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麗娟,劉偉
1.燕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燕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本·阿格爾是繼承和發展了西方馬克思主義法蘭克福學派特別是馬爾庫塞的觀點,并將它與生態學理論結合起來,對當代社會的科技、生態與人的需求進行了詳細分析和闡述,形成比較完備的資本主義生態危機理論,并發展為一整套系統的生態學馬克思主義體系。
本·阿格爾在1979年所著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概論》中第一次運用了“生態馬克思主義”這個概念,他在本書中明確表示,“今天,危機的趨勢已轉移到消費領域,即生態危機取代了經濟危機。[1]”本·阿格爾的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是以異化消費為核心的,認為異化消費與生態危機存在著內在的必然聯系,他認為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根本矛盾必然導致生態危機取代經濟危機,并在一定程度上給出了變革措施和解決策略。通過對馬爾庫塞理論的繼承,對“虛假”和“真實”不同需求進行區分,認為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異化消費是生態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
消費的本意是人們通過對產品的獲取,來實現一般的生產和生活需求目標。而資本主義制度制造的消費概念是以人的異化為目標,也就是在消費過程中人的需求不僅僅停留在一般的生產和生活需求,甚至遠遠超過一般的物質和精神追求。人的需求是沒有盡頭的,“而無窮盡只能在精神王國里實現,在物質王國里永遠不能實現”[2]。20世紀以后,資本主義國家紛紛采取各種手段刺激消費防止經濟危機的爆發,異化消費就是在這個時候應運而生,順應了當時大眾消費模式。在資本主義壟斷經濟發展階段,企業間的競爭非常激烈,為了在這樣激烈競爭的大環境中拔得頭籌取得優勢地位,他們廣泛采取效率較高的生產模式,不斷提高工作效率、擴大生產規模,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物質產品,獲得的收益越來越多。這時候工人的工資自然就提高了,他們就有能力支付更多甚至更昂貴的商品,而這種趨勢就迎合了資本家不斷擴張生產制造大量產品的野心。直到20世紀30年代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消費者沒有及時消費掉產品,導致大量產品積壓,帶來沉重災難。此后,不甘心的資本家“卷土重來”,開始新一輪對消費的刺激,他們利用新興的媒介、廣告等方式重新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這樣的消費模式帶來的是一種虛假需求的滿足,創造的是虛假幸福,而內心卻是極度空虛的,人們只能靠揮霍、浪費、攀比來消遣生活。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者本·阿格爾等以馬克思的異化理論為基礎,展開對當代社會異化消費問題的深刻批判,在一定程度上達成理論共識。資本家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價值,不斷擴大再生產的同時利用各種手段刺激人的消費需求,以至于人們對物質需求極度瘋狂追求,甚至把它當成自己的第一需求,喪失了對精神世界的重視。這種在消費行為中忽略人的真實需要,甚至與人的真實需要相背離,不以追求商品的使用價值為目標的消費就是異化消費。這就“得益于”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經濟制度不斷刺激下產生的虛假需求,符合資本統治社會的需要,更重要的一個事實前提是異化勞動。過度追求物質利益必然帶來異化消費,異化消費造成當代資本主義國家的生態危機。
在這樣變異了的消費機制下,大量的廣告宣傳涌入使得人們產生一種錯覺:一旦擁有更多的物質就會產生相應的快樂,人們的生活重點完全被這種虛假的消費需求所取代,甚至有人不愿意去思考社會帶來痛苦的原因,反而更愿意接受資本主義社會有意造成的消費心理。面對一種新的產品,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的需求問題,而是抱著一種搶奪的心態去占有,人們會用物質的占有量來衡量自身的幸福感。“人把追求物質欲求的滿足作為生活的全部內容,人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生活,而是為了滿足商品的消費而存在。[3]”這種只追求物質滿足而忽略精神世界建設的生活方式限制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同時,資本主義過度生產“迅速消耗能源和材料,同時向環境傾倒越來越多的廢物,導致環境急劇惡化。[4]”異化消費造成自然資源和物質財富的浪費,進而導致環境破壞、生態惡化。違背自然界的簡約原則,必然會招致大自然的報復和懲罰。為了滿足貪欲一直沉迷于追名逐利,阻斷了經濟領域擴大再生產的鏈條,妨礙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異化消費導致了資本主義的生態危機,并由此而產生了一種“期望破滅的辯證法”,即人們之前認為資本主義有著能夠源源不斷提供商品的能力,現在這種期望消失了,他們開始重新認識對物質方面的滿足。消費異化的解決可以理解為,消費者從資本家營造的生產和消費的幻想中清醒過來,重新定義幸福感、追求精神世界滿足。由消費異化帶來的生態危機使得資本家不得不削減產品生產、壓縮需求,人們必須重新調整自己的消費觀念和只追求物質滿足的價值觀。接下來人們可以在有用的勞動中追求自身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本·阿格爾在《西方馬克思主義概論》一書中也闡述到:“人們再參加勞動,將不再把這種勞動看作是獲得應用于未來消費的財富的源泉。人們可以在社會有用的生產活動中實現自己本身的基本愿望和價值。[1]”生態危機讓人們不斷做出努力去擺脫不利的生態消費,消除消費異化的觀念,去除貧富分化現象,打破物質至上原則,繼而引發社會各領域的變革。阿格爾認為應該通過分散化的經營模式放緩工業經濟的發展速度,阻止其無限增長,減少環境破壞,保護生態環境的完整性,從而通過這種方式打破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實現社會、經濟和政治方面的變革。
本·阿格爾異化消費理論的合理性體現在他所處的時代背景下: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促進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同時人類征服自然、掠奪自然資源的能力隨之增強。不合理的消費行為已經出現并帶來危害,生態危機已經給人類發出警告,必須要對當前的消費行為進行約束,否則將會面對大自然更加強烈的報復和懲罰。
本·阿格爾深刻剖析了當代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下生產異化和生態危機的種種現象,指出異化消費是造成生態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而資本主義制度才是罪魁禍首,從而批判資本家為了追求剩余價值最大化而盲目夸大再生產。異化消費理論旨在規范人的消費行為和社會生產之間的關系,消除人們不合理的物質需求,進而維護生態平衡,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他的理論一經出現就受到社會的高度關注,并得到了青年學生甚至普通民眾的廣泛認可,對于規范消費行為、養成良好的消費理念具有重要作用,對于生態學理論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對阿格爾的理論進行多角度研究,有助于我們開闊視野,促進我們對社會中的異化現象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阿格爾將資本主義異化消費作為生態危機的直接原因,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徹底批判,并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前景做了一系列探索,對于我們繼承、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本·阿格爾異化消費理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把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歸結到人與自然的矛盾,無疑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片面理解。第二,試圖通過協調生產和消費的關系來化解生態危機,這種想法具有一定的空想性。本·阿格爾主張通過削減生產來抑制需求,這顯然與我們目前的全球化工業大生產有所背離,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第三,理想化高估了人的主觀意志。本·阿格爾關于社會變革的設想與實際脫軌。他設想,生態危機出現以后,人們異化消費的這種“虛假”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開始重新思考自身的價值。社會變革的動力更多地建立在人的自我反思基礎上,顯然這樣的動力是非常模糊和不確定的。
本·阿格爾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角度出發,為了實現社會生產和人的需求關系之間的平衡,提出了出現生態危機的根本原因是異化消費,要想改善目前的生態現狀必須立足于解決生產和消費的關系,使二者出現良性互動,為解決我國生態問題提供了理論指導和新的思路。
在新時代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了變化,人民對于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強烈,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勢在必行。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5]。實現人的自由必須承認并尊重客觀規律,“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拜托自然規律而獨立,而在于認識這些規律,從而能夠有計劃地使自然規律為一定的目的服務”[6]。
在異化消費的影響下,人們逃避現實生活的痛苦,從自己無盡的消費需求中來尋找快感,會有越來越多的消耗品浪費造成生態破壞,進而產生惡性循環。因此,優化消費環境,形成良好的消費環境,讓消費者能夠合理消費,對于保護生態環境,創造宜居的生存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生活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人們能呼吸到新鮮空氣,能吃到健康的綠色食品,能欣賞到優美的風景,有利于凈化人的心靈。生活在宜居的環境中會讓人們有更強的幸福感,社會更加安定,人們工作積極性更高,經濟發展更加迅速。良好的生態環境有利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同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在2018年兩會期間,我們主張積極發展生態旅游業,這就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為百姓的生活提供更多保障。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生態環境需要。[5]”可見,實現物質財富增長和生態建設良性互動是建設現代化、實現社會和諧發展的充分且必要條件。
阿格爾倡導的穩態經濟模式有一定的可借鑒之處,啟發我們要在不違反經濟發展規律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綜合協調各種經濟要素以實現經濟的適度增長,走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長期以來,我們秉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的思想,注重GDP增長,忽視了由此導致的一系列生態問題,這些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當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加快建設生態文明是實現社會和諧發展的迫切要求。我們要理性對待經濟的增長,借鑒阿格爾的生態社會主義思想,在注重經濟增長的同時也要兼顧生態環境問題。我們所倡導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并不是只注重經濟發展,而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生態建設和諧發展、整體推進,“五位一體”協調發展,并把發展的速度控制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如此看來,可持續性發展既包括可持續性生產又包括可持續性消費,二者必須齊頭并進。一方面要樹立正確的消費理念,另一方面從生產領域要提倡節能減排,這是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環節。
貫徹新發展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調節生產結構,使其適應合理的消費需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促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
本·阿格爾把生態危機的根本原因歸結到資本主義制度,而且認為依靠資本主義制度是不能解決生態問題的,必須依靠社會制度整體的變革才能對抗生態危機。因此,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在面對生態問題上必須加強合作。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不斷推進,如今全球氣候變暖等生態問題已經超越了國家邊界,上升為國際需要共同高度關注的問題,各國有必要加強合作在生態文明建設問題上攜手共同努力。各國人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擁有同一個地球家園,在享受大自然給予的恩惠的同時也要共同擔負起保護地球、呵護我們共同家園的責任。各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注重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統一,當然更要重視國家利益和國際社會整體利益的結合。
本·阿格爾的生態學社會主義思想表現出了對社會主義制度的向往。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我國應更加堅定地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發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生態環境建設和發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在已經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歷史優越性的基礎上,在“四個自信”的貫徹中,我們還要在生態問題上積極展現大國擔當,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號召。中國一直積極參與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討論會,在充分考慮別國國情的基礎上,講求務實有效,最終促成了《巴黎協定》的簽訂。“推動和引導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彰顯我國負責任大國形象,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7]”中國在解決生態問題上一直展示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當然僅僅依靠我們一國力量是不夠的,需要整個國際社會攜手合作共同應對,以實際行動推動世界綠色發展,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最終促進世界政治、經濟、文化、安全和生態的統一協調發展。
本·阿格爾深刻剖析當代社會呈現的新問題從而提出異化消費理論,通過對資本主義控制消費領域進行批判,反思了人們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主張人們要從資本家營造的消費幻想中清醒過來去追求精神世界。揭示了資本主義生態危機爆發的根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當然也再一次證明了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與時俱進的時代精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大勢所趨。要從國情出發,立足于實際情況,以生態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以異化消費理論為經驗,在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努力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增進人民福祉,提升百姓的幸福感。還要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生態挑戰,維護好我們共同生活的地球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