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1”,隨著倒計時的結束,我所乘坐的“東方紅”火箭緩緩升空。
與我共同飛往月球的,是全國各地頂尖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我們此次前往月球的目的,是為了修復月球與地球的空間傳送門和對月球能量保護屏障的重建。
經過了三天的漫長飛行,我們終于抵達了月球的發射臺。一下火箭,月球軍區的總司令向我走來,簡單的招呼后,總司令便帶我們參觀了月球的生態圈,望著窗外的繁華街道,不由得感嘆道:“70年前,月球還是渺無人煙的地方,而70年后的今天,月球卻搖身一變,變成了另一個地球。”
不一會,我們便來到了工程總部,整理好裝備后,便馬不停蹄地趕往傳送門,一推開傳送處的大門,一股股濃煙迎面襲來,待煙散去后,我定睛一看,傳送門的一半部分已經嚴重損壞,暴露在外的電線時不時閃出火花,在傳送門的旁邊,有一塊輪胎大小的隕石。我心想:“果然還是能量保護屏障的問題啊。”我立馬起身,大手一揮,并說道:“一部分人去把隕石清理了,其他人拿黑曜石傳送門框和能源石過來。”說罷,便低下頭開始修理。
奮戰了三天三夜,終于將傳送門修理好了,把能源石放入后,機器開始了運轉,不一會,一個電子能量屏幕便映入眼簾,我連忙將數據上傳,機器識別后,一旁的顯示器便閃出綠光。見此,我轉過身,對一旁的總司令說:“傳送門已經修好了。”說罷,就帶著助手離開了這里,稍作休息后,便駕車趕往新能源保護屏障的演講會。一進門,里面的主持人便說:“快點博士,就差你了。”我點點頭,帶著新能源保護屏障的模型與演講稿走了進去。站著臺上,將模型擺好后,我開始了演講:“我所研發的是一款蛛網型屏障,這個屏障是根據蜘蛛網1∶100000000的比例放大的,它有著十足的柔韌性,不僅如此,它還十分的牢固,在蛛網上,還裝有熱感應以及紅外線感應儀,如果有隕石或者是太空垃圾碰到蛛網,信息會通過蛛網傳送回中心指揮部,每一根蜘蛛絲都粘性十足,可以將太空垃圾和隕石等其他東西牢牢粘住,蛛絲還帶有酸性液體,可以把小型太空垃圾以及小型隕石立刻瓦解,但是這些酸性液體并不會對太空垃圾以及隕石以外的東西產生腐蝕。這個蛛網能源屏障能夠全方面地保護月球……”
演講過后,臺下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經過所有領導的討論,最終同意了這個方案,會后,我們交流了蛛網能源屏障的一些深入意見以及材料,交代完一切后,我準備離開月球了,本想從傳送門回去的,但轉念一想,傳送門應該還在試用階段,于是我便放棄這個想法,乘坐火箭返回地球。
我坐上了返航的火箭,望著窗外正在建造的蛛網屏障,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不知道建好之后是什么樣呢?愿它能保護好月球的安全,愿人類的未來一片光明。
(指導老師:李小龍 "陳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