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細雨不斷,輕柔纏綿。
我最愛在這樣的時候讀詩。這個時候點不點燈都成為次要的問題,借著微薄的光亮去發現書中的洞天,想來別有一番趣味。我喜歡讀詩,不管中外的還是古今的,婉約的還是豪放的,寫實的還是浪漫的。詩是大自然精神魂魄的體現,詩是人與自然的互動,詩是人的真情流露。喜歡詩,喜歡讀詩,時間一長,也就清楚了自己的喜好。我偏愛那盛唐的氣象,盛唐的詩歌反映了盛唐的精神,盛唐的精神貫穿了盛唐的氣象。“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道出了物阜民豐的美好景象。而這是表象,最能形容盛唐充滿積極進取、昂揚樂觀精神的還數這幾位耳熟能詳的大詩人:李白就算是發愁,也是“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愁都是夸張的。又如“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再名貴的馬與衣服不如典當了去換美酒,因為只想與客人一起忘卻此刻的煩惱。盛唐的人充滿了豪情,一點也不悲傷,一點也不消極,沒有不堪回首的感覺,而是大方的、有氣派的。盛唐的邊塞詩,如王維《少年行四首》中說:“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即便死了,也是俠義之骨,也是香的。這就是盛唐人的精神。又如王昌齡寫道“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不把敵人打敗堅決不回去,這是一種英雄主義的氣概,充滿了英雄主義豪情,不畏艱苦,相信最終一定能勝利。再如岑參在《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中寫道:“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讓人暢懷大知的情景,人生中能有幾次。在這種時刻,一旦朋友聚在一起,就是“斗酒相逢須醉倒”,這也是盛唐人的精神,好朋友在一起喝酒,一定要一醉方休。還有盛唐時李頎寫道:“腹中貯書一萬卷,不肯低頭在草莽。”意思是如果一個人讀了一萬卷書,知識非常豐富,他絕不甘心長期沉淪在草野之中,不甘心一輩子沉淪在下僚,一心要奮發向上。
這樣豪放開朗、積極向上的唐詩讓我怎能不心生愛意呢?
各種詩都粗略看過后,我也萌生出想寫的欲望,雖然寫得不好,可還是嘗試了。我出生在和平年代,此生難有機會去一睹戰場的悲壯,但我可以去看看邊塞的風光,多少名勝古跡存續至今,等待今人再去書寫一段佳話。
七月晚上的天空像是被刷洗過一般,沒有一絲云霧,藍晶晶的,又高又遠。一輪圓圓的月亮從東邊的天空上爬出來,如同一盞大燈籠,把城市照得亮堂堂,把樹枝、幼草的影投射在小路上,花花點點、悠悠蕩蕩。宿鳥在枝頭上叫著,小蟲子在草稞子里蹦著,遠處的山野中也有萬千生命在歡騰著……這樣的時候尤其適合寫詩,我是如何知道的呢?因為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一天,一位詩人在晚上起夜時,詩興大發,于是就有了大家都能背誦的一首唐詩——《靜夜思》。
如果我想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卻尋而不得,借用余光中老先生的一句詩作為答案:“那就折一張闊些的荷葉,包一片月光回去,回去夾在唐詩里,扁扁的,像壓過的相思。”
(作者單位:江西省九江華東電子信息學校)
(插圖:辛"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