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雷,張文艷,謝雨芬,陳儀坤
1.貴陽護理職業學院衛生管理系;2.貴州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2018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愿景,統籌兼顧,協調推動城鄉一體化融合發展。為統籌推進鄉村經濟、文化、政治、社會以及生態文明建設有著重要指導作用,對解決三農問題,推薦新農村建設,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提升農民幸福感,推進鄉村治理有序化、科學化,促進城鄉間資源充分合理配置有著重要意義。長順縣擁有豐富的康養旅游資源,推動鄉村康養旅游提質升級與快速發展是提升縣域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盡快融入省會城市經濟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迫切之舉。
根據《關于促進健康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家康養旅游示范基地建設標準》《國務院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對康養旅游的相關論述并結合康養產業的要義,可把康養旅游界定為以鄉村原始森林、農耕文化、溫泉、地形地貌、村規民約、民族文化、古建筑、河流、歷史文化遺跡等資源為載體,以健康為目的,把農村中豐富的旅游資源與醫學、健康、養生、保健、健康體驗等相融合的旅游發展之路,讓旅行者既有眼的享受又有身體康養的過程。
鄉村是被符號化的地區,有其自身獨特的文化特質與社會功能。在經濟全球化與市場經濟的沖擊之下,農村的發展速度滯后于城市,農村中出現大量剩余勞動力,農村人口空心化、貧困人口返貧率增加、老齡化問題突出,農村中鄉土性的文化特質逐漸被現代性取代,不利于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在國家實施精準扶貧的舉措之下,2020年11月長順縣已經實現全面脫貧,鄉村康養旅游的實施與推進,可改變農村產業結構的單一性,有效開發農村以健康為主的飲食文化、長壽文化、宗族文化、醫藥文化,吸引周邊地區的人到本地旅游,為其提供養生、健康、康復為一體的旅游服務,拉動本地勞動力人口就業,增加收入,帶動相關產業快速發展,提升縣域農村經濟的質量,真正實現產業興旺,農村生態美、百姓富裕的目的,起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與《健康貴州行動實施方案》兩個文件的頒布與實施,著重強調要切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優化各領域健康服務,完善全民健康保障,營造健康安全的生活環境。國民的健康水平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當前,各種癌癥以及慢性病嚴重影響國民的正常生活,社會大眾也更加關注健康,也提倡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于旅游者來說,也在追求更高層次的旅游消費需求,對旅游產品的質量、舒適度與體驗度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旅游中也更加注重旅游產品所帶來的健康度。
康養旅游是一種新型的旅游發展方向,體現為轉變過去從注重眼部享受到身心愉悅再到身體保健的重要過程。康養旅游以歷史人文和生態旅游資源為載體才得以實現,為此各種相關的旅游資源開發是首要。推進康養旅游發展,把健康引入到旅游中,可開發鄉村中世代傳襲的養生文化、特色農業、歷史遺跡、養老文化以及少數民族健康醫藥資源。同時,康養旅游內容涵蓋的不僅有歷史文化方面資源的開發,還有自然生態的資源開發如原始森林、喀斯特地形地貌、溫泉與河流。康養既康是目的,養是手段,康養旅游的提出,可讓旅游管理部門思考如何把康養與傳統旅游資源相結合,以提升對游客的吸引力,尤其是挖掘康養與生態資源的融合后對旅游者健康的最大益處。
長順縣地形地貌以河谷、峽谷、巖溶、溶丘洼地與峰叢為主,造就了地區最原始和最生態的旅游景點,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主要有神泉谷、杜鵑湖、睦化石炭紀-泥盆紀地層剖面、青龍山、擺所河、鳳風洞、苦里沖溶洞、白云上、天臺銀杏王、烏麻河山地風光等。康養旅游關注的重點是接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給予的原生態之美,讓身體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既有美的享受也有精神放松及心情愉悅的最優狀態,讓身體走進自然,接受自然的療養與診斷。長順縣擁有豐富的自然旅游資源如南部喀斯特地形地貌,河谷風景,原始森林,但部分地區旅游景點還未被深度開發出來,也未形成亮點與典型。
走文化與旅游相結合之路,可提升地區吸引力,讓更多的游客到本地旅游,在旅游過程中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不僅可擴大本地旅游市場,還拉動經濟快速增長,促進就業。有27個常駐少數民族,民族文化豐富多彩,具有代表性的有布依族山歌,苗族傳統舞蹈牽羊舞、少數民族節日以及純樸的民風民俗。少數民族中的山歌、飲食、民俗、生育、舞蹈、節慶、養生等文化都富有豐富養生文化內涵。綜合本地豐富的歷史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對于康養旅游而言,是開發的重要一方面,也能賦予歷史文化資源更多的康養元素。
人在社會生活中生命的質量、生命的長度以及生命的自由度都是與健康相關,健康對于人的生命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影響健康的因素主要有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生活環境、基因遺傳、飲食狀況、生活方式等。健康的前提是擁有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充足的醫療資源。對于長順縣而言本地農業四寶中的綠殼雞蛋與小米核桃富有較好的中醫療效,如綠殼雞蛋的功效主要為健腦益智、防治動脈硬化、預防癌癥、延緩衰老、保護肝臟、預防骨質疏松等,具有良好的中藥療效作用。長順縣地區因獨特的氣候以及地形地貌盛產相關中藥如當歸、黨參、黃芪、大黃、黃連、赤勺等。康養的最大目的是就健康與疾病預防,走康養旅游之路,走醫藥資源開發與旅游相結合之路,也是契合康養的目的,也更能提升康養旅游的吸引力。
從產業融合的角度出發,康養與旅游屬于兩個不同的領域范疇,但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宏觀與微觀條件允許之下,可實現交叉、重組與最優化的滲透,繼而達到最有效的組合。體現為康養旅游與醫療、養老、養生、運動、文旅、生態、農業、教育、科技等領域內融合升級,從而有更高端的業態表現形式。為此,地區相關部門要以縣域發展定位與現有旅游資源為基礎,科學論證,系統謀劃,盡快出臺與符合本地康養旅游發展的宏觀指導文件以及配套的法律法規。同時,在指導康養旅游發展時,要避免照抄照搬,產品同質化,資源浪費等問題。此外,重視康養旅游的外部經濟效應,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杜絕為發展而犧牲環境的錯誤做法。
長順縣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但也存在配套資源融入力度低,開發與保護力度不足等問題。為打造符合地區特色的康養旅游發展之路,實現各種資源的有效融合,人才隊伍建設及智能力支撐是首要任務。首先,打造一支業務精、素質高、結構合理的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隊伍,充分挖掘民間文學、民間服飾、歷史遺跡、生物化石、手工藝、養生文化、長壽文化等方面的資源整理成冊,并突出典型與亮點。其次,現有旅游管理部門堅持走引進來與自主培養的人才隊伍建設之路,多引進一批具有豐富康養理論、戶外休閑、健康保健、中醫養生、護理、康復理療等專業人才。同時,與地區職業院校合作,共同研發符合當地康養旅游發展的康養人才體系,為本地輸送更多康養旅游人才。最后,加強對從事康養旅游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持續性的業務培訓指導,提升工作技能,促進觀念轉變。
康養旅游旨在把健康、養生、養老與旅游相結合,為消費者提供高滿意度的健康體驗與健康舒適度。一是打破部門之間的界限,推進旅游與健康醫療相關部門深度合作,如建立智慧庫、專家庫等。其次,把健康、養老、養生、養心的理念植入到旅游產品中,賦予康養旅游更多健康理念。二是康養旅游頂層牽頭部門,轉變管理模式,科學引導從業人員在服務過程中,多傳遞健康相關的知識與技能技術,讓旅游者不僅眼部有良好體驗感,同時身體上也有更好的健康保健效果與舒適感,最終才能提高旅游景區的社會影響力,間接性的拉動地區經濟快速增長,解決更多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最終實現達到百姓共同富裕的目的。
發展鄉村康養旅游是鞏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應有之義,更是實現百姓富,生態美,人民健康,甚至是健康養老與積極養老的重要舉措。縣域若要打造出一條具有地區特色的鄉村康養旅游之路,提高影響力及經濟輻射力,首先要充分理解和把握康養旅游的內涵;其次要立足于本地康養旅游資源的實際,在充分論證可行性與重要意義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做好頂層設計提出建設性的對策建議。最后,堅持走出去,學習典型做法,用他人所長彌補自我不足之處。最終,地區才能明確鄉村康養旅游的發展方向與目標,以提高康養旅游的服務質量及地區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