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6日,廣東省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在廣州市海心沙亞運公園迎來了閉幕式,這場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水平最高、影響最廣的技能“省運會”圓滿落幕。在頒獎環節,參加軌道車輛技術項目比賽的選手、廣州市交通技師學院學生盧永杰、謝烺俊站在了金牌的位置上。“在彩排時,我們通過舞臺站位猜測,我們應該是金牌。”盧永杰回憶道,“那時,我們只是暗暗竊喜,當真正宣布我們獲得金牌的那一瞬間,好像又有些意外,但還是非常高興。”在本次省賽軌道車輛技術項目的比拼中,盧永杰、謝烺俊組成的“俊杰”組合,力克全省高手,脫穎而出,奪得該項目的金牌。
“俊杰”組合為何能奪得該項目的冠軍?他們在比賽過程中有著怎樣驚心動魄的故事?從他們身上,我們能看出交通學子的哪些特質?一切還要從他們選擇就讀廣州市交通技師學院說起。
有一種興趣,激發拼搏信念
“從小就喜歡玩電子機械產品,沒來交通之前,我一直玩無線電,還在市級比賽中拿過獎。”不善言辭的盧永杰說起自己的興趣愛好,就會變得滔滔不絕,眼神里滿是自豪。在媽媽的鼓勵下,2018年,他來到了廣州市交通技師學院就讀城軌專業。進入學校后,他在專業上刻苦學習,積極參與各類競賽,省、市級技能競賽都留下過他的身影。
相比起盧永杰的內斂,謝烺俊則直言不諱,“我爸爸就是搞技術的,數控技術那一塊,我覺得他特別牛,我想比他更牛。”而說到專業的選擇,他的理由竟是:“小車我覺得太簡單了,對我來說沒什么難度,所以就讀軌道車輛了。”這個坦率可愛的小伙2020年才入學,2021年,16歲的他就拿下了省賽冠軍,用行動向他的爸爸證明了他確實很牛!
興趣是最好的敲門磚,但拼搏才是技能成才的唯一捷徑。為備戰省賽,今年暑假伊始,學院就開始了校內選拔,盧永杰、謝烺俊經過三輪選拔,最終于7月底成功組隊。從組隊那一刻起,“俊杰”組合就進入了“沉浸式”訓練當中。“我們約定,周一到周五每天早8點到晚8點,周六就早8點到下午5點,周日休息一天。”
有一種默契,叫做心照不宣
軌道車輛技術項目是兩人成隊的團體項目,既考驗綜合技術,也考驗團隊成員的默契。在“俊杰”組合里,盧永杰更靦腆、謙虛,專業功底扎實;而謝烺俊年紀小,更自信,想法更多。在不斷的磨合中,兩人形成了“心照不宣”的默契。
“他是半個師傅!”這是謝烺俊對盧永杰的評價。因為年紀小,謝烺俊比盧永杰低兩屆,專業功底不夠,在訓練室里面,他的問題非常多,而盧永杰總是不厭其煩地跟他分析、講解。“我像是多了一個弟弟!”在這大半年的陪伴里,盧永杰早已把謝烺俊當成了弟弟,將自己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正是如此,盧永杰和謝烺俊在訓練過程中各取所長,既有個人的優勢發揮,也能靈活應對各個操作模塊。兩人互為AB角,一個人操作一個人記錄,而且要隨時向裁判通報操作進度。盧永杰回憶,在向裁判通報時,他的聲音總不夠洪亮,于是謝烺俊就會幫他重復。而謝烺俊則認為自己有時候心態不好,而盧永杰就像他的定海神針,讓他在關鍵時刻更從容穩定。
有一種從容,來自專業自信
軌道車輛技術項目一共有受電弓、車門、空調系統和整車系統四個模塊的比拼,比賽時長達600多分鐘。對于選手的耐力、應變力、心態各方面都是全面的考驗。
在第一天的車門控制模塊,由于“俊杰”組合判斷失誤,導致參數不準確,他們的車門一度無法開合,在第一天3個小時的比賽里,他們花了40分鐘來調試車門。“剛開始還是蠻著急的。”謝烺俊回憶道,“不過后來,我們經過商量,慢慢調試,終于還是成功了!”在經歷第一模塊的失利后,兩人調整心態,從容迎戰,最后終于拔得頭籌。
本次省賽,世賽選拔團隊項目的前2名,并符合參加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參賽資格的選手,可入圍省集訓隊,直接參加第二階段選拔考核,而“俊杰”組合已是憑借金牌,順利進入廣東省集訓隊。然而,剛從閉幕式頒獎典禮回來,他們并沒有休息,便馬不停蹄地鉆進了學院沙太校區的訓練基地,開始總結比賽的全過程,分析細節,查找自身的不足,并針對弱項加強訓練。省賽只是他們第一個目標,接下來,他們要向著更高的目標——國賽發起沖擊,挺進國家集訓隊,爭取世界技能大賽的入場券。
競賽既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更是學院教學成果的展示。盧永杰、謝烺俊所在的城軌專業,是廣州市交通技師學院的市級特色專業,也是學院的競賽獎牌大戶專業,這里既有國賽、省賽選手,也有省隊教練。“我們的教學和競賽應該是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的,得益于競賽,我們有了集訓基地,我們能接觸到行業最前沿、最先進的技術,將競賽的標準融入到教學里面,去檢驗老師和學生,提升了他們的水準,同時也促進了我們競賽水平!”城市軌道專業帶頭人黃洛寧老師的話,道出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專業建設思路和金牌成就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