高的代理機構完成專利代理工作,這是無可厚非的。但部分專利代理為了提升經手專利的授權率,會在委托人所交付的技術交底書的技術理念和設計方案上做出很多調整,有時候甚至偏離了發明人的原意。到頭來,專利是授權下來了,但發明人卻發現自己并未掌握著該專利所陳述的核心技術,日后即便專利技術碰到了轉移轉化的機遇,但最終因發明人無法為合作單位提供其所期望的技術服務,致使合作不愉快或終止,到頭來還損害了自己的名聲。
綜上所述,有關專利代理服務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均落后于實踐,未來此領域的研究方向應重點關注對專利代理服務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研究,以利于創新主體對專利代理機構的甄別與選擇,促進專利代理服務業的良性競爭及服務質量的提升;同時,要加強對專利代理服務對專利質量、專利技術轉移影響路徑和影響機理的深入探究,為專利代理服務業在實踐中服務于專利管理相關工作提供理論基礎和指明具體的路徑及方式,從而促進專利質量和技術轉移效率的提升。此外,還需要加強有關專利代理立法層面的研究,完善的法律制度體系能夠約束與監管專利代理服務業的執業行為,而良好的法律環境則能夠促進專利代理服務業更加健康、有序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