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镕


非環保專業,非科班出身,年逾四十,轉行跨界,從頭開始……
如果看到這些條件,是否感到隔著屏幕、隔著紙張都會感到滿滿的壓力,禁不住為當事人捏把汗呢?
但作為一名戰斗在生態環保領域的鐵軍、一位耕耘在基層工作單位的領導,在5年的時間里,張敏化劣勢為優勢,轉短處為長處,一方面內外兼修、勤學苦練,使自己在最短時間內對業務掌握變得得心應手、輕車熟路;另一方面積極進取,勇挑重擔,在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最前線殺伐決斷、屢建戰功。
2021年12月2日,在央視演播廳里,張敏作為廣東省的唯一代表,和其他32名獲獎者一起被中央組織部和中央宣傳部共同授予“最美公務員”稱號。
站在臺上,張敏精神抖擻、英姿颯爽。那一刻,讓人深切感到,她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不是一個人在堅守,在她的背后,是千千萬萬像她一樣無私奉獻、砥礪奮進的生態環境鐵軍,眾志成城、薪火相傳。
奮斗多條戰線,不斷創造佳績
1989年,從廣東省惠陽衛生學校護士專業中專畢業后,張敏進入廣東省惠陽縣第一人民醫院成為了一名護士。那時候,這位年輕的姑娘全身心地把精力撲在醫護事業上,她也以為自己像無數的同行一樣,會在救死扶傷的路上一路走下去,誰想到僅僅在3年之后,她就來了個大幅轉身,投身到司法領域,在新的路途上續寫自己的精彩故事。
“那時候我和先生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在醫院工作,確實比較忙,上下班時間不固定,家里人就建議是不是嘗試換個工作好一些。我想能夠把工作和家庭兼顧是最好的?!本瓦@樣,張敏來到廣東省惠陽市人民法院,成為了一名書記員。
到了新單位不久,張敏就有了緊迫感,“我意識到,要想在政法部門更好工作,就必須有一定的法律知識,我也不甘心總是做一些打雜之類的事務。雖然我之前的學歷不高,但是我相信笨鳥先飛的道理,通過學習,就算比不上別人,也總可以不斷超越自己,那就拼一下試試吧?!?/p>
于是,張敏花了3年時間,拿到了全國法院干部業余法律大學法律專業的大專文憑,同時不斷閱讀各種專業書籍,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在不懈努力下,張敏由一名法律“小白”成為了業內行家,工作崗位也一路從書記員變為助理審判員、審判員、政工科副科長及副科級審判員、審判第二庭副庭長及副科級審判員。
2004年,張敏順利通過北京大學法學院(網絡教育)法學專業的畢業考試,取得了在職本科學歷,實實在在做到了人生“逆襲”“自學”成才。
之后張敏又擔任了廣東省惠陽區紀委常委兼監察局副局長、正科級紀檢員。在政法和紀監系統深耕二十余年后,張敏再次回歸衛生領域,歷任廣東省惠陽區人口和計劃生育局局長以及廣東省惠陽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委員會委員、書記。
很多人都說,對于張敏而言,擔任人口和計劃生育局局長可謂是“火線上任”,而張敏也確實不負眾望,任職當年就打了一個“翻身仗”,使區里的計劃生育考核排名由此前的全省倒數第三、第109名躍升到全省第19名。
這得益于多年的歷練和積累,使張敏能夠在解決困難時,厚積薄發,在面對危機時,從容應對。而這也為其后她到生態環保系統大刀闊斧、披荊斬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6年12月1日,也即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進駐廣東省的第4天,張敏“臨危受命”,擔任廣東省惠陽區環境保護局(現廣東省惠州市生態環境局惠陽分局)局長、黨組書記,光榮地成為了一名環保人。而這也再次坐實了張敏是位不折不扣的“救火隊長”的“江湖名號”。
“作為一名已經不算年輕的女性,在很多人已經開始思安求穩的年紀,我再一次選擇了歸零,并且從報到當天就帶領全體干部職工投身到環保督察工作中。對此不少人都不太理解,覺得我這到底是圖什么呢?對我來說只有第一次從醫院到法院工作是我個人的選擇,其余的工作調動都是服從組織的安排,我想,服從組織安排已經深深融入了我的血液當中吧。而且黨的多年培養讓我深知,我像一名救火隊員,同時也是一顆螺絲釘,哪里需要我,我就愿意去到哪里。組織如此認可我、信任我,在這么關鍵的時刻,把這么重要的擔子交給我,我就有責任和義務把它干好,責無旁貸。”
正是有了這樣的覺悟,在任職當天的表態發言中,張敏的話語擲地有聲:“當今的環保工作很苦很難,但這是一個可以天天干好事、為老百姓做實事的工作,我將竭盡全力帶領大家干好它!”
克服千難萬苦,拯救母親河流
但是,決心雖大,任務亦重。要知道,中央環保督察在當時許多人的眼里,堪稱一場“環保風暴”,波及的范圍有多廣,席卷的風浪有多大,都是一個未知數。
而此后打響的污染防治攻堅戰,更是一場只可獲勝不可失敗的硬仗,打贏這場戰役,首先橫亙在張敏面前的就是那條讓人又愛憐又痛心的淡水河。
穿城而過的淡水河,曾為惠陽區周邊數十萬居民提供飲用水源,養育惠陽世世代代的居民,是惠陽人名符其實的母親河。但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城市化工業化和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污染,淡水河水質每況愈下,一度成為令人生厭的黑臭河、百姓眼里的“傷心河”。2008年,淡水河整治被省人大列為重點督辦議案,2012年淡水河雖經治理消除了黑臭,但直至2018年仍未能達標,中央環保督察中仍被列為重點整改對象之一。
面對久治不清、沉疴未愈的淡水河,張敏暗自思忖:一定要打好這場治水硬仗,讓母親河重返清澈本色,讓百姓重享潔凈生態。這是一份決心,也是一個承諾。
知道病癥具體如何,才能更好開方抓藥,了解淡水河的真實情況是張敏和同事們首要解決的問題。
2017年年初,張敏帶領團隊一起深入到淡水河流域大小河涌的每一個角落,查排口、找問題、測水質、尋原因。經過將近一年的時間,對于流域供水量、污水處理能力、污水實際處理量,配套管網建設和通水情況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了解。同時他們調查分析了淡水河上中下游以及16條一級支流水質變化,對流域300多個入河排污口進行了溯源監測,終于將河流底數摸清,將污染原因查明。
之后,張敏和團隊他們提出了“不讓污水入河”的治理思路,并由此制定出系列科學系統的達標治理攻堅方案。
“方案確定了,但如何完善落實下去呢?難題再次擺到我們團隊面前。因為很多工作是由我們生態環境部門牽頭,但是工作需要很多單位共同開展,如何讓大家都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是最考驗生態環境局帶頭人的?!?/p>
為此,張敏將多年來積累、凝聚在身上的能力、毅力和魄力悉數盡展,以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干勁、闖勁和韌勁,解決問題,化解危機。
張敏帶領團隊堅持履行統籌監督管理職責,主動擔負統籌協調和指導督戰的主力軍角色,協調各職能部門和9個鎮街,形成合力,建立了“政府主導、環保牽頭、部門協同、河長主責、鎮街落實”的高效聯動治水機制,推動攻堅各項任務順利進行。
三年治污攻堅的過程里,惠陽區共完成了近400項治污工程建設,完成新建擴建12座污水廠和一體化處理設施,提標升級13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5.85萬噸/日,新建配套管網426公里,治理入河排污口363個,如期實現了旱季“污水不入河”的目標。
工作逐塊分解,問題逐個擊破。2018年11月,始終懸而未決的淡水河流域馬蹄瀝和白石洞水兩條跨界支流“插花地”污染問題被提上日程。張敏帶領同事們專門前往深圳學習先進的污水治理技術,并邀請專家到現場排查研判,之后迅速拿出污水治理方案,僅用了不到4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馬蹄瀝、白石洞水2座一體化處理設施的建設,讓原本排入淡水河的污水得到有效收集處理,徹底解決了困擾百姓多年的環境污染老大難問題。
之后,不服輸的張敏又和嚴重威脅淡水河達標的黑臭水體橫嶺水較上勁。2019年9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橫嶺水污染公益訴訟線索進行掛牌督辦,但經過艱難治理,至年底仍未達標。張敏和團隊又一次順流而上,一個個排口查,一個個斷面測,終于追本溯源,測算出污水處理能力缺口,深入河堤兩岸雜草林中敲定了一體化治理工程選址和建設方案。
對于張敏和惠陽區生態環境局全體干部職工而言,滴滴流水映照著他們“東奔西走”的付出,寸寸河堤見證了他們“上下求索”的努力。
轉眼來到2020年,疫情形勢陡然變得嚴峻,但這也沒能阻擋張敏團隊的腳步。“春節假期還沒結束的時候,我就協調當地鎮政府組織建設工人,按照最嚴格的防疫要求做好復工準備。元宵節一過,工程就進入緊張施工階段,僅僅用了2個月就完成了設施的建設和投入使用,至此終于把治污能力的缺口補齊。”
2020年6月,橫嶺水預期完成達標任務,淡水河穩定達標的最大隱患成功消除,張敏終于可以長長地舒出一口氣。
做人剛直不阿,做事一絲不茍
我問張敏,這些年能把工作完成得如此出色,你自己認為主要依靠什么特質呢?張敏笑著說,可能是我這個人比較拼吧,有時候有點像個“女漢子”。
的確,一場污染防治攻堅戰打下來,除了要解決方方面面的事物,還要接觸形形色色的人等。五年來,張敏經常扮演“狠人”“惡人”的角色,所到之處,不是布置任務,督促整改,就是查處企業,打擊違法,經常與其他部門較真、與污染企業較勁、與違法違規行為較量。
“常有人說,張敏就是太較真了。我回答說,是,我確實比較較真,但治污攻堅就是一個不能討價還價,沒有余地通融的硬任務。一直以來,企業重經濟、輕環保的粗放型發展一直是環保的最大威脅。擔任局長這幾年,想請吃送禮者有之,找關系打招呼者也有之。但我唯一的答案就是:人民環境利益大于天。讓我犧牲人民的利益幫你們開后門,絕對不可能!”
一方面,張敏帶領團隊以“零容忍”的高壓執法態勢,組織開展了“夜鷹”“雷霆”、深惠交叉“百日行動”等專項執法行動,對重點流域重點排污企業,實行車輪式地毯式交叉檢查執法,嚴厲打擊主觀惡意排污行為。
另一方面,又積極服務企業,通過約談教育、技術指導和專家進駐,為企業問診把脈,督促指導企業履行好治污主體責任,提升企業環保意識。在惠州市生態環境局惠陽分局的持續努力下,轄區內200多家重點企業自覺進行了治污設施提標升級改造,溫度執法贏得了企業普遍的肯定和支持。
張敏深知,除了依法治污、科學治污,還要精準提升治污水平。所以在發動全民治水的同時,她還帶領團隊向專家要技術,向科技要力量,積極探索“互聯網+現代環?!钡墓芾砉ぷ鞣椒?。
對工業監管難的問題,惠州市生態環境局惠陽分局創新性地推出“人防+科防”的監管方式,對涉廢水廢氣型重點企業安裝過程在線監控,對企業治污設施進行全過程監控,借助公安“天網”系統、移動執法、在線監控、無人機等科技手段,對企業進行全方位的巡查監控,讓環境違法者不敢輕易違法;同時相較全市其他縣區率先推行“專業護河+科技監測”的治水模式,聘請第三方專業團隊對全區河流進行全天候巡查巡測溯源,在淡水河干流重點斷面和重點支流安裝了16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全面動態掌握了河涌水質變化,及時精準進行了溯源治理,為淡水河達標治理起到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五年似彈指一揮,五年如白駒過隙。張敏說,當年任職時的表態發言她始終猶存耳畔、歷歷在目——“環境保護,這份可以天天干好事、為老百姓做實事的工作,我將竭盡全力帶領大家干好它!”而在這五年里,無論遇到多大困難、受過多大委屈,對于張敏來說,這個想法、這個理念,從未改變,她說到了,也做到了。
“我唯一感到有所虧欠的就是家人,父親早幾年過世,母親年齡大了,公婆也對我一直很好。過去我每周都會回去陪他們吃個飯、聊聊天,但自從投身到治污攻堅以來,我除了忙于日常工作,還要惡補各種專業知識,真的是分身乏術。明年開始吧,我希望能多陪陪他們,少讓他們惦記!”說到這,張敏爽朗地笑起來。
下個五年,愿天藍水碧、環境更美,讓張敏能少操點心、少受點累,愿她能多陪陪老人的心愿快些成真、早日實現,祝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