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紅
(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 遼寧沈陽 110000)
建筑設計是社會技術和文化發展的標志:這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產物,為人類創造了一個有利的環境,使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融合,具有雙重技術和藝術特性。在過去的十年里,我們的國家的城市建設與建筑業發展迅速,大型商業建筑和住宅建設帶來了建筑業的顯著增長。隨著科技的進步,改善住宅環境質量的愿望成為可能。與低碳、環保、可持續工業發展的要求相比,在下列領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更新、發展和綜合應用:新的傳統建筑裝飾材料、綠色智能材料、新環境安全材料的使用、新材料的引入,這些對建筑裝飾工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國古代建筑以獨特的美感讓世人驚嘆,也在建筑史上占據一席之位。中國古代建筑可以通過繪畫、雕刻等方法制造出它外在的美,不管是材料、結構、形狀還是空間都美輪美奐。像住宅,寶塔這類建筑,提比斯、墨納斯這樣的人并不一定想要表達自己的感受,他們想要在形狀和結構上去反映它們的美。“金磚建筑物”里的孤立建筑物體現在新事物的整體使用中,這是蘇樓有史以來第一次進行了大規模的設計,在古代中國有一些雕刻家,仿刻出精美歷史器具,例如云星、蘭花、創造、字體等。
古代建筑的梁、柱、皮、套、天花、門楣、山墻、山墻、山脊等建筑元素,都是用不同的材料,通過色彩的、多樣的工藝來塑造的。在中國,用于建筑裝飾的材料種類繁多。
西方的建筑受到價值觀、文化、歷史、地區文化等因素的強烈影響。石頭的自然特性使它成為西方建筑的主要裝飾材料。從建筑的外觀來看,所有這些建筑都是宏偉的、莊嚴的。在古希臘的建筑元素,在石頭山上的梁柱和花卉等已成為最具代表性的當代建筑的特征,諸如希臘愛奧尼亞柱對西方建筑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在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經歷了西方建筑藝術領域的巨大發展之后,進一步強調了關于藝術的風格。還有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和藝術,其中石頭和磚也是主要的建筑材料,有許多雕塑和裝飾的痕跡,建筑結構通常是圓頂形式的空間,例如倫敦歷史博物館。建筑裝飾的巴洛克風格是在建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無論是宮殿、城堡、教堂、修道院、別墅、花園、公共建筑還是皇家廣場,它都是一件奢華的裝飾品。
裝飾材料的使用并不局限于實用性,而是越來越注重建筑材料本身的基礎,全面提升裝飾材料的功能,以確保材料的價值提升最多。這是國內對開發現代裝飾材料的需求,捍衛工藝產品的藝術特征,反對生產方式的機械化,強調材料的基本性和美感,用新材料豐富材料的美感。20世紀20年代,德國包豪斯學院的建立和發展促進了現代主義運動的成熟。它提倡一種跨學科的合作,在這種合作中,工匠和藝術家共同努力,在材料的使用和工業生產方面實現藝術和技術的高度統一。隨著“全球化”的迅速發展,新的建筑裝飾材料不斷出現,擴散的速度和規模是前所未有的。建筑形式的更新和相應建筑裝飾材料的迅速傳播也是大規模工業生產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
科技新材料是用于建筑裝飾設計中主要的節能和環保的材料,這些材料的使用推動了建筑裝飾設計的低碳和環保趨勢。舉例說:燈光環境設計在現代建筑上的裝飾,例如:遮陽產品、太陽能產品、玻璃膜等是由太陽、玻璃纖維以及其他產品制成的,并大量用于自然能源和節約能源的照明等;在墻體裝修的設計中,硅藻泥作為一種環保的粉狀涂料并廣泛應用,可以應用于平坦的表面,也可以通過不同的工藝和技術獲得不同的方案。硅藻土泥是一種新材料,不能與傳統墻紙和乳膠漆等墻面裝飾相比,功能強大,使用方便,無污染。它的物理性質決定了它的分解和吸附功能,它的功能是過濾空氣中的氣味和一些小的固體顆粒,從而減少了對人群的危害。它已經廣泛應用于建筑裝飾的各個方面,作為一種健康、環保的裝飾材料。在其他材料的設計和使用方面,合成石而不是天然石被廣泛使用。
總之,材料的發展對建筑設計至關重要。要用發展的眼光去識別傳統建筑材料的裂變特性,大膽使用新的建筑材料,如高科技材料、綠色材料、環保材料、智能材料,結合現代高速城市的發展能力,設計低碳建筑裝飾,打造適合居住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