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波
(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
隨著全球創客運動的發展,許多地區高職院校的教育變革開始出現新的發展契機,由于創客教育的普及和推廣,高職院校開始在此背景下構建出科學化、全面化的眾創生態系統,從而改善了高職院校原本的教育模式和理念,全面提高發展“眾創空間”并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國家戰略深入發展。此系統的運作離不開資源鞏固、教學模式的轉變等任務,如何打造出獨立的眾創空間已經成為目前湖南高職院校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創客一詞最早起源于2001年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相關的研究中心發起的一項創新項目,其核心包括了“個人創意”“個人設計”等,作為創客運動的起源地,美國創客教育的發展也處于國際先進行列[1]。“創”,意為創造;“客”,指從事某一項活動的人;創客教育,指以實踐創造學習為主,將創新與教育融合的教育活動。
一方面,根據國外創客教育的相關報道可知,創客教育已經深入到日常的培育工作中,大多數歐美國家開始建設創客教育方面的課程,并開始建立“創客空間”。相比而言,國內的創客教育及相關活動開展較慢,2015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在國內需要創造出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激發出人們的創新活力,為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基礎[2]。鑒于此,各大高校開始實施創新創業教育,其中,最新模式便是“創客教育”。另一方面,從國內的發展情況來看,創客教育大多都在比較發達的城市中進行,且各大高校主要將其放在創意設計、信息科學競賽等項目中,并開展相關的主題創意活動。在現階段,創客教育更重視兩點:一是需要對高校學子的思維有所突破,二是創新意識和創意能力強調新穎,不墨守成規,敢于作出有創新技術的嘗試,且教育模式也從線下教育轉為線上教育,相關活動在創客空間中進行。鑒于此,需要從創客教育的角度分析湖南省高職院校關于眾創生態系統的有效構建。
近年來,在政府的大力倡導下,逐漸形成了“創業、創新”的良好態勢,除社會大眾外,在許多高校中,由師生共同參與組建的團隊也加入其中。為了促進更多創新技術的產生,以及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發展,政府和高校聯合出臺了有關政策,發揮扶持作用。在高校內部,也開始優化專業課程,建立校內科技孵化基地等,為高校學子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據此可以看出,創新創業已經不再是某一個創客個體或是某一個小團隊所組成的,而是逐漸與社會各個層面進行交叉,相互聯系和作用形成的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眾所周知,在自然環境中,生態系統具備獨立的組織結構和運行規律,這樣的結構體系,創新創業系統也具有相似之處,因此,在創客這一群體以及周圍環境等的共同作用下,“眾創生態系統”就形成了。
高職院校中的“眾創生態系統”,根基就是高職院校本身。首先,從高職院校本身的特質及發展來看,其具備很強的潛力,聚集了許多有創新意識的“創客人才”,也就是高職院校的學子,學生通過豐富的知識與技術儲備,能夠識別企業和社會中的相關創業資源,能夠快速找到創新點,節省了成本[3]。其次,在如今大眾創業的新形勢下,如果能夠以高職院校為根據點,聚焦眾多新興的科技項目,尤其是政府所關注的項目,就能夠對大眾創業的發展起到較強的推動作用,激發人們對創新、創業的熱情。簡言之,高職院校發展創客教育、挑選創業項目等,能夠推動整個眾創生態系統的正向發展,有利于創業文化氛圍的有效建立。最后,高職院校中形成了多個獨立的創業生態菌落,在降低成本及風險的前提下能夠幫助創業者們實現初次嘗試,這對于當地區域的發展起到了帶動作用,提升了人們的信心。
一是創客生態圈。它是所有高職院校創建生態系統的關鍵所在,此生態圈中,不但包含了學生,還包含了專業教師、相關社團等,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就是培育出創新型技能人才,因此在生態圈中聚集了許多對新創意、新技術有興趣的人,再結合專業的指導教師、創客團隊,便形成了這樣的創客生態圈。二是高職院校的資源生態圈。在生態圈的周圍聚集著豐富的創業資源。許多與創業相關的業內人士,例如專業的金融機構、風險投資人等,這些主體的存在豐富了資源生態圈的內涵。與創業有關的戰略服務也會透過資源生態圈的主體發揮作用,聚集在創客生態圈的周圍,從而為創客們開辟出新的發展道路,高職院校的學生可以在此環境中享受政策方面給予的支持,以及企業資源。三是外部環境。創業資源生態圈的外部環境包括社會文化、法律等多個層面,這也是開展創業活動所遵循的基本條件,尤其是在不同環境中,政府的激勵作用下,能夠積極將生態圈內的資源和團隊進行銜接,并結合有效的法律法規,以確保創業流程能夠合法化、積極化。以上措施,都有效推動眾創系統的正向發展,從而形成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4]。
在構建湖南高職院校眾創生態系統前,需了解其構建的基礎條件及要點,從而針對以下基礎實施有效措施,具體可從3個方面進行分析。
根據對湖南高職院校的調查研究可知,如今的教學模式最好采用“校企合作”。首先,高職院校和其他教育平臺相比,更注重學生在動手操作、個人技能等方面的提升,且相關課程體系更符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其次,在高職院校中,“雙師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最后,為滿足社會不斷發展的需求,使學生具備有關技術更新及開發的能力,湖南高職院校讓學生在校內學習時就與之后的工作產生緊密聯系,如此一來,能夠大幅度提升學生在創新上的能力,為創客教育的湖南高職院校眾創生態系統留下了寶貴的人才資源,保障了眾創空間生態系統的平穩發展。
如今,“創業、創新”已成為社會各界人士討論的話題之一,從有關扶持政策也可以看出國家對培養高職院校創新型人才的重視。在現階段,創新創業已成為一種主流趨勢,如何有效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成為湖南高職院校所研究的重要課題。從湖南高職院校近年來的發展可以看出,其人才培養、教學體系等都比較重視對學生創新、實踐等多方面的培養,這樣的培養方式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如同是眾創空間生態系統中的“營養土壤”,強化了對人才培養的效果。
由于湖南高職院校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教學體系中,實踐類課程占據主導地位,教師往往會在實際教學中采用“項目法”“情景演練法”等,有效培養學生實際操作和解決問題等的綜合能力。從創客教育的本質上分析,就是要以學生的愛好、興趣點為基礎,科學化地設置實踐課程,從而提升學生的能力。如今,湖南高職院校已經具備了開展創客教育的基本要素,再結合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滿足眾創空間生態系統構建的需求,并推動其發展。
將上述理論與湖南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后,可從以下4個維度進行具體實施,分別是創客生態圈、資源生態區、實踐以及其運行的相關機制等。
創客生態圈,其主要的組成要點是高職院校的教師團隊。因此,湖南高職院校要及時和企業聯合,組成“創客教育”團隊,并且目前在師資力量上還處于薄弱階段,一方面,要對現有的創客教育導師進行多元化的培訓,提升其專業能力;另一方面,湖南高職院校和有關企業均可利用敏銳的市場觀察力,將技術能力強、工作經驗豐富的教師納入團隊,并結合湖南高職院校目前的發展情況,制定相應的措施,例如將招納進來的教師在創客教育的工作,統一記錄為其業績管理的一部分,實現對創客生態圈內教師的鼓勵,并起到資源維護作用。
通常情況下,湖南高職院校可根據其具體情況,提供相關場所和部分硬件設備,而企業則提供主要的硬件、相關企業文化等。一方面,高職院校可接觸具有實力的企業,做好產品制造及市場發展等多項工作,實現線下資源的有效建設;另一方面,從線上角度分析,可通過網絡等媒介,構建資源共享平臺(微信、論壇等APP),“創客”們可通過平臺進行交流和學習,并能夠和導師進行交流,實現能力的提升。兩種資源的結合和完善,有效實現了資源生態區的建設[5]。
在創客實踐活動的開展中,需以滿足市場的發展為基礎,進一步開展有關產品的制定或推廣活動,從而實現其商業價值的提升。由于不同的創客成員知識儲備程度不同,因此在教育時,需要針對具體情況來實施。如果成員知識儲備不足,導師們要以“市場的推廣”為著手點,重點從對產品的了解、營銷等方面對成員進行技巧的培訓。而針對基本知識儲備比較齊全的成員,則以“開發”為主,根據團隊中成員的優勢,從創新項目以及技術突破方面對他們進行有效指導。
湖南高職院校眾創生態系統的實施過程離不開科學化的運行管理機制。機制的主要指標包括兩點:一是創造出的經濟效益、價值;二是廣大學生在此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此外,整個教育平臺還需要有一定的激勵機制,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相關管理機制是由創客們獨立建立起的機構來制定,并重視滿足市場的需求。簡言之,將市場的檢驗結果和學生的進步情況作為評價的標準,重視對學生在創新、創業及有關商業思維上的教育工作。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文化的融合,創客教育已成為新的發展趨勢,在此背景下,湖南高職院校積極構建有效的眾創生態系統,有利于完善高職院校原本的教學體系,同時,也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徑之一。針對現狀,湖南高職院校應及時整合有效的社會資源,在相關政策的扶持下構建出一個穩定的、具有特色的眾創平臺,讓更多的學子參與創客活動,從而培養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綜合型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