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買提艾力·艾則孜 買買提·依斯熱依力 劉 筠 張總剛*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心外科 新疆烏魯木齊 830001;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新疆烏魯木齊 830001)
主動脈夾層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而該病癥一旦發病,不但進展極快而且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其中累及弓部的主動脈夾層,則會有更加復雜的病情變化,對治療造成更高的難度[1]。當前臨床上治療主動脈夾層的主要方法是手術方法,隨著醫學科技的不斷發展,手術技術也越來越多樣性。去分支技術,就是一種用于治療累及弓部的主動脈夾層非常有效的技術[2]。為了就其實際應用效果有更清楚的認識,我院展開此次臨床研究。
選取2020年1月至12月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4例累及弓部的主動脈夾層患者為對象展開此次研究;將患者隨機分成各32例參考組與研究組。參考組中男女患者數量分別為20例和12例,年齡從48歲到69歲之間不等,平均年齡為(56.2±2.3)歲,就患者的慢性病狀況來看,其中有21例患者有高血壓,8例患者有冠心病,4例患者有糖尿病。研究組中男女患者數量分別為21例和11例,年齡從46歲到68歲之間不等,平均年齡為(55.5±2.1)歲,就患者的慢性病狀況來看,其中有20例患者有高血壓,9例患者有冠心病,5例患者有糖尿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統計學無差異,P>0.05。
兩組患者按照不同分組,接受不同手術治療。參考組患者接受孫氏外科手術治療,具體步驟如下:為患者實施有效的麻醉以后,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做好密切監控。開胸以后,首先將患者額右側腋動脈游離,并利用體外循環泵為患者實施全神貫注、腦灌注。確定患者下半身循環暫停后,對患者的主動脈、四分叉血管實施吻合,然后再對四分叉血管第4支以2號管連接,并對其他分支血管實施夾閉。確定患者下半身循環恢復。為患者實施止血后關閉胸腔。在手術過程中,一旦患者出現肛溫在26℃以下,必須要馬上為患者實施單側順行性腦灌注與低溫體循環。
研究組患者接受去分支技術手術,具體步驟如下:為患者實施有效的麻醉以后,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做好密切監控。開胸以后,首先將患者左鎖骨下動脈、左頸總動脈實施游離。然后借助于“部分阻斷”技術,將分叉性人工血管近端與升主動脈側壁吻合,遠端與左鎖骨下動脈、左頸總動脈吻合;再根據手術前的相關檢查,決定是否需要實施頭臂干動脈重建。借助于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將人工支架血管植入。確認沒問題以后關閉胸腔。
1.對比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與術中出血量。2.對比兩組患者術后的主動脈重塑率以及并發癥狀況。3.對比兩組患者術前與術后1周的LVEF(左室射血分數)、LVED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
使用SPSS20.0對研究中兩組患者的相關指標展開統計分析,計量數據運用t檢驗,計數數據運用χ2檢驗,以P<0.05作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判斷標準。
接受去分支技術手術的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時間(432.74±43.25)min與術中出血量(291.32±36.10)ml,均顯著低于參考組患者的(514.05±46.42)min與(772.42±119.54)ml。
接受去分支技術手術的32例研究組患者中,31例患者主動脈重塑成功,2例患者出現了腦血管以外;32例參考組患者中,24例患者主動脈重塑成功,7例患者出現腦血管意外,另外有2例患者表現出精神并發癥。
研究組患者的主動脈重塑率96.88%(31/32)顯著高于參考組的75.00%(24/32);并發癥發生率6.25%(2/32)顯著低于參考組患者28.13%(9/32),P<0.05。
手術前,研究組患者的LVEF、LVEDD分別為(45.17±4.50)%、(54.98±6.11)mm,與參考組的(47.13±4.62)%、(54.92±6.13)%均沒有顯著的差異,P>0.05。手術后1周,研究組患者的LVEF(66.23±5.10)%顯著高于參考組的(62.34±5.02)%;LVEDD(46.57±4.22)mm顯著低于參考組的(50.36±5.05)mm,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臨床上治療主動脈夾層患者,孫氏外科手術是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技術,也表現出了很好的療效。然而對于累及弓部的主動脈夾層患者,手術的創傷相對更大,對患者的康復非常不利,并發癥風險也很高。去分支技術的應用,能夠是手術難度一定程度上降低,并緩解對患者的損傷,所以能夠獲得更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中的數據表明,接受去分支技術治療的研究組患者,該指標均顯著優于參考組。綜上所述,去分支技術治療累計公布的主動脈夾層,具有很好的臨床療效,可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