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 芳 蒲青江
(廣西財經學院 廣西南寧 530003)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高校共青團工作,為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培養更多優秀人才。然而聯系實際,高校共青團工作還存在網絡建設滯后、工作方式缺乏創新、干部人員素質有待提升等問題,極大降低了高校共青團工作效率與質量,需要對這些問題進行細致剖析,并結合實際采取相對應方法進行優化,以引導高校共青團工作更加順利展開[1]。鑒于此,對高校共青團工作現狀及優化展開研究與分析。
現目前,高校開展共青團工作,還顯現出以下不足:1.網絡建設相對滯后,在信息網絡不斷發展背景下,新媒體時代已經全面來臨,通過媒體平臺傳播的思想文化自由化和多元化特征更加明顯,這不僅對高校學生思想行為造成極大影響,還對高校共青團工作帶來嚴峻挑戰,盡管一些學校已經完成了共青團網絡平臺建設,但是登錄網站瀏覽內容的人數比較少,涉及到的網絡資源也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使得高校共青團工作整體實效性比較低;2.工作機制有待創新,高校學生多為90后、00后,他們都有思想開放、比較多元等特征,一旦共青團工作開展出現形式落后、內容不夠新穎等情況,就會影響到學生參與熱情,并降低工作效率與質量,還需要跟上時代步伐和圍繞學生實際需求,對高校共青團工作機制進行創新,以獲得高校學生充分認可,所取得工作效果也能得到有力保障;3.干部人員素質有待提升,高校共青團工作有效開展,需要干部工作人員從旁提供支持,并且新時期共青團工作開展,對干部工作人員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提出較高要求,特別是在靈活運用現代信息網絡實踐能力方面,干部人員還稍顯不足,不利于高校共青團工作水平得到整體提升[2]。
信息化時代下,網絡在高校學生學習和生活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特別是在獲取信息方面,絕大多數學生都是通過網絡平臺實現,并且相關信息也會通過網絡在學生群體中得到快速普及,這時候高校開展共青團工作,也要充分認識到網絡平臺優勢特征,并聯系實際加快高校共青團網絡平臺建立。同時,為保證網絡平臺發布內容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和學習,還要對網絡蘊含的豐富信息資源進行挖掘和利用,并借助網絡覆蓋面廣、信息傳播快、信息量大等特點,對高校學生思想行為進行積極正面引導。在取得較好共青團工作效果的同時,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基地也能得到延伸拓展,甚至還可以完善交流學習功能,為學生分享、交流提供便利,在學生積極反饋中高校共青團工作也會不斷優化完善。
以往工作機制已經無法適應新時期發展需要,要實現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素養有效培養,就要結合當前大學生實際特點,對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進行精心設計,并以學生為中心,對工作方法進行創新,除了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傳授以外,還要組織開展多樣化學生感興趣活動,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活動中汲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在實踐體驗中內化為學生具體行為,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甚至還可以以班級團支部作為基礎,根據班級實際組織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不僅可以增強團組織影響力和凝聚力,還能夠確保共青團工作取得理想效果[3]。
高校共青團工作開展離不開干部隊伍提供支持,作為共青團工作開展的重要基石,要充分發揮干部隊伍引導作用,就要對共青團干部隊伍培養引起關注,特別是專職化團干部,要在整個團組織工作隊伍中占據較大比重,以為高校共青團工作有序、高效和高質開展提供更有力保障。實踐中可以采用競聘方式選擇更多綜合素質高和政治業務能力強優秀人員參與到其中,并結合新時期高校共青團工作開展流程與要求,組織干部人員積極參加學習和培訓,在有效掌握最新共青團工作思想和工作方式基礎上,干部人員實際工作能力也會進一步增強,并游刃有余開展各項工作[3-4]。另外,還可以將考核、獎懲等機制滲透其中,幫助干部人員清晰認識到自身在共青團工作中的主要職責,實際開展工作也能嚴格遵照規定要求進行操作,在充分發揮共青團引導作用的同時,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水平也會得到顯著提升,進而為國家建設和發展儲備更多優秀人才。
本文是基于對高校共青團工作現狀及優化的研究,隨著現代教育事業不斷發展,高校也愈發重視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而共青團工作作為其中重要組成部分,可使高校學生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然而從實際來看,高校共青團工作在網絡平臺利用、工作機制創新、干部隊伍建設等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嚴重制約了共青團工作有效開展和實效性提升,要求高校高度認識到共青團工作在提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素質中的重要作用,并采取打造共青團網絡平臺、創新共青團工作機制和提高干部隊伍專職化程度措施,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續運轉,并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培養輸送更多可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