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帶著夕陽余溫的風,吹拂著少年的衣角,落木蕭下,劃過少年的肩,一片一片鋪成金黃的路。兩個少年在落葉上一步一步留下自己的足跡。談笑中走向路的盡頭,那是一個分叉口。
“林炎,你有想過二十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樣的嗎?”林淼望著樹梢那兩片頑強抵抗著秋風而搖曳的樹葉,故作深沉地問道。林炎認真地思索了一會兒,緩緩道:“應該是自己想成為的樣子。”林淼咂嘴嘆息著:“我也希望。”林炎突然有了一個好玩的想法:“二十年后,我們就在這里相會,看看我們那時都是什么樣的。”林淼眼前一亮,答應了。
“不早了,再見!”
“再見!”
他們在岔路口分別,走上了各自的道路。
“林炎,聽媽的,學理科對你未來可是有好處的。”林炎搖了搖頭。堅定地在選科一欄中的“文科”選項打上了勾。他不想學理,不感興趣。相比于無聊的數字公式,他更被歷史、人文、地理所吸引,林炎以后想當個周游世界的作家,將沿途的風景與體會記錄下來,與萬千讀者一起欣賞。雖然這在林炎的父母看來,不過是癡人說夢。林炎看向窗外,那兩片樹葉落下了一片。
林淼并沒有在填報志愿上花費太多時間,他聽從了家里人的意見,去學了有關經濟的專業。風起,最后一片樹葉落在了他的志愿表上。
秋風帶著陣陣涼意。白色的天花板和晃眼的燈——眼前仿佛蒙上了一層霧,“嘀——嘀——”的聲響夾雜著喃喃的私語,不知是心靈深處的嘆息,還是身旁人的哀愁。偏過頭,窗外依然是被染紅了的云和孤零零的枝丫。那兩片黃葉掛在枝丫上,隨風搖曳。可他明明記得,那些黃葉都完成了飄落后鋪成金黃的使命。
漸漸模糊成天邊的落霞與孤鶩,兩道修長的影子相遇了。
“好久不見,林淼。”
“好久不見。”
他們談笑著。林炎看著西裝革履的林淼,爽朗地笑道:“最近怎么樣,成功人士?”林淼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不是什么成功人士。不過最近公司運營得確實不錯。”
“真沒想到當初嚷嚷著要當NBA球星的你會聽從父母的話,去學經濟呀!”
“是沒能堅持當籃球運動員的想法。也的確有后悔過,特別是自己出來創業以后,一度欠下一屁股債呢!”
林炎聽后拍了拍林淼的肩:“看你現在這樣,想必這些困難都過去了。”林淼自信地點了點頭:“不過是抓住了一個好時機。林炎,你呢?”
“我現在作品的銷量也還不錯。我父母一直都希望我按他們說的路走,不過我一個都沒有聽。剛畢業那兩年去當了老師,后來攢了點資本后,專心寫書去了。”林炎娓娓道來,望著岔路口那幾塊指明方向的路牌,思緒萬千。
“剛開始應該挺難的吧?”
“是啊,剛開始只是個無名的作家罷了。后來邊教老外學中文,邊游歷各個國家,堅持寫我的書,做我想做的事。現在也算是達到我當初的目標啦。”
“我們二十年后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了……”聲音愈來愈遠,緩緩升至半空,漸漸消散。落葉紛飛,兩片葉子交織著飛舞,落入塵土,完成了那最初與秋風的約定。
斜月沉沉,星光似乎也在此刻隕滅。病床上命若垂絲的他似乎夢見了以前的自己。是哪個時候的自己?又好像是兩個自己。腦海中掠過人影匆匆,燈火闌珊,走馬燈似地走著他短短的一生。他一生做過很多事,但似乎又什么都沒做過。他憶起自己想當作家的夢想,最后又不甘且猶豫地放棄;他又想起當年他鼓起勇氣去創業,卻一蹶不振,又因為他的猶豫不決,他也沒有抓住那東山再起的好時機;投資、買股,也聽風就是雨,從未真正地堅定過。
不管是選擇夢想還是選擇現實,就算有過后悔,也要堅定。這是他人生中最后學到的一件事。只是,時間到了。
“嘀——”心電圖終于平靜了。這個可憐的人并沒有完成當年的約定——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一道白光中,他看見那個岔路口,看見了那兩個人——林炎和林淼。那兩片金黃的葉搖曳著,從來不曾落下……
【教師點評】作者構思巧妙,情節雙線推進。明線的兩位主人公林淼、林炎名字里暗含一水一火,代表兩個青年人截然不同的人生抉擇:順從父母的安排和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二十年后的重逢,兩人殊途同歸都達到了理想的生活狀態;而暗線以樹上的兩片葉子作為引線,“飄落——未曾落下——落入塵土——從不曾飄落”,暗示兩位青年從二十年前的約定到二十年后的重逢,其實都是“他”的想象。結尾反轉,這原是“他”在病榻上對一生的追憶的悔恨:一生忙碌,卻一事無成。無論是寫作的夢想還是從商,“他”都沒能抓住的遺憾。從而托出文章的主題:不管是何種人生抉擇,最重要的是堅定自己的選擇并為之付出努力與汗水。否則,任何選擇都是鏡花水月。文章結構完整,線索清晰。標題的“失約”為結尾的反轉設下伏筆。想象力豐富,立意積極懇切,體現了新時代青年人對人生理想道路抉擇的深度思考。(指導老師:范曉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