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市臨泉縣生態環境監測站 蔡華
水是生命之源,保護水資源不被污染是環境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前水污染主要由工業廢水、服務業廢水、生活廢水等造成,污染面廣、種類復雜,對群眾生產生活和身體健康造成了很大影響。近些年,面對嚴峻的水環境污染形勢,各級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為抓手,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化水污染綜合治理,堅持“聯防聯控、齊抓共管、標本兼治、突出重點、統籌兼顧”的原則,需切實把水環境整治作為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內容,從而建立健全科學、有序、長效的保護機制。
工業的不斷發展,給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同時也產生了工業廢水污染等問題。工業廢水的種類和數量迅猛增加,水體的污染日趨廣泛和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和安全。工業廢水其中包括生產廢水、生產污水及冷卻水,工業廢水指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和廢液,其中含有隨水流失的工業生產用料、中間產物、副產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工業生產活動開展過程中,有部分企業為了節約成本,產生的工業廢水不經處理處置或處理不當直接排放在附近的河流中,導致水環境受到了污染,破壞生態環境。工業廢水會影響水資源的利用價值和城市居民的飲水安全,其制約了社會經濟發展,也危害了人們的身體健康。
隨著人們生活的質量改善、提升,生活垃圾的產生量也在日益增加,從而導致生活垃圾的成分更加復雜化,對水環境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原先的生活垃圾以菜葉、塵土、紙張等一些容易分解的物質為主,但最近幾年,人們的生活垃圾種類豐富,增加了很多不可分解物,但在很多地區垃圾處理體系并不完善,生活垃圾回收和處理難度非常大,仍存在居民隨處亂傾倒垃圾現象,將直接污染到地表水、土壤和空氣。
在對水污染途徑進行探討時,應在關注多種因素共同影響下造成的農業污染。農業污染源其中包括牲畜糞便、農藥、化肥等。農藥污水中。一有機質、植物營養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農藥、化肥含量高。大量農藥、化肥隨表土流入江、河、湖,其中的氮、磷、鉀等元素也進入水體,使2/3的湖泊受到不同限度的富營養化污染,造成藻類及其他生物異常繁殖,引起水體透明度和溶解氧變化,致使水質惡化。農業污染的污染因子種類繁多、復雜,污染面積廣,且加大了水污染治理工作難度,影響了生態環境質量及生態系統的運行效果等。
環境污染的治理與社會各方都有著緊密的利益關系,絕不只是政府部門的職能。因此要解決當前環境污染治理面臨的困境,可以轉變政府單向治理的局面,就要嘗試多方合作,構建由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多元共治機制。為了吸引各方參與的積極性,可以立足于各方利益,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在具體推行中,要分地區、分層級以綠色生態城市為目標循序推進,以各地區針對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環境污染治理的整體方案,其中應包括長期目標、短期目標等,分階段、分層次的實現綜合治理,使環境污染問題得到改善。
對涉水行業企業開展全面環保排查,把生產中涉及危險廢物的企業作為重點檢查對象,對存在問題的下達整改通知要求立即整改,并跟蹤落實整改情況,確保整改成效。加大水環境監測頻次,要堅持對國控、省控污染源定期監測,定期對工業園區企業進行監督性監測,對轄區內重點區域、流域及市控等重點污染源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監測,及時掌握污染源排污狀況,嚴厲查處違法排污行為。應充分利用無人機、在線數據監測、用電監控等科技手段加強環境監管,每天對在線監測設備和數據實施及時監控,發現數據超標、儀器設備故障、數據傳輸異常等情況及時上報并采取解決措施。
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粗放發展模式很難滿足新時期的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可能會出現嚴重的水環境污染問題。因此,必須積極發展生態農業經濟。其一,要調整種植結構,實施測土配方種植,結合土壤、生態環境、作物生長要素等條件,科學選擇種植作物;改善耕作模式,應結合農業水利化、信息化、機械化,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其二,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可以積極進行旅游業的建設,轉變原有養殖業和種植業為主的傳統農業生產模式,不斷加快生態化的建設,需嚴格控制水污染源頭,才能在根本上控制水環境污染。
生態補償機制是在水資源的利用過程中,對水生態破壞進行一定補償的機制。生態補償機制的作用在于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為水生態環境的治理和保護提供資金來源,推動水資源交易的市場化。該機制在保護水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可確保因水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而導致合法利益受損的受害人。完善水生態補償制度,應當制定關于水生態補償的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積極探索并完善水生態環境生態補償制度的融資體制;在水生態補償的制度框架下,需完善科技理論支撐,健全對水生態補償制度施行的監察管制,提升水生態補償制度的實踐績效性;加強對水生態補償的宣傳力度,讓更多地人了解水生態補償制度,推動水生態補償制度的進一步發展。
在工業生產活動開展中,污水的產生影響了水質安全,通過食物鏈會對人體健康產生較大威脅。針對此情況,為了實現對水污染的科學治理,滿足污水高效處理要求,需提高其排放標準。提標是指提升污水排放的各項標準,降量是指采取有效地措施,從整體上可有效減少城市中的污水排放量。實踐中需要通過對內涵豐富、可執行性等方面的綜合考慮,并對當前污水排放標準執行狀況加以分析,應結合實際發展要求,逐漸提高排放標準,合理設置污水排放流程,對其排放是否合理進行監督,以促使工業廢水排放更加科學,體現出排放標準的應用價值。污水排放標準逐漸提高,有利于減少對水環境的影響,不斷改進工業生產企業的工藝,控制好污水排放總量,以實現生態環保目標,為我國水污染治理狀況的改善及工作內涵的豐富等提供更多地專業支持。
為了讓水污染防治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概率得到切實降低,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水污染防治的管理實效,需要將水污染防治的職責單位進行明確,在保障監管工作實效地前提下提出高效地應對措施。首先,需要針對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刻探討,應充分結合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為相應流域的政府機構確定具體的職責權限,提高對于水污染科學防治的關注,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更多的支持,以免對水體環境防治質量造成巨大的威脅;其次,需要有關部門提高對于水污染治理全程中相關職能作用發揮情況的關注,讓監管工作的針對性可得到切實提升。以監測工作機制、監測設備和監測技術為依據,促進水體環境質量監測效率提升,為水污染治理提供更為可靠的參考信息,以促進治理工作的監管力度提升,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水污染范圍擴大的風險。
認真落實各級涉水行業專項治理和行動計劃要求,積極推動重點企業進駐工業園區,強化園區污水集中處理力度。各企業要嚴格執行環保管理規定,積極對生產工藝、污染防治設施等進行提升改造,全過程控制和減少污染物產生。要構建工業企業集聚區及周邊地下水污染防控機制,可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地下水污染。要結合隨機抽查和各項專項行動,不斷加大對排污企業日常監管力度,加強夜間、雨雪天、節假日等時段輪班值守檢查,對發現的污染問題,應督促企業及時進行整治。
在水污染治理實踐中,要求有關工作人員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意識,使信息技術在水污染治理過程中得到高效利用,這在最大程度上可提升水污染治理的信息化質量。此外,需要借助高效可行的防治管理機制和工作模式,將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機制進行完善,爭取為水體環境提供更多地保護,讓生態文明建設的實際需求得到切實滿足。
綜上所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邁入關鍵階段,人們已逐漸認識到環境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并開始將目光投放到環境治理上,如何兼顧環境效益事關人們生活質量與國家發展的關鍵性問題,為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的盡早建成,就要將生態環境治理放在重要位置。
相關鏈接
水污染是由有害化學物質造成水的使用價值降低或喪失,污染環境的水。污水中的酸、堿、氧化劑,以及銅、鎘、汞、砷等化合物,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機毒物,會毒死水生生物,影響飲用水源、風景區景觀。污水中的有機物被微生物分解時消耗水中的氧,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盡后,有機物進行厭氧分解,產生硫化氫、硫醇等難聞氣體,使水質進一步惡化。
廢水從不同角度有著不同的分類方法。據不同來源分為生活廢水和工業廢水兩大類;據污染物的化學類別又可分無機廢水與有機廢水;也有按工業部門或產生廢水的生產工藝分類的,例如焦化廢水、冶金廢水、制藥廢水、食品廢水等。
污染物主要有:(1)未經處理而排放的工業廢水;(2)未經處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3)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而造成的農田污水;(4)堆放在河邊的工業廢棄物和生活垃圾;(5)森林砍伐,水土流失;(6)因過度開采,產生礦山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