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德英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和湖北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全省宗教工作會議精神(以下簡稱“四個會議”精神),咸寧市民宗部門以“九好”為目標,推進民族宗教工作高質量發展。
及時向黨委、政府做好工作情況匯報,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通過落實“四個納入”、做到“四個全覆蓋”和采取召開專題會議、開展學習培訓、制發落實措施等方式將會議精神落到實處。市、縣兩級都及時以黨委的名義高規格的召開了民族宗教工作會議。各級黨校(行政學院)都把“四個會議”精神和宗教政策法規納入主體班教學內容。重點對鄉鎮統戰委員、村支書等一線黨員干部,以及宗教界代表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進行會議精神專題培訓,不斷提升黨員干部“導”的能力和宗教界自律能力。咸安、通山等地專門組織村支書開展宣傳培訓。全市民族宗教界采取“首個議題”等多種形式全面深入學習“四個會議”精神。專門出臺《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推進新時代全市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關于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 做好新時代全市宗教工作》文件。
充分發揮統戰工作領導小組、宗教工作領導小組、城市少數民族服務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等協調機制的作用,切實壓實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工作責任。原則上每半年召開一次領導小組會,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及時召開成員單位專題會。通過定期組織召開領導小組工作會議、專題工作會議等方式,充分發揮各協調機構成員單位的職能作用,合力化解民族宗教領域的突出問題。聯合新疆工作站建立“網格化”服務管理機制,及時解決城市少數民族務工群眾經營、生活中的困難。
不斷織密民族宗教工作“三級網絡”,壓實“兩級責任”。市委書記親自簽訂責任狀,將宗教領域風險防范化解工作納入各縣市區平安建設考核內容和基層綜合治理(平安建設)網格化管理巡查內容。在每一個宗教活動場所樹立“三級網絡兩級責任制”聯系服務公示牌,明確責任人和聯系服務事項。注重發揮村組長、樓棟長在民族宗教事務管理中的作用,把民族宗教工作的服務觸角不斷向縱深延伸。推動市、縣兩級成立統戰事務服務中心,擴充人員編制,確保基層民族宗教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壓實民宗部門主要負責人民族宗教領域安全穩定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實行市、縣兩級民宗部門主要負責人帶頭定期巡查制度。嚴格執行民族宗教領域風險研判周報告、月報告、季報告制度和特殊敏感時期日報告制度。做到風險隱患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爭取把風險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持續深入開展整治非法宗教活動系列專項行動,始終保持對非法宗教活動“零容忍”的高壓態勢。縣、鄉兩級黨委書記帶頭對相關重點人員進行一對一聯系服務。同時,聘請高校知名教授、心理學專家、專業律師和宗教界代表人士從心理、法律、哲學、宗教等多角度發力,對受裹挾誤入非法宗教組織的群眾進行教育轉化,將思想引導、心理疏導、法律輔導、就業指導相結合,努力提升教育轉化成效。
采用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七進”活動。與市人大共同啟動“民族團結進步咸寧行”進鄉鎮、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活動。持續打造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在湖北科技學院創建了咸寧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在咸寧職院創建了“民族團結進步石榴林”。持續組織在咸新疆籍務工經商人員開展“四愛四爭”活動。定期組織城區流動新疆籍務工經商人員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著力打造邊銷茶等民族特色品牌和通城瑤族村等鄉村振興特色村寨。用心用情做好對口幫扶,累計向對口援建的恩施州建始縣撥付援建資金7100 萬元,幫助解決教育、文化等民生問題。
深入開展宗教事務規范化管理“提升年”活動。指導宗教活動場所積極參加“平安宗教活動場所”“打造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宗教活動場所示范點”“湖北宗教界紅色教育基地”“湖北宗教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湖北宗教界宗教中國化歷史教育基地”創建活動,不斷鞏固“四進”活動成果。深入推進“雪亮工程”建設,鼓勵縣級統戰民宗部門積極創造條件建立二級平臺,崇陽縣已率先建成二級平臺。全市已有241 處宗教活動場所安裝攝像頭,共有202個攝像頭分別接入當地綜治平臺。專門制定宗教活動場所規范化管理五年行動計劃,重點對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教職人員施行動態管理,有序退出管理不規范的宗教活動場所,及時清退不合格宗教教職人員,形成規范化管理倒逼機制。
為宗教團體開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重點解決好宗教團體的“三無”問題。市、縣兩級宗教團體工作經費每年都納入財政預算。指導市佛教、道教、基都教協會聘請專職工作人員。發揮宗教團體在加強宗教事務管理中的積極作用,壓實宗教團體在全面從嚴治教和推動落實《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管理辦法》等政策法規中的主體責任。指導宗教界持續開展學“四史”講“三愛”等活動,不斷增進宗教界的“五個認同”。
引導民族宗教界嚴格落實“動態清零”的疫情防控政策,持續深化鞏固咸寧民族宗教領域疫情防控“零感染”的工作成果。指導宗教教職人員積極配合做好疫苗接種,做到應接盡接。把妥善解決好受疫情影響宗教教職人員的生活困難作為統戰民宗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采取政府托底幫、教內結對幫、教派互助幫、信眾聚力幫等措施,對存在困難的場所和教職人員實行幫扶全覆蓋。
安排專人全力推進宗教工作服務平臺和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務大數據管理平臺建設。全面摸清全市民族宗教領域相關數據,建立并完善了人員、場所、團體等重要事項數據庫。注重數據賦能,充分運用平臺中的數據對民族宗教工作決策部署、監督檢查的參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