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暢
(南部縣第三中學, 四川 南部 637300)
愛情,是人世間最為美好的情感之一,是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說:“愛情是與陽光同在的上天的光輝,它照亮了人的理性。”雨果曾說:“人生是一朵花,愛情是花中蜜。”高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處于愛情的朦朧期和憧憬期,對異性產生親近或傾慕等情感,并把這種朦朧的情感認作就是愛情。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們應當對學生進行愛情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愛情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筆者結合自身的高中語文教學經驗,試著從教材和生活兩個維度對這個問題做一初步探究。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豐富和發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愛情文學作品自然成為了高中語文教材中必不可少的內容。這些作品凝聚并豐富了人類在愛情生活中的美好情感,傳遞并豐富著人類所共有的精神與境界,它們不僅是熾烈的,更是嚴肅的、忠貞的。教師就是要以教材中的作品為藍本,培養學生正確的愛情觀、價值觀、人生觀。
蘇霍姆林斯基說:“愛,首先意味著奉獻,意味著把自己心靈的力量獻給所愛的人,為所愛的人創造幸福。”對高中學生來說,愛情不只是想和異性在一起,更是對自我價值和社會責任的追問。當情竇初開的高中生遇到了令人炫目的愛情時,教育引導就顯得非常必要和珍貴,語文教師在以德育人方面能有很大作為。在學習《衛風·氓》時,筆者引導學生認識愛情是人類一種特殊高尚的精神生活,真正持久的愛情應建立在責任基礎上,它是以關愛、責任和義務來維系,不負責任的愛情游戲是極其危險的,“二三其德”只會使人走向墮落,甚至毀滅人的一生。在《致橡樹》的學習中,筆者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和榮譽感,教育學生尤其是女生要自尊、自立、自強,要做與橡樹并列的木棉,要追求獨立平等、互依互助、堅貞熱烈、心心相印的愛情,這就要自身強大,就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不斷地成長發展。在學習《項鏈》時,筆者引導學生認識愛情不是人與人之間交易,而是困難中的扶持、挫折中的幫助,瑪蒂爾德盡管用十年的青春去賠償一條項鏈,但她是幸福的,她的丈夫始終支持她、關心她、愛她,她的艱辛始終有愛的陪伴。在指導學生閱讀《高老頭》時,筆者引導學生清醒認識拉斯蒂涅所生活的時代特征對人物性格改變的影響,摒棄其“還沒學會欣賞,就已經眼紅了”而迫不及待地想鉆進上流社會過貴族生活的丑陋嘴臉,讓學生明白尊嚴遠比金錢重要的道理。
白居易曾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馬卡連科曾說:“一個青年人如果不愛他的父母、同志和朋友,他就永遠不會愛他所選來做他妻子的那個女人。”動物尚且有情,人類的愛情則更是熱烈、持久而偉大,男性如此,女性也如此。教材中許多美麗而偉大的愛情篇章,能深深地打動人心,是很好的教育素材。在學習《孔雀東南飛》時,引導學生理解劉蘭芝“舉身赴清池”和焦仲卿“自掛東南枝”的生死不棄;在學習《迢迢牽牛星》時,引導學生感受戀人之間的“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刻骨相思;在學習《雨霖鈴》時,筆者結合詞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引導學生感受戀人的癡癡相戀;在學習蘇軾的《江城子》時,筆者引導學生感悟“不思量,自難忘”的永恒懷念,明白愛情就是要心中永遠有對方,無論是貧窮、富貴,還是健康、疾病。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紅樓夢》時,筆者給學生指出,賈寶玉與林黛玉之所以惺惺相惜心心相印,正是因為他們的思想情趣有相通之處,他們可以在花園里共讀《西廂記》而不知不覺地陶醉在愛情的甜蜜中。語文教師在課堂中挖掘出愛情作品豐富的情感內涵,就能讓學生明白真正的愛情是心靈的相通、靈魂的相融,是到任何時間與地點都改變不了的,是最美好、最純潔的情感,從而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感染,這對學生正確的戀愛觀的形成,作用無疑是巨大而持久的。
郭沫若說:“春天沒有花,人生沒有愛,那還成個什么世界。”愛情是美好的是美麗的,從心理學角度講,愛情是人的內在需要與自我完善,愛情教育無疑是保持這種美麗純潔和自我完善的最佳方式。在學習《羅密歐與朱麗葉》時,筆者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個性化語言和真摯的情感,感受戲劇中表達的純真而熱烈的愛,這種愛是高尚而偉大的,它像一支古老又清新的歌曲,深深地打動著學生的心。在學習《邊城》時,筆者引導學生欣賞小說中遠離了現代文明的侵擾、沒有被打擾的安寧、淳樸如世外桃源般美麗的環境,欣賞純真、可愛、伶俐、率直的清純少女翠翠的美好形象,欣賞翠翠和儺送如詩如畫的見面,含蓄卻令人心動,帶著古典東方的愛情美,展現的是沒有任何功利的人情美、人性美。學習《鵲橋仙·纖云弄巧》時,筆者有意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查找牽牛、織女二星相愛的神話故事,賦予這對仙侶濃郁的人情味,品味詩中所謳歌的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學習李清照的《醉花陰》時,筆者引導學生從末句“人比黃花廋”入手,探究詞作雖然寫的是相思卻并未出現相思之苦的詞句的高雅,它能深深地打動學生。《麥琪的禮物》能夠讓學生明白,別人的愛是值得尊重的,自己要學會去愛別人,愛是崇高而偉大的,世界因有愛而美麗。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云曉指出:“我認為中學生特別需要愛情教育和婚姻教育。現在不少家庭出現婚姻危機,很多是和他們年輕時沒有受這方面的教育有關。”對高中學生進行愛情教育,語文教學應該有所作為,而且能夠作為;必須有所擔當,而且能夠擔當。美國心理學家斯滕伯格認為愛情有三個要素,分別為親密、激情和承諾,其中承諾就是責任和擔當。高中語文教師必須立足于鮮活的生活,拓展教材內容,從課內走向課外,以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在愛情觀中的責任和擔當精神。
何其芳說:“愛情原如樹葉一般,在人忽視里綠了,在忍耐里露出蓓蕾。”在日常教學中,高中語文教師必須立足教材又從教材中走出來,利用互聯網適度拓展文學作品教學,深化對學生的愛情教育。在學習李商隱的《錦瑟》時,筆者增加學習了《靜女》《關雎》等描寫愛情的詩篇,引導學生理解愛情是人類感情中“真、善、美”的統一,愛情的“真”是感情的純潔,愛情的“善”是雙方的關愛,愛情的“美”是相互欣賞的美好。在學習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時,筆者補充學習了《奧賽羅》,提醒學生美好的愛情要靠真誠和忠誠來維系,嫉妒、猜疑或亂來只能毀滅愛情,并指出愛情是如此,親情和友情也是一樣。在指導學生自學《大衛·科波菲爾》時,筆者適時加入了曾經上過東方衛視節目的儀隴縣教師巫召偉、任紅梅的愛情故事,巫召偉善良、誠摯、勤奮好學,在順境中加倍努力、在逆境中滿懷希望,生病后任紅梅不離不棄,終于獲得了事業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培養學生愛情觀中的責任意識。在學習《裝在套子里的人》時,筆者補充了重慶江津劉國江老人為妻子手工鑿成的下山階梯“愛情天路”的故事,培養學生對感情的執著堅貞,對人生事業的不懈追求。通過對這些作品的賞析,學生增進對人生、對愛情的理解,也培養了自己健康的審美觀,從而促進青年學生人格的升華和心靈的凈化。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道德準則,只有它們被學生去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愛情是中學生整個感情世界中最為敏感的領域,因為羞于開口,高中學生很少與老師交流、探討有關愛情的話題。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做到與學生平等,注意適時適度,引導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學習《雷雨》時,筆者組織學生思考并討論: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思念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愛情?同學們暢所欲言,有的說是,有的說不是,紛紛表達自己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從而在討論與交流中懂得了周樸園對魯侍萍思念的實質,也為自己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奠定了初步基礎。在指導學生閱讀巴金先生的《家》時,筆者給學生留下了一個思考題:“你如何看待覺慧和鳴鳳的愛?”筆者通過這一問題指導學生結合五四新思潮的背景來理解覺慧這一人物形象,認清覺慧是大膽而幼稚的叛逆者,在愛情問題上,他敢于沖破封建等級觀念,毅然和丫頭鳴鳳相愛,同時積極支持覺民抗拒包辦婚姻,他身上有著年輕人的幼稚,但他卻真實地反映出了五四時期我國覺醒了的一代青年人的某些精神面貌。在學習《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時,筆者組織學生討論:如果你是杜十娘,你將怎樣做?同學們發言積極,內容各異,筆者適時引導學生:愛是純潔的,是不容褻瀆的,更是不容買賣的;但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人生還有許多比愛情更重要的內容,還有許多比愛情更有價值的事業。
羅曼·羅蘭曾說:“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一切變成黑暗。”愛情是青年學生比較關心的問題,他們的感情簡單純真,他們的體驗彌足珍貴。高中語文教師所應做的是給予學生悉心的愛護與關懷,給予正確的啟發與引導,而不是將它扼殺在萌芽狀態。教師可以收集整理學生有關愛情的困惑,通過專題教育的形式或主題講座形式,及時為學生解惑,端正他們的認識。筆者所在學校便針對社會上不正確不健康的愛情觀念,專題舉辦了多場講座,教育引導學生理性地進行分析看待,提高他們分辨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引導他們樹立對美好愛情的責任感。筆者所在學校為家庭經濟困難而又遭遇重大變故的學生開展獻愛心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心,讓學生體驗愛的真正含義。針對班上有學生早戀,筆者不動聲色地開展了一次主題班會活動,引導學生自覺形成兩性間正常的友誼感,建立正常廣泛的友誼,而不是將精力和時間用于僅僅是喜歡而不是愛情的早戀上。筆者組織高三年級學生召開了一次“致我們未來的愛情”主題班會,用李琛的歌曲《窗外》進入主題,引導學生從歌曲中感悟愛情的豐富內涵:愛情很美好,但也很苦澀;愛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責任;愛不是占有,而是希望對方過得更好;或許我們不能接受,但有時真正的愛只能深埋心底。接著,筆者分析了高中生戀愛的原因及戀愛的特征,指出他們需要時間期待愛的成熟。最后,筆者將李鎮西先生所說的優秀女性的四個標準送給女生——溫柔、堅韌、自尊、優雅,同時將優秀的男子漢的四個標準送給男生——進取、剛強、寬宏、幽默。如果懂得了這些,那么,未來的愛和被愛就準備好了。通過愛情專題教育,學生能理智很多成熟很多,可以做到憧憬愛情但延遲滿足,懂得愛情但擔負責任。
愛情教育,能培養學生美好的道德品質,能陶冶學生純潔的心靈,教會學生追求幸福的智慧、責任和擔當,為學生未來的愛情和婚姻生活奠基。高中語文教材有較多的愛情篇章,蘊含了眾多的愛情教育因素,深挖教材中的這些因素,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愛情觀;人生是鮮活而生動的,拓展生活中的愛情教育因素,以活動為載體,能夠培養學生在愛情中的責任和擔當,為通向未來的戀愛與婚姻之路做必要的鋪墊。高中語文教師發掘愛情教育和語文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靈活而適度拓展生活中的愛情教育因素,有助于拓寬語文教學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愛情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從而全面提高他們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