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義縣林業發展服務中心 宋志芳
在造林過程中,造林技術的研究和造林方法的科學選擇是重要的指標和要素。對森林資源和保護自然環境的關注,增加了造林研究的重要性。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加強林業,促進林業循環利用的長遠發展。認真開展林業種植技術、造林綠化和可持續發展經濟標準和方法的后續研究和探索,提高綠化水平,為中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森林資源消耗也在不斷增加。近年來,隨著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提出,森林資源消耗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黨的十九大后,人們對林業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林業可持續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與此同時,森林保護、林業和林業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林業種子技術是我國實現林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手段。隨著我國森林資源的不斷豐富和森林資源的不斷減少,林業生產的任務日益繁重,許多林業工作者所采用的農業技術相對落后。研究表明,該技術的種子成活率低,根系發育不充分,不能完全滿足新時期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因此,迫切需要發展林業植物技術。
在不同地區開展林業工程項目的建設,必須要始終堅持適地適樹原則,即樹苗的選擇必須適應當地的氣候和環境,樹種的選擇必須適應苗圃的選擇。確定造林區后,必須仔細分析造林區的土壤、氣候和光照條件,從而仔細選擇合適的樹種,以確保幼苗的存活率和提高造林的成功率。
病蟲害對于林業的威脅非常嚴重。為了防止森林出現大規模的病蟲害問題,林業部門需要采用多種樹木的混合種植來減少相同的病蟲害大范圍傳播的可能性。在種植幼苗時,由于各個森林地區的基礎條件不同,適合種植的樹種也有所不同。這需要選擇不同的林木苗木來進行種植,不僅可以提高森林對病蟲害預防的能力,還可以保障苗木對不同的地質條件適應性。因此,造林工作的基本原則就是要嚴格遵循物種多樣性的原則。
育苗栽培的第一步就是種子的栽培,其任務就是對種子進行催芽生長。催芽的方式多樣,包括水浸催芽、溫床催芽等技術。溫水催芽技術和熱水催芽技術是水浸催芽技術的進一步劃分,溫水催芽技術的溫度需要維持在四十到四十五攝氏度,這一步驟通常需要八個小時左右,緊接著將種子存放在木質箱子當中,用草席保溫,維持在二十攝氏度左右,濕度需要達到六十左右,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對種子進行處理再放回原處保存,一周左右的時間種子就會生根發芽。而另一種熱水催芽技術則是要求水的溫度保持在八十攝氏度,在浸泡的過程當中將浮在水面上的種子撈除。每隔一段時間就對水中沒有膨脹的種子進行仔細地篩選處理,將膨脹的種子移出。重復上述操作數次直至所有種子都已膨脹,如同溫水催芽技術,將種子存放在木質箱子當中,覆上草席進行保溫,在兩到三天后將種子晾干種植。溫床催芽技術與所要播種的數量相關,根據數量選擇相應采光性能較高的長方形窖,這個長方形窖包括多個層次,用鐵釘組合,從下往上為分別磚塊、草席、木板、薄膜。將種子鋪放在薄膜上,夜晚為了保溫放上草席,早晨移除并進行一到兩次的翻土,直至種子生根發芽后進行播種。
作為林業傳統的育苗技術,可以較好地降低苗木的死亡概率,從而提高林業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容器育苗雖然可以保護種苗的根部,但是無法減輕苗木產生病害的概率,為了提高苗木的育成概率,科學改善容器育苗技術是必然的。我國現階段的林業育苗已經對容器育苗技術進行一定的改良,主要體現在育苗容器上,為了提升苗木的成活概率以及減輕周邊環境的污染,選用的一般都是容易被苗木根部穿透并且在土壤中容易被微生物分解的成分,而目前最先進的是法國的一項無紡布容器技術,該技術掌控程度高,可以適應各類苗木的成長。
做好苗床苗木的科學管理工作,對苗木的健康成長發育,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林業育苗管理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我國林業產業的提升和造林成果,所以在培育林業幼苗過程中,應該對苗木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這是保證苗木健康成活的首要工作。在林業育苗工作開展過程中,培育管理過程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內容:一方面在育苗之前應該科學選擇育苗基地,也連續多年在同一個育苗基地培育同一種或者同一科目的林木種苗。要確保地勢較高,排灌方便,土壤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為苗木的后期生長發育提供堅實的基礎保障。另外,為了確保苗木種植之后能夠快速成活,營造良好的土壤環境也十分重要。育苗前需要對育苗基地進行認真細致得整理和翻耕,確保育苗基地地面平整、土壤細碎、有機質含量豐富。最為重要的是應該結合育苗過程中常見病蟲害的發生流行特點,做好育苗基地的徹底衛生消毒工作。選擇硫酸亞鐵或者生石灰對土壤進行適當的消毒處理,同時還能夠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營造一個有利于幼苗健康生長的環境。幼苗培育過程中還需要做好科學的施肥灌溉工作。一般情況下在育苗初期應該確保苗床的濕度達標,一般控制在85%以上,這樣能夠滿足幼苗根系生長對水分的需求,隨著林木種苗日齡的增大,逐漸降低苗床的濕度,一般控制在50%~65%。另外,在育苗前期還應該做好科學施肥工作,主要以速效氮肥、磷肥、鉀肥為主,加速幼苗地上植株的快速生長發育。但應該注意,在進入8月份之后,應該嚴格控制化學肥料,尤其是氮肥的使用,避免過量施入,造成苗木徒長不能夠完全木質化,影響到植株的越冬。此外,在施肥過程中還應該堅持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原則,基肥主要以完全腐熟的有機肥并搭配適量的化肥。另外,在幼苗期間還需要做好苗床的中耕除草工作。出全苗的一個月以內,應該及時將苗床當中幼嫩的雜草去除,同時還應該做好間苗工作,按照去少留大、去弱留強的原則去除。并做好定苗后苗床的管理工作,灌溉一次透水,強化養護管理。
容器育苗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育苗技術。這種技術可以根據幼苗生長情況及時調整種植方式,具有非常強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同時,育苗的技術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選擇合適的容器并為其配備準確的種苗基質就足夠了。
幼苗的無性繁殖育苗技術是一種在林業工程中最常見的一種育苗技術。其需要根據我國林業項目的建設要求和實際的種植環境進行綜合性的分析,最合適的樹種有:山茶、杉木、白榆、桃、桐油、柳樹等,都可以選擇通過無性繁殖和育苗技術來進行育苗,且成活率非常的高,這在我國的林業研究和生產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無性繁殖育苗技術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可以保持樹木和樹種的遺傳特性。而且可用于不同的種植區域和不同類型的樹木的幼苗,遵循自然幼苗生存的原則,以確保自然環境中幼苗健康的生長并逐步增加我國的森林覆蓋率。
當今社會的高新技術的發展代表了許多工作可以交給機械完成,但是林業的育苗栽培的目標是機械無法制定的,因此在現代林業當中工作人員承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企業對于工作人員的工作理念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可以確保現代林業朝著正確的方向行進。不僅如此,企業還要提高對工作人員的要求,育苗質量不僅需要達到標準,還要確保制定的育苗標準符合科學原理,工作人員需要與實際相結合找出最適合現代的育苗標準。促使育苗工作跟上時代的步伐,既可以提高育苗的成活率還可以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和熱情。
育苗技術作為現代林業發展的基礎,工作人員需要不斷地改進育苗技術,結合當今社會的先進科學技術和實際將育苗技術進行針對性的改良。例如,當苗木生活在一個比較潮濕的區域,所需要的育苗技術需要保證苗木不會因為太過潮濕而腐爛,或是將苗木種植在一個干燥炎熱的區域,育苗技術則需要確保苗木不會因缺水死亡。相關部門還可以將育苗工作人員送往專業場所進行深入學習,提高工作人員的水平,從而優化育苗技術。
林業育苗工作開展過程中不僅要做好苗期的科學管理工作,還應該做好林木種苗的質量評價,這對造林的成活率有著最直接的影響。對苗床的林木種苗質量進行系統性的評價,可以很好地掌握幼苗的生長發育狀況和育苗質量,并且能夠結合最終的評估結果對育苗方案和苗床管理方案做出動態化的調整,進而確保育苗成功率和造林成活率。育苗階段的系統質量評價主要包括了林木種苗的大小評價、林木種苗的根系發育情況評價、林業育苗葉片生長情況評價等內容。通過對上述各個指標進行認真細致的評價分析來測定林業育苗的生長指標。在實際評價過程中,需要育苗技術人員深入現場實際進行針對性的采集收集,要保證各項數據信息獲取的針對性、合理性和科學性,然后對林木種苗的生長發育情況作出科學合理的評價,總結林業育苗工作開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并科學合理地分析解決問題,進而通過質量評價來提高林木種苗的生長發育質量,最終提升林木種苗的培育質量,為植樹造林提供更多高質量的林木種苗。
綜上所述,現階段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環境和生態問題,而生態平衡和環境在人類現代化進程中受到嚴重破壞,面臨著嚴重的危機和問題。森林資源的保護有賴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對保護森林資源,促進林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種子技術的不斷發展對造林工作至關重要。在促進林業發展的同時,種子技術也在改善生態環境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