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于佳威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黨和國家對我們的民族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增加民族團結為兩條主線,將深化各民族同胞的“五個認同”作為根本途徑,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其中對文化的認同是最為根本的,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就是其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是該民族群眾共有的精神家園。少數民族傳統節日越來越成為促進該地區各個民族“三交”即: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徑。
黎族“三月三”節,在政府參與并成為完全行為人以前只是黎族同胞自發組織的民間活動,幾乎沒有其他民族同胞的參加,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民族之間的交流。如今,“三月三”節已經不再是黎族群眾自發組織的民間活動了,“三月三”節更是成為傳播民族文化、加強各民族之間“三交”和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重要節慶活動,受到政府高度重視。
黎族群眾舉行“三月三”節歷史悠久,在古代為了慶祝“三月三”,黎族同胞要提前半個月做好準備工作,人們上山狩獵,用鹽水浸泡獵物,然后把它封起來;在家中舂米、搗粽粑;年輕的男女準備漂亮的衣服并且準備定情信物在節日當天交換。“三月三”節的那天,大家歡聚一堂,共同祝愿“山蘭”和狩獵的雙豐收,家族中有很高聲望的長者會把獵物和粽粑在祠堂祭祀祖先,祈求祖先的保佑。黎族同胞把腌制的山味和山蘭酒帶到村里最受歡迎的長者家中,坐在地上大口的飲用山蘭酒。年輕的黎族男女一起慶祝節日,在歡快的鼓聲中,縱情地歡歌,姑娘用樹枝半遮著臉,偷看著心上人。晚上,還會舉行篝火晚會,男女老少都又唱又跳,直到深夜,年輕男女們躲在森林里,彼此許下愛的誓言。黎族“三月三”節,在陵水黎族自治縣流傳了千年,以最具體和典型的方式表達了黎族的民族傳統文化,集中體現了黎族傳統風俗,也是人們理解黎族的文化和歷史的一個重要窗口。
如今,在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推動下,“三月三”節已成為當地最具特色的文化節日,每年都舉行規模盛大的慶祝活動。在2019年,當地為“三月三”節準備了開幕式暨“愛與感恩”主題文藝晚會、特色民族文化及手工藝展、竹竿舞大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政府積極發揮“三月三”節作為黎族同胞優秀傳統文化載體的重要作用,是維持和促進黎族傳統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一步。
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海南陵水黎族自治縣將“三月三”節打造為全面推進民族團結創建工作重要的抓手和平臺。作為每年陵水黎族自治縣各民族同胞最為廣泛參與的大型文化活動,“三月三”節是展示海南燦爛多樣民族情懷的重要平臺,具有國家的民族政策、傳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三月三”節不僅是黎族同胞自己慶祝,還會邀請省內外各族同胞、國內外游客一同共享這一精神文化盛宴,共享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繁榮發展的成果,從相互交往中加深對中華民族的認同,“三月三”平臺為各民族“三交”作出了積極貢獻。
56個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等方面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形成一個共同體,能夠勁往一處使,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必須的。要想達到這一點,文化上的交流與認同是最有效的途徑,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是少數民族傳統節日。同時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人文化、實體化、大眾化的重要載體,在2010年國家民委提出“要充分利用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采取多種有效的形式,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促進各民族交流、理解和團結。”“三月三”節走出黎族地區,突破各民族之間界限讓各族群眾參與,現在“三月三”節已經不是某一個民族的節日而是海南省乃至全國人民的節日。近年來,由政府指導的“三月三”節以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理念,改變了從前“三月三”節封閉的狀態,增強了民族互動,促進了各族人民和諧共生;以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豐富了黎族“三月三”節的活動內容,促進黎族民俗文化的創新與發展;通過讓海內外人士的廣泛參與,也促進了對黎族民族文化的了解。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時代背景下,民族工作要以滿足各族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與落腳點,積極建構文化惠民公共服務體系,把各民族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有民族認同感的文化節目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出去,使其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黨十九大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從政府成為黎族“三月三”的完全行為人,就開始大力推廣“三月三”節慶活動使之成為文化惠民的重要形式,活動內容由地方政府統一規劃,舉辦場所在縣中心城區公共場所與各村寨,供養機制完全由財政撥款。
政府適當的支持、引導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保護有利于地方經濟的發展、民族之間的“三交”,形成民族多元化格局。“三月三”節活動不斷地匯聚了各族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并與當地少數民族傳統風俗習慣相結合,有效地滿足了各個民族同胞的精神需求,提升了各族同胞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為我國接下來的民族政策的實施贏得強大的民心支持。
“各美其美”就是中華民族文化多元一體中“多元”,強調弘揚和發展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尊重各民族文化差異,相互欣賞、取長補短,促進本民族文化發展。陵水黎族自治縣在開展“三月三”節慶活動的同時舉辦了民族書畫展、黎族文化書籍贈書儀式、第三屆黎族文化論壇等活動以及傳承和保護陵水民族風情村展示了黎族優秀傳統文化風采,提升了對黎族同胞的了解,進一步提升了各民族同胞對國家的認同。
“美美與共”就是中華民族文化多元一體中的“一體”,強調大力弘揚具有共同價值追求的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共創、共建、共享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文化。陵水黎族自治縣通過“愛與感恩”主題文藝晚會、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展、現代元素的現代歌舞表演、陵水“三月三”紅色主題系列活動等各族同胞廣泛參與的活動使各族同胞能夠相互共生、相互借鑒和相互交融。
在陵水黎族自治縣政府主辦“三月三節”之前,節慶活動條件有限,規模小,參與者較少,未能得到廣泛的關注。自政府參與后,除了黎族同胞之外,其他各民族同胞廣泛加入,各族同胞通過節日增進了了解,加深了感情。正如費孝通說中華民族是“你去我來,我來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個性的多元一體”。
“三月三”節慶活動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每年都會邀請港澳臺三地同胞、海內外華僑參加,兼具跨越海峽交流的重要意義。政府積極探索以“三月三”節為核心開展各民族“三交”的各種加強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統一的各民族同胞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以此來加強各民族同胞的共同體意識,鞏固民族團結和諧一家親的大好局面,使各民族同胞在共同參與民族節日活動的過程中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現代社會各種矛盾相互交織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同時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要求以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的角度看待問題,發揮地方政府在宣傳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積極作用。陵水黎族自治縣主辦的“三月三”節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下具有的民族傳統文化的特色,是實現各民族在文化方面展開深層次的價值溝通的重要載體,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案例為我國民族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考與路徑。
注釋
①海南省地方志辦公室編.海南省志第3卷民俗志[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