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尚在惺忪,晨霧賴在巷口。
漫步在一個巷子里,耳畔是不絕于耳的叫賣聲,目光卻被一個雜貨小攤鎖住,竟是再也移不動步。地攤的一角散落著一點花花綠綠的玩意兒,另一角,竟橫七豎八擺了些蒲扇,扇面上繡了畫,小巧玲瓏,倒像個工藝品。蒲扇使用小麥梗制作而成的,湊近,竟聞出了些小麥的味道。
我微微仰頭,陽光灼灼,晴空艷艷。
雖然不是從前那般,但到底是蒲扇。那人問我:“姑娘買來干啥?”我脫口而出:“給外婆。”他聞后啞然失笑,把蒲扇遞給了我,心底泛生久別重逢的欣喜,輕輕一扇,竟飄出故鄉(xiāng)的味道。
蒲扇搖,搖出了故鄉(xiāng)的味。
回到家將蒲扇給外婆,她先是一愣,后來笑著將我扯到身邊,手中拿著蒲扇,輕輕地?fù)u,幽幽地道出往事。手中的蒲扇一搖一搖的,那歲月中的寶石被外婆所珍藏,歲月的記憶宛如一個個斑斕的夢。印象中,沒有蒲扇的夏天,哪里是夏天?
蒲扇搖,搖出了故鄉(xiāng)的夢。
小的時候,村里的納涼工具就是蒲扇,每次回老家都會遇到幾個小販賣蒲扇。那蒲扇做工精細(xì),外邊兒用麥穗桿兒圍起,中間是通十字架般的形狀。來到村里,挑個好地方,將肩上的擔(dān)子放下,隨意地坐在石頭上,將頭頂?shù)牟菝彪S手一扔,拿出蒲扇,一邊搖一邊擋太陽。這時家庭婦女們便一哄而上,拿拿這個,看看那個。其實有什么好看的呢?都是一樣的罷了,簇新簇新的。
買回的蒲扇,主婦們都用布條把邊上重新擦拭一遍,扇子雖其貌不揚,但是耐用,可以搖完一個夏天,還可以留著,待下一年夏天再用。
晚上,村民們自發(fā)聚集,三五人聚在一起,在空地上納涼,人人手里一把蒲扇,不緊不慢地?fù)u著,搖出了不少俚語笑話。
“先布春風(fēng),才有夏雨。”這條俚語,在他們口頭的使用頻率是頗高的。意思大概是無論做人做事,要學(xué)會先付出,后收獲。也有“不布春風(fēng),哪有夏雨?”的說法。顯而見之,不付出哪有收獲呢!或者還可以這樣說:“布了春風(fēng)有夏雨”。
蒲扇搖,搖出了故鄉(xiāng)的笑。
夜深了,四周的聲音漸漸隱于夜的深處,天上的星星繁密得像撒落的米粒。黑夜如被打翻了的墨水瓶,藏在夜中的月灑出偷來的光,星星點點的。月光靜靜地流過每一片綠葉上,就像水流過篩子般輕而易舉,天空中流浪的云掩去了遠(yuǎn)處山的眉目。外婆中意蒲扇,那時搖著蒲扇講故事,講的都是小白兔遇大灰狼的故事,她搖著搖著,嘴里的呢喃漸漸消失了。鼾聲起。我扯扯她手中的蒲扇,外婆驚醒,用扇柄輕輕敲我的手,笑說一聲:“好調(diào)皮啊!”接著又搖起來。
鼾聲起,拉回思緒,看看此刻身邊的發(fā)出輕鼾聲的外婆,輕笑說:“哈哈,還是和以前一樣呢!”我悄悄地從外婆手中抽出蒲扇,握在手里像模像樣地給外婆搖著。流年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我卻沉醉于這小扇輕搖的時光。
蒲扇搖,搖出了故鄉(xiāng)的情。
我將蒲扇輕輕掛在墻上,我想,我會告訴我的表弟:看!那是蒲扇,是用來扇風(fēng)的。那可是故鄉(xiāng)的風(fēng),故鄉(xiāng)給我的,獨一無二的清涼。
人間最美故鄉(xiāng)魂。
【教師點評】本文以“人間最美故鄉(xiāng)魂”為題,著重描寫了家鄉(xiāng)的蒲扇帶給我的種種滋味。在作者的筆下,一把小小的蒲扇,充滿了人情之美。在送外婆蒲扇時,它飄出了故鄉(xiāng)的味道;在聽外婆敘述往事時,它搖出了故鄉(xiāng)的夢;在看村民三五群聚時,它搖出了故鄉(xiāng)的笑;在聽外婆講故事時,它搖出了故鄉(xiāng)的情……點滴小事,不了情緣,均化作細(xì)膩的文字,流淌在作者的筆端,流淌于作者的心田。文章結(jié)構(gòu)勻稱,主題突出,富有詩意美。(指導(dǎo)老師:陳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