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河森林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森林資源管理處 王勤寶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全面提高現代林業工作水平”,而林業工作作為現代生態經濟發展的窗口,對于我國進一步構建生態開放新局面、提高生態經濟的水平和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國內林業資源充足的區域應該積極把握生態林業發展契機,發揮好橋頭堡作用,且不斷推動營造林建設新高,從而為當地生態經濟發展貢獻新的力量。在當前林業工程發展背景下,如何加強營造林工作質量,利用好林業條件優勢,發展營造林工作就顯得至關重要。
營造林是林業地區重要的森林資源,其特殊的自然條件、資源條件、交通區位以及人文特色等方面,都是開展營造林工作的重要優勢所在,多年來為區域經濟社會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當前營造林更新發展面臨許多問題,已經無法適應生態環境的需要,因此亟須一場變革來走出困境。本文以營造林質量的影響因素為研究契機,其探討如何提高營造林更新、發展。研究具有緊迫性和現實性。
通過研究營造林質量的影響因素,對林業工程發展理論具有一定的補充作用。并對當前復雜的環境下創新營造林經濟增長方式具有理論指導意義。認清營造林質量的影響因素現狀問題,為扭轉林業經濟發展方式,創新生態經濟運行模式,且提高營造林改進質量,優化營造林發展模式,從而穩定林業地區的森林生態秩序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營造林不僅是生態經濟的延伸載體,還是依托生態經濟載體,集聚林業技術、信息、資金、人才于一體的復合型項目工程。從營造林發展的歷史分析,經歷了單一型向綜合型發展的路徑。當前國內營造林發展中已經呈現出跨技術、跨資金、跨人才、跨產業等諸多特點,這些因素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共同組成了影響營造林質量的重要因素。
營造林的影響因素,主要體現在林業工程基礎設施、材料加工、經濟創收、服務、人文交流等層面。具體分析,生態經濟建設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才能完成。基礎設施一旦建成后,可以提供長期的運輸便利。營造林材料加工可以帶動周邊地區與國家的貿易往來,并對區域經濟形成輻射效應,增加就業,可提高區域經濟活力。經濟創收是營造林跨行業的整合經濟的體現,可以帶動諸多產業共同分工、協作,促進產業整合、優化,優勢互補。人文交流層面可以對外區域文化輸出,提高地區的旅游等文化軟實力。總之,影響營造林質量的因素體現在各方面,形成以生態經濟為中心的輻射經濟區域,對周邊城鎮或國家形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在營造林種植之前,首先要重視土壤檢測,土壤檢測對營造林種植質量至關重要。土壤檢測中,重點對土壤濕度、黏度、微量元素等進行科學的分析、統計,保障各項指標符合營造林的基本要求。其次,地方林業部門在開展營造林種植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將營造林質量放在優先位置,從而保證營造林工程建設過程中能夠最大化的發揮土地資源潛能,讓土地資源在種植中發揮自然功能,減少人為的干擾和不必要的損失。許多經驗都證明,人為過多的干預會影響土地自然功能的發揮,造成林木的枯死。最后,還要對參與營造林建設的工作人員加強培訓可通過系統化培訓的方式來提高工作人員的整體能力和素養。具體目的是讓工作人員掌握科學、有步驟的栽培要點,在工作中提升林木栽培質量。在有關專家引導下,工作人員要及時地記錄苗木種植的時間、地點以及種植地面積,還要在種植完畢后加強日常管理和維護。與此同時還要做好樹種分類以及檢測的工作,并以此提高林木成活率和質量。在具體工作中,要安排工作人員定期對苗木的長勢狀況,在第一時間及時清理已經死亡的苗木,然后迅速進行苗木補栽、澆水。
經國內生態經濟發展的經驗證明,要有效利用當地生態經濟園區的便利優勢,并通過加工園區的運輸物流、技術等條件加大自主林業項目的培育力度。在種植、管控中不斷提升質量,加強項目體系建設,充分將園區潛在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生產競爭優勢,從而推動項目結構的多樣性和豐富性,讓項目比例實現平衡,完成經濟創收的多級增長格局。
國內營造林工作開展也應該借鑒此類辦法。應該充分利用生態經濟發展契機和國內綠色市場升級機遇,在分析國內生態經濟區域的優勢、劣勢的基礎上,確定具備市場優勢和潛力的項目管理企業,并針對這些企業頒布“綠色”政策。鼓勵不同產業加入生態經濟建設中,尤其是高科技型產業,以實現經濟創收結構的多樣化,以避免生態經濟過多地依賴資源型產品。
應盡快實現病蟲防治機制及排水系統調整,努力打造自主技術知識產權,培育自主技術應用機制,從而帶動病蟲防治機制及排水系統調整,以此促進林業工程模式轉型升級。具體應積極引入“配套協作型”系統項目,這樣可以進一步延伸營造林防治鏈條,病蟲防治機制的效率就可以較之以往得到提升,病蟲防治機制對整個林業工程的輻射能力和聚集效應也會得到大幅提升。在排水系統向高效率延伸的同時,應發揮土木工程等優質工程技術的引導作用,不斷加強林業地區整體技術研發力度,引導其向自主創新方向發展,這樣才能提高地區林業核心競爭力。通過增強生態經濟工業園區承載能力,就可以進一步發揮生態經濟工業園區產業的集聚和配套優勢,吸引更多地優質項目參與進來,最終將營造林生態鏈條培育壯大,形成關聯度高的技術鏈條,在國內營造林更新發展中發揮主導性質的作用。
營造林周邊基礎設施建設有利于提振國內營造林的發展。目前國內林業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條件相對較為落后,比起其他地區缺乏多樣化的運輸途徑。當地政府應幫助修建營造林周邊基礎設施,這樣就可以在運輸方面很大程度上緩減交通運輸的制約。還可與當地開發商進行合作修建,為交通建設提供完善的方案,更好地幫助其與生態經濟交通銜接,實現貿易快速流通。當地政府應該與林業相關重要單位進行洽談,其探討合作來完善雙邊交通結構體系。除了公路外,還應該積極修建鐵路專用運輸通道,為進一步提高鐵路運輸效率,加強營造林生態價值外延的多樣化和差異性的互補。
當地政府要對社會資本進行規范引導,同時還要完善社會資本投資準入和準核制度,為社會資本商提供優質的服務,提供優良的服務環境,減少煩瑣的行政審批手續,打造公平公正的林業發展環境。尤其在地理位置、通信等條件較差地環境下,當地政府更要將服務做到精細化。
建立并完善國內生態經濟投資項目的跟蹤服務體系,完善的跟蹤服務體系能夠有效快速解決投資項目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例如可以保護外部投資者知識產權,維護知識產權不受侵犯。要不斷加大共建的環境宣傳力度。當地要把握“生態環境就是生產力”的口號,并以此積極開展輿論氛圍,讓政府公務人員、民眾、企業等都認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共同參與到生態環境的服務建設中來。要充分利用現有生態經濟加工園區,通過引導社會資本建立生產制造基地或科研中心,鼓勵社會資本投資現代林業產品加工產業及服務產業等,可提升營造林建設園區整體質量。
憑借營造林所在區域優質的各類資源,例如旅游資源等,應大力發展新型生態旅游服務產業,并將旅游產業打造成當地的主導性產業,政府要適當提升服務業配置權重,頒發有利于生態旅游等服務業的政策法規。例如在創建域旅游示范區契機下,不斷深入挖掘當地的生態文化、林業特色文化等資源,有耐心的打造林業觀光、休閑、娛樂旅游精品項目,推動文創品牌發展。又例如統一生態經濟城市建設風格,建設要體現民族、原生態等要素,彰顯異域特色,體現生態經濟當地文化底蘊,展示旅游觀光價值。能以生態經濟為標志,盡快展現規劃建設林業主題公園,營造良好的生態氛圍,為營造林更新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全面提高現代林業工作水平”,生態經濟作為開放型經濟發展的窗口,對于我國進一步構建對外開放新局面、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和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需加強營造林建設不僅可以將偏遠位置扭轉為區位優勢,還能帶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隨著國家生態經濟建設的務實推進,有許多具備營造林建設條件的區域獲得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當前國內營造林發展中面臨著諸多問題和困境,例如管理不善、技術創新力度不夠、更新緩慢等,本文認為應該抓住契機,并積極加強國內營造林轉型,探索符合國內營造林實際情況的可持續發展途徑,應通過加強林木種植質量管控、充分發揮營造林園區優勢促進質量增長等措施,從而實現國內生態經濟盡快轉型成功,實現營造林高質量高效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