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梅
(南充職業技術學院外語系 四川南充 637000)
現代英語是世界上詞匯量最大的語言,詞匯總量已遠超100萬。而隨著人類社會特別是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英語詞匯還在不斷地變化和增加。語言學家威爾金斯有一句名言:“Without grammar,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nothing can be conveyed.”(無語法,表達甚微;無詞匯,表達為零)。
詞匯是組成語言的最基礎的單位,詞匯教學則是英語教學中的基礎和最重成的組成部分。學生在大學階段必須掌握一定數量的英語詞匯并能理解運用,否則學生很難理解語句,就更不能順利地進行文章閱讀和應用寫作,語法的學習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學生的聽、說、讀、寫,譯能力也就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在傳統教學中,中國學生普遍存在英語詞匯量缺乏的問題。參加高考進入到大學階段的大學生在中學階段已基本完成對英語語法的學習,接下來能否在英語學習上獲得提升,在大學階段順利考過英語四、六級,從而對進一步可能的學習生涯打下基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英語詞匯量能否大幅增加。
1.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的現狀
英語詞匯學習過程是一個艱難、枯燥,需要學生持之以恒堅持的過程。大學階段相對于中學階段來說,需掌握的詞匯量增大,詞匯也更難,而大學英語課開設的課時又遠遠不如中學多,這就要求學生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大學里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英語由高中主科變成了公共課,這就導致本來就對學習英語有畏難情緒的學生對學習英語,特別是記憶單詞沒有熱情,缺乏積極主動性,很少有人會主動嘗試去摸索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除英語專業的學生外,大部分學生只會按照老師要求完成所學教材詞匯表的記背,很少通過多種途徑主動擴充英語詞匯量。
除了缺乏學習主動性,大部分學生詞匯記憶方法也簡單粗糙,多數都采取傳統的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學習記憶新單詞,效果較差,事倍功半,嚴重挫傷了學生詞匯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很難堅持,甚至產生厭惡感,從而形成惡性循序,弱化詞匯的習得。
與此同時,學生詞匯學習缺乏計劃性、系統性,這也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難以達到相應的目標要求。
2.大學教師英語詞匯教學的現狀
多年來,針對大學英語詞匯教學這一難題,國內外許多教學專家和一線教師進行了不少教學研究和實踐,提出了不少詞匯學習記憶模式,如詞根、詞綴記憶法、聯想記憶法、對照記憶法、諧音聯想法記憶等等。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這些方法本質上仍是通過老師講解,學生練習,再記憶單詞的種傳統模式。教學方法單一、互動效果差、教學環境缺乏真實性、調動學生感官有限,這樣就造成學生背了就忘、忘了又背,詞匯知識難以內化。反反復復記憶的過程讓學生痛苦不堪,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甚至導致部分學生直接放棄了英語學習。學生詞匯累積的差別還造成了同一班級內英語成績的兩極分化,加大了教師進行下一步深入教學的難度。
教育部在2007年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這門課程的英語詞匯總量約為7 675個,短語詞組約為1 870個,國內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詞匯量要求分別為4 000、5 500;大學英語專業四、八級分別為8 000、13 000;國外的TOFEL、IELTS、GRE的詞匯量要求分別為10 000、7 000、12 000。針對我國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的現狀,改變當前單一的教學模式和低效的學習方法,以達到各級教學目標和要求已經迫在眉睫。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和互聯網平臺的利用,我們已經進入到了移動網絡時代。各行各業對網絡及多媒體的利用也越來越深入,傳統行業為了適應社會的這一巨大發展,也紛紛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進行產業的優化升級甚至轉型,推動社會不斷地向前發展。
國家教育部在2004年制定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 試行 ) 》,要求中明確指出“大學英語課程的設計應大量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開發和建設各種基于計算機網絡的課程,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和條件。”
基于此,不少英語教育工作者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將網絡平臺融入到英語教學活動中。但從以前的研究成果來看,專門研究將網絡平臺運用到詞匯教學改革中去得很少,因此很有必要對本課題進行進一步研究。
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在當前的數字網絡大時代中,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進步,傳統行業與互聯網不斷融合,在此背景下,傳統的教育行業與互聯網相融合也是必然的趨勢。有關語言學習的第三方應用程序(App) 大量興起,平板、電腦、手機、學習機、翻譯筆高科技移動終端開始出現在大學生的日常學習及生活中,通過各種軟件和在線平臺學習逐漸成為大學生所喜歡的一種自主學習方式,給傳統教育理念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使在互聯網+模式下進行大學英語詞匯教學改革變為可能。
1.語境的真實性更易被學生接受
只有在真實的語境中,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單詞的意義和用法,從而自然地記憶單詞。掌握了一定數量的英語單詞,學生才能發展英語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從而實現學會并掌握英語的根本目的。通過真實生動的語境來進行詞匯學習,符合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更易被學生認可和接受。
除此之外,教師能夠通過共享的網絡信息資源,選取優秀的網絡平臺和在線學習軟件進行以學生為主導的詞匯教學。網絡詞匯學習軟件具有內容選擇自主化、單詞呈現多樣化、圖文音像趣味化、互動練習多樣化等諸多優點,并且能再現情景,實施人機對話或人人對話,充分調動學生多感官,發展學生的聽說記憶能力。
生動有趣的學習模式也有利于學生將單詞記憶堅持下去,從而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2.打破時空局限,使隨時隨地學習英語變為可能,方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在網絡環境下,隨時隨地學習英語變成可能,大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普遍較強,因此這種自主學習方式英語的學習受到高校學生的普遍歡迎。
網絡上海量的英語詞匯學習資料和學習軟件,讓學生有了更多的自主選擇權,能根據自身情況自由選取學習方式、時間、地點和內容,使詞匯學習具有多樣化、立體化和連續性,以期達到效果最佳化。
3.使用多種手段和交互式平臺,加強師生學習上的互動和交流
在網絡環境下,學生和教師能通過多種手段和交互式平臺進行交流。通過借助班級QQ群、微信、電子郵件等多種網絡平臺,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教師可以布置詞匯學習任務、發布詞匯表,并能及時收到反饋,調整任務進度,以期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而學生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詞匯學習任務,還可以隨時向老師提問,與老師進行更多的互動交流,改變了高校教師上課就來、下課就走,與學生零互動的局面,尤其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行大班授課的學校,通過網絡強化師生聯系更具有積極的意義。
在當前的移動網絡大時代中,由教師指導并實施監督,高校學生自主借助移動網絡平臺,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多種移動終端進行英語詞匯教學是一種可行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學習方法上有所改進和突破,養成自己的外語學習習慣,形成適合自己的、有效的英語詞匯學習模式,為以后的深入學習創造了條件,并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在網絡環境下借助移動網絡平臺的英語詞匯教學模式,加大了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強化了師生聯系。因此,在移動網絡時代中,在網絡環境下采用多媒體進行英語詞匯學習是大學英語詞匯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