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晴川學院 劉安琪
高校學生是社會主義法制建設重要的接班者與領頭人。作為民族的希望與社會的未來,高校學生理應有良好的法律素養,但是現實不容樂觀,下文將從何為高校學生法律素養,展開剖析高校學生法律現狀,分析形成高校學生法律素養現狀的原因,以及提出一些解決辦法。
所謂素養,是指經過有目的的訓練和生活實踐而獲得的一種道德上的修養。而更進一步講,法律素養的含義簡單來說就是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和時間來的法律方面的能力,并且它包含了一個人如何理解和運用法律知識的能力。而高校學生的法律素養,則是通過日常生活以及學習、實踐,從而慢慢培養出來的法律能力。
法律素養一般來說包括三個方面,分別是法律知識能力、法律運用能力、和法律意識能力。在這三項能力中,法律知識則是奠定法律素養的最基礎的能力,法律運用能力是具體落實法律素養的最重要途徑,法律意識則是建立對法律素養的基本信仰。多數高校在培養學生法律素養時,都是開設一些相關課程,讓學生進行學習,既能讓學生學到相關法律知識、遇到突發事件時會運用法律知識進行維權,還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法律意識,提高其對法治的信仰。
高校類型和學生所學專業對高校學生法律素養現狀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例如,政法院校高校學生以及其他綜合類高校法律相關專業的學生,他們都是普遍系統學習過法律知識,具備較高的法律素養。而還有一類高校生則是非法律專業的大學生,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主要以自己專業的知識為主,以法律知識為輔,缺少系統學習法律知識的機會。而本文的主要討論和分析對象就是后面這類非法學專業的在校高校生。
除法學專業的學生之外,我國高校其它專業的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系統并不完善,從而出現了其整體法律素養比較低的情況。具體來說高校學生大多沒有基本的法律素養,對國家最新出臺的法律知識沒有及時、全面地進行了解,缺少法律意識,有些學生在生活中還會做出一些違法行為,影響了自身的發展。
除此之外,由于學生的法律意識比較淡薄,當有人威脅到自己的合法權益時,其并不知道如何利用法律知識進行維權,從而對自己的利益造成傷害。下面將具體展開談一談高校學生法律素養的現狀。
如上文所言,法律知識是培養良好的法律素養最基礎的能力,也就意味著只有擁有了良好的法律知識才能給構建完整的法律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趙麗與劉琰曾在文章“民辦高校大學生法律意識概況分析”中做過關于高校生對法律認知情況的問卷調查。根據調查情況可以得出結論,以大學生的訴訟心理為例,該調查顯示,存在35%的大學生對打官司這一事情展現出“害怕”的情緒;而有40%的高校生在與他人發生矛盾糾紛時選擇不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還有46%的高校生不能將所學到的法律知識吸收為自己的法律情感和法律信念。近年來,設計高校生的金融詐騙犯罪、網絡犯罪案件也愈來愈多。這些都從側面反映出當代高校生法律知識的極度匱乏。
任何人在提升法律素養時,首先應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高的法律素養一定是由法律意識作為基礎構建而來的。
例如作為消費者時,當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仍舊有一部分學生采取自認倒霉或者使用暴力的手段解決。在高校環境下,正確積極的法律意識影響到高校生是否可以積極主動的學習相關法律知識。進一步說,要想提高高校學生的法律意識,首先應提高其對法律的信仰,從而才能進一步提升其法律素養。并且法律意識的淡薄會使大學生在以后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缺乏相應依法辦事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偠灾?,高校生目前的法律意識程度不太樂觀,大部分學生對法律的權威性缺少正確的認識,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會受到法律知識的影響。
要想提高高校學生的法律素養,應先提高學生的法律運用能力。由于以上文章提到的高校生法律知識的匱乏以及法律意識的淡薄,導致高校生在法律應用能力方面也略顯不足。
例如在基礎教育中,我們的學生從小到大就沒有很好的學習過法律的課程,高校生在遇到電信詐騙等與法律有關的案件往往因為缺少強烈的法律意識,導致在尋求自身權益的過程中不能運用正確的法律手段,錯過案件解決的最佳時機。
作為一名學生,其多數時間都是在校園中度過的,所以,要想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對學生系統的進行法律知識教育,首先應從學校入手。學生法律素養、法律意識跟學校教育有著必不可少的聯系。學校在開展法律知識教育時,對法律知識缺少正確的認識,沒有將其作為一項基本課程開設,從而就會導致學生無法提升自己的法律素養。進一步說,學校領導人的態度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態度,如果領導人沒有提高對法律知識的重視程度,教師自然而然也不會重視法律知識的教學。一個高校學生的學習歷程,在開始的基礎教育或者說義務教育階段,就沒有良好的法律教育環境,以及條件。小學甚至高中,只有一門課叫做思想品德,但是思想品德課的內容也多是強調道德方面,抑或是被語文數學等主課老師占課用來復習。學生為了提高自己的考試成績,通常都會將時間分給主要科目,沒有心思學習法律知識。當學生進入大學之后,多數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都會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列為學生的必修科目之一,但是,由于此課程在學生學分中的占比較小,所以也無法引起學生的重視,很少有學生會用心學習相關知識。總而言之,從各個階段學生的法律知識學習來看,都只是片面的、間接性的學習,從而無法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學校在開展法律教育工作時,也無法進行順利的銜接。
除校園法制教育外,家庭法制教育也是不容忽視的。根據調查顯示,2020年文盲比例為6%,而法盲比例大于80%,這個比例的意思顯而易見,多數家長對法律知識的了解甚少,法律素養較低,學生長期受父母的熏陶,自然對法律沒有正確的認知,也就缺乏相應的法律素養。此外,家長的教育理念也對學生的法律素養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大部分家長的心態和教育理念就是讓孩子以學習為主,其他方面的教育則放在一邊,因此耽誤了學生的法制教育。
現如今隨著網絡和信息的發展及擴大,在校高校生可以非常便捷的通過網絡途徑獲取各種各樣的信息,有一些有效信息,也有非常多的垃圾信息,學生看后,會產生錯誤的想法,從而將學生帶入歧途。面對各種各樣不同網絡信息,部分大學生由于社會閱歷較淺,特別容易被一些被包裝后的違法犯罪現象所迷惑,從而會改變法律在學生心中的印象,降低了學生對法律的信仰。也存在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信息的很多影響,導致大學生盲目的做出一些違法行為,例如:多數大學宿舍都會出現物品丟失的現象,經過學校的查證,通常都是本校學生所為,如果不能把握合適的尺度,為了眼前的利益,放棄了最基本的道德規范,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所以,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積極性很容易被周圍的生活環境以及社會風氣所影響,嚴重情況下,還會降低學生對法律知識的信任,當其遇到問題時,會拒絕采用法律手段進行解決,嚴重影響學生的發展。
針對以上高校學生法律素質的現狀,以及引起現狀的各種因素,家、校、社三方應共同聯手,為高校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法律知識學習環境。下文將仔細說明通過幾個方面可以提高高校學生的法律素養。
上文提到,一個學生完整的教育歷程中,幾乎不會覆蓋到專業的法律教育,學校開設的相關課程以及布置的校園文化都無法對學生起到良好的熏陶作用。那么對于高校學生,最首要的提高高校學生法律素養的途徑和手段就是制定一個系統的高校法律教育體系。
首先,高校應對學生掌握的法律知識進行調查,根據調查結果開設相關課程,讓學生能系統的學習法律知識,逐漸培養起學生對法律知識的興趣,轉變其對法律知識的認識,提升其對法律知識的重視程度,從而才能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認真學習法律知識。
其次,由于法律知識本身比較枯燥,教師在教學時,應轉變自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從身邊的小事以及網絡上看到的案例入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親自實踐等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為了提高學生對法律的興趣以及檢測高校學生法律意識是否充足,各個高??梢栽谛@文化上舉辦法律相關主題的辯論賽,使法律文化充滿校園。有些高校學生會因為法律條款過于枯燥而對法律知識一無所知,并且也沒有興趣深入了解,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將法律知識引進校園并豐富法律知識展現形式,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對法律知識的興趣。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場所,模擬真實的法庭,讓學生在模仿中感受法律文化的權威性,從而潛移默化的提升學生的法律素養。
現如今,在高校中,法制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的老師一般都是同一位老師,而他們的專業大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要知道思政教育與法律教育究其本質是完全不同的,多數思想政治教師擁有的知識都無法滿足法律知識教學的需要。因此,高校應培養專業的法律教師,也可以從校外招聘專業的律師,從而才能讓學生學習到專業的法律知識。
總之,高校學生法律素質培養不容忽視,迫在眉睫,高校學生由于缺乏系統的校園法制教育、缺乏充足的家庭法制教育、以及缺乏優良的社會輿論導向,導致他們法律知識匱乏,法律意識淡薄,以及最重要的法律運用能力不足。為提高高校學生法律素養,學校應從優化高校法律教育課程、豐富高校法制教育活動、引進專業法律師資力量三個方面進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