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編輯部
2022年,人類社會進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三個年頭,對我國而言,這也是疫情沖擊平復后,經濟歸于常態化的第一年,對“十四五”開局具有方向性意義。面對新形勢下的風險挑戰,年初,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主任,原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指出,要培育壯大經濟新動能,需關注三個方面:以共同富裕為社會發展目標孕育新動能,以科技創新塑造新動能,以綠色轉型增添新動能。
日前,《公路“十四五”發展規劃》重磅發布,為行業提供了指導“十四五”時期公路交通高質量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內容很豐富,本期“第一觀察”已經作了詳細解讀,這里不再贅述,只談談其中與上述“新動能關鍵點”相契合的部分。
共同富裕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在推進過程中,既會創造巨大需求,也會增加有效供給。《規劃》強調,“十四五”時期,農村公路發展既要滿足鄉村振興對農村公路外暢內聯、安全可靠的迫切要求,又要著力解決當前發展中存在的短板問題。這些舉措必將大大有利于帶動解決城鄉區域平衡、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問題,造福更多人民群眾。從長遠來看,隨著中等收入人群比重擴大,高素質勞動力和群體增加,也有助于提升勞動生產率,提高生產力水平,反哺社會經濟發展。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迭代革新,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正進入包括交通領域在內的經濟社會主戰場。作為《規劃》8項重點任務之一,增強創新發展動力,注重科技創新賦能,將貫穿于“十四五”公路交通行業各項工作,持續為公路發展轉型升級提供新動力。特別是作為應對疫情、經濟下行的有力抓手,交通新基建對穩增長、穩就業、調結構、惠民生具有綜合性意義,尤其對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和制度創新很有助益。
綠色轉型方面,在“十四五”新發展格局和“雙碳”目標引領下,綠色發展成為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近年來,綠色發展理念已在公路交通行業形成共識,綠色公路建設標準和評估體系基本建立,建成了一批示范工程,形成了一套典型經驗,綠色公路建設取得明顯進展。《規劃》明確提出,要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全面提升公路行業綠色發展水平。顯然,“十四五”期間,行業將在推動綠色公路轉型升級方面走得更深、更遠。
當然,機遇與挑戰往往并存。例如,農村公路發展目前仍面臨連通鄉鎮的干線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不高、進村入戶的“最后一公里”覆蓋不充分、基礎設施本質安全水平不足、管理養護不到位等挑戰。綠色轉型發展方面,達成目標的過程必然是一場系統性的變革,要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成為各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不但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更需要深入系統地謀劃推進。發展新基建方面,專家明確指出,新基建雖然是重要發力點,但總體呈現總量小、增速快的特點,短期內對基建投資的拉動作用不宜高估。傳統基建依然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加快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仍是重要的投資方向。
日前,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表示:“隨著加強針接種取得更大進展、就業市場及中小企業運營壓力積聚,我們的基準情景假設是從二季度起國內防疫限制可能會有所放松,從而促進消費復蘇。”
無論從宏觀經濟來看,還是對某個行業而言,復蘇都是一種趨勢、一個過程,它值得眾志成城,群策群力。具體到公路行業,藍圖已在手中展開,擼起袖子開干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