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州市南沙區橫瀝鎮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為了培養學生關注社會、關注身邊的人和事,培養寫作與生活相結合的語文素養,引導同學們爭當關注社會的當代中學生,廣州市南沙橫瀝中學弘善級語文科舉辦了“我與橫瀝共成長”主題征文比賽。本期,讓我們共讀學子們為橫瀝的建設與發展送上的那份純真的問候。
地處嶺南的你,小橋流水,梅雨漸瀝;偉業路上的你,建設改革,發展創新;我心尖上的你,獨一無二,無可代替……你,我親愛的廟南,親愛的橫瀝攜手同行。一步一腳印,一歲一佳績。
我成長在橫瀝鎮的廟南村。那是一個家家戶戶都會種上一棵龍眼樹的小村莊。初夏時節,神奇的徹夜雨后,龍眼樹就戴上了淡黃色的桂冠。天真活潑、乳臭未干的我提著小鐵鍬一蹦一跳:去地里幫爺爺奶奶干活!穿梭在一棵棵龍眼樹組成的時空隧道里,走在金色的花地毯上,是甜甜的花香醉了年幼的我,冒冒失失的我總會被石板人家路上的凹凸不平絆倒。與涼颶颼的“時空隧道”不同,爺爺奶奶的地充斥著陽光與溫暖。在地里趕鴨子,在田埂和石粉路上找特別的雜草,在爺爺用來裝水瓜的大籮筐里睡覺……
泥灘子上的腳印像河水中魚兒吐的泡泡般由小到大。村民的房子,很多都重新裝修或新建,從以前的“清一色”變成更加美觀而獨具特色。當初和我“勢不兩立”的石板路,也換成了水泥路。我從一個曾經腦子里滿是釣螃蜞、吃龍眼、打木棉的“小頑皮”,長成了即將要上初中的小學畢業生。為了方便上放學,我離開了廟南。望著陪伴了我十多年的家鄉,心中的依戀與不舍涌上心頭。準備離開的那一天,我坐在田埂旁望著天空、看著土地,默默與它做了個約定:“你好好的,等我回來。”
這片熟悉的土地一定清楚地知道,它對于我就像一個翩翩公子,引經據典,讓我駐足;他那醉柳村煙使我留戀。常常聽見大人們眼中閃著久違亮光的談話:一個說“那么大的地,是用來起學校的!廣大附中”;另一個說“村民們安置區旁的親水綠道可漂亮了!這個周末咱們家去那邊野餐”;還有的說“下橫瀝大橋旁的施工原來是建醫院的,是醫科大學的醫院喲!不得了”。每次聽到這些話,我都暗暗自喜。學校里的研學活動,總能途經廟南,每一次再見到熟悉但又陌生的亭角大橋旁的路口、那個村莊、那片田……看見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建樓機器,看到密密麻麻的工人在打樁、在焊接、在鉆探……一只大手仿佛把我心緊捏,鼻子不免一酸,但取而之的仍是一抹自豪的笑,激動地用力搖晃著同座人的手臂:“這是我的家!這是我的家!我從小在這長大的!”同座人還是那個同座人,家鄉還是那個家鄉:“哎呀,每次經過這兒,你都這么說。”
光陰荏苒,四季是一把梭,在光陰的長河里穿梭,織著一個窺情人依念。如今我年方十五,初三青年,風華正茂。我迎來了人生中第一個極為重要的節點——中考。”因因,想上哪所學校?”母親滿臉期待地問?!皬V附南實!”我不假思索。參加廣州大學附屬南沙中學開放日那天,一路上看見一片高樓大廈巍然聳立,參差出落,遠近有致,在藍天白云、樹花綠草的映襯下,銷售樓、寫字樓、商品房勾勒出迷人的幾何圖形。誰能想到我小學三年級時寫的“二十年后的家鄉”會提前來到身旁?踏進廣附南實的校門,一片莊嚴與肅穆涌上心頭,后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柔情,干凈整潔的宿舍,新穎前沿的教學工具,創意有趣的各種功能室場,讓我為之感嘆??粗R齊的地瓷磚,曾經我好像在這里趕過鴨子,曾經我好像在這撿過鴨蛋……這一片土地,一洗曾經的樸素與平凡,今天的他是如此的繁榮與現代化。我該如何去贊美我所愛的家鄉?用最歡快的歌、用最獨特的詩、用最具深意的詞藻典故?再次與你相見,眼眶濕潤了、模糊了,千言萬語匯聚成一聲“我回來了”。晚上走在親水綠道上,看著橋上的汽車、水上的貨輪來來往往。萬盞燈火大放光明,一幢幢高樓大廈頓時披上了寶石鑲嵌的衣衫,一條條街道也都變成了皓光閃耀的銀河。風吹拂過我的發間,與曾經一樣清涼溫柔……
再次與你告別,看著那棵亭角大橋旁的老木棉樹頂天立地,他仿佛在歌唱、在述說……歌唱這個時代的發展變遷之偉大,在向我述說這個時代更應逐夢飛翔。陽光照射在那棵老木棉郁郁蔥蔥的綠葉上,反射出哪怕在白晝也能存在的點點星光。用心感受橫瀝的變化、橫瀝的活力、橫瀝的榮耀!
我長大了,廟南長大了,橫瀝長大了。它們乘著時代的風,我扇動著夢想的翅膀,百年夢想,盛世華章,新的征程下我們翱翔天際!面對困難,不忘初心,始終如一;遇到天晴向陽而生,留下笑意。成長有你,心有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