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平
(廣西財經學院 廣西南寧 530003)
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高校共青團推優入黨工作的開展目的,就是為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儲備充足的高素質人才。但是,要想做好推優入黨工作,高校共青團還需要采取一定的對策。
高校共青團推優入黨工作的開展,不僅可以在黨組織和團員青年之間搭建有效的情感溝通橋梁,拉近黨組織和團員青年之間的距離,還可以將黨的基本理論知識更好的普及到眾多高校共青團員當中,幫助共青團員更加系統、全面地了解黨、認識黨,并堅定永遠追隨黨的決心,樹立愛國主義精神。另外,高校共青團推優入黨工作的開展,還可以對共青團員進行理想信念教育[1]。這樣一來,就可以使眾多共青團員樹立集體主義意識,形成社會主義思想,然后以激情昂揚的狀態擁護黨的決定,對黨執政的群眾基礎進行鞏固。所以,共青團員在高校學習期間,不僅要努力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還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道德素養以及民主法治素養,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做好準備。
黨員在高校學生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具有模范帶頭作用,未來進入社會黨員同樣具有重要的責任,因此高校共青團應該推優入黨,為國家發展儲備更多優秀人才。
對于高校團支部來說,培養出優秀的黨組織儲備人才是基本工作內容之一[2]。高校共青團要想有效開展推優入黨工作,為黨組織儲備大量的優質人才,就必須要先做好自身隊伍的建設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夠對推優入黨工作開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有一個深入地了解,進而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為黨組織推薦更多符合要求的優秀人才,使“黨建帶團建”的目標早日實現。
所以,團支部在正式開展推優入黨工作之前,需要先根據黨組織對于人才的要求制定出針對性的推優方案,并借此提升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素質,強化團干部的責任意識,使其保質保量地完成基層推優入黨工作。對此,可以以經驗分享、教學培訓或者專題講座等形式,對基層團干部進行定期的培訓,為推優入黨工作質量的提升打好基礎。另外,部分優秀學生對于推優入黨工作的認識也十分片面,不僅不積極配合團支部培訓工作的開展,還以消極的態度對待黨組織的考核。鑒于此,高校團支部應當做好這部分學生的思想工作,糾正他們對推優入黨工作的錯誤認識,使其以積極的態度配合團支部開展的推優入黨工作。
一般情況下,高校共青團在正式開展推優入黨工作之前,需要對團組織內部的人才進行綜合性考核,確保這些共青團員的政治素養、文化素養、工作能力以及群眾基礎等方面已經達到黨組織人才的培養標準。但是,在實際工作當中,部分團支部在人才篩選工作中就出現了問題[3]。例如,部分團支部因為沒有制定出針對性的人才考核與評估標準,在對人才的考核與評估方面存在著一定的隨意性。
要想改善這一現狀,就必須要嚴格按照黨組織下發的文件要求,進行推優入黨工作方案的制定,并細化相應的工作流程,明確相應的人才考核與評估標準,為考核結果的有效性與準確性提供保證。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推優入黨工作質量,為黨組織推薦符合其需求的優秀人才。
近幾年來,雖然各大高校的學生在入黨方面表現出了極高的積極性,但是其中一部分學生卻只是因為個人的發展因素而入黨,其入黨動機與促進黨組織的發展無關。如果不對這部分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將會對推優入黨工作氛圍產生破壞,不利于推優入黨工作的有效開展。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建議高校團支部從以下兩方面入手。首先,在信息化時代下,高校團支部可以借助新媒體技術調研分析廣大共青團員的興趣點,然后以此為基礎進行黨組織文化知識的宣傳與推廣,進行推優入黨流程和條件的宣傳與推廣,使高校學生更加全面、正確的了解推優入黨工作的重要性;其次,高校團支部可以利用第二課堂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入黨積極性,并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入黨動機,使其為黨組織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高校是為社會、為祖國培養優秀人才的主要場所,高校校園文化對于校內學生的思想意識影響最大。高校共青團要想做好推優入黨工作,為黨組織的發展推薦大量的優秀人才,就必須要對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予以重視,強化對校內學生的思想引導。只有這樣,才能夠借助特殊的校園文化氛圍,對高校學生的思想意識產生影響,引導其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并逐步成長為符合黨組織發展需要的素質型人才。
綜上所述,高校共青團推優入黨工作的開展,在促進黨組織發展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高校共青團需要不斷的采取各種創新手段,為黨組織不斷的輸送優秀人才。與此同時,還要對當前推優入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提高推優入黨工作的開展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