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鶴峰縣國土資源局走馬國土資源所 李天水
在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為了更好地協調人地之間的平衡性,就需要結合國土的實際空間進行合理規劃,進而更好地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融入到國土規劃中。在進行國土規劃的過程中需要將生態環境與人口用地結合起來,以此提高國土規劃的合理性。在規劃過程中出現的自然資源問題,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好相應的優化管控,進而更好地提升規劃的有效性。本文將對國土規劃過程中自然資源全要素管控策略進行分析。
新形勢下,國土規劃的第一次變革是從書本美學的規劃角度逐漸發展到后來的功能性主義。這個階段的國土規劃是自身功能進行的轉化,主要內容有對于國土規劃工作的政治、軍事等方面進行安排,在這些方面也有諸多良好的舉措和改善。
從功能主義的國土規劃到社會主義國土規劃,是我國國土規劃的第二次變革。這一階段的主要動因是人們對自身生活水平和物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國土事業的規劃更加重視,所以在國土規劃過程中,人民群眾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為國土規劃工作帶來了新的任務和目標。
第三次國土規劃改革是從社會導向轉向生態導向,在國土規劃設計中注意到了空間發展問題,包括破壞生態平衡。人類生活中所產生的垃圾會造成環境污染,生態導向的國土規劃逐漸興起,使人們在生活、工作中更加注重生態保護,為今后我國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土地資源的不合理利用是我國國土規劃空間開發中最主要的問題。由于在土地資源的利用設計方面前期規劃不夠完善,城市建設大大加快,使人們的生產得到滿足,但同時也造成了土地的浪費。如今建筑行業已經不能再繼續滿足人們的要求,所以好地段、好房子和土地的價格一直在攀升,也呈現出越來越高、間距越來越小的局面。這一狀況導致人們越來越多地對休閑娛樂場所的需求已無法滿足,同時,空氣質量也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有些地區存在土地大量閑置、耕地銳減等問題,而有些地區由于土地結構不合理,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很難達到國土規劃的最優效果。
在當前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生活污染以及污水排放量也在不斷增加,使得國土資源在規劃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工業區與住宅區之間的關聯性,進而做好相應的自然要素保護工作。在工程規劃以及交通流線設計過程中,更加需要注重對沿線區域自然要素的威脅程度。同時,其規劃將使得后期的施工導致大面積自然植被開挖,由此將使得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受到影響。現如今,生態環境作為推動我國經濟建設發展的重要基礎,在國土規劃的過程中更加需要基于自然規律,做好社會與自然要素之間的平衡,進而更好地提升自然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協調性。
國土資源規劃在我國一直受到重視,但隨著經濟發展進程的不斷推進,其在空間規劃的過程中主要依據經濟發展程度以及建設需求進行國土資源的規劃工作,由此將使得大量經濟較為落后的區域難以得到開發規劃,這將使國土資源大面積閑置,同時對于較高程度開發的區域,其對自然要素的破壞程度也相對較高。此外,國家對于城市功能空間的劃分存在交叉的地方,在此過程中尚未做好相應的自然要素維護和治理工作,將使得自然環境受到破壞,不利于維持國土資源的生態平衡。除此之外,不同區域經濟水平的差異使空間規劃輻射的力度不同,國土規劃過程中,經濟高度發展的地區面臨房地產快速發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現象,從而使空間規劃的輻射強度難以提升。但是,對于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來說,在規劃過程中更需要增加建設投資、降低空置率,所以現階段,減少土地閑置將成為土地規劃環評工作需要關注的問題之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將信息技術融入國土資源規劃工作中,可以更好地提高國土資源規劃設計的整體質量水平,使有價值的數據信息通過共享、整合的方式得到更準確地處理,從而使調查結果更加精確。其次是把GIS和GPS等信息技術結合到國土資源規劃工作中,也可以為提高信息采集的全面性打下良好的基礎。信息化使國土資源調查工作在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得以優化升級,在利用網絡技術提取和利用國土資源規劃信息的過程中,使國土資源規劃的針對性得到提高。此外,基于當前國家政策對土地資源用途的嚴格把控,更加需要借助衛星系統以及智能化技術對土地做好集中處理工作,使得國土資源規劃能夠契合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進而更好地提升國家用地結構與經濟發展結構之間的合理性。
生態環境的保護不僅是國家政府的強烈呼聲,同時也是社會各界人士需要履行的義務,在國土資源規劃的過程中切實做好環境保護工作與國土資源相協調的工作,能更好地提升土地整治的整體效益。現如今,我國雖然對日益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但對國土資源規劃理念的認識還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因此,在國土資源規劃工作中,應積極轉變觀念,基層國土資源部門應積極地把國土資源管理工作與調查設計、調查研究相結合,使國土資源規劃與現代生態環保的綠色理念相適應,為國土資源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此外,基層國土資源工作者還需要根據當前的發展情況,對國土資源規劃標準進行合理調整,以補充和完善調查報告中的不足,從而推動國土資源事業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為了更好地保護我國生態環境,需要建立相應的生態保護機制,促使我國國土資源規劃能夠與生態環境保護實現協調統一,針對國土資源規劃工作中不利于全自然要素發展的內容作出行為條例說明,進而使得土地整改工作能夠契合現代環境保護理念,同時提升國土資源規劃的整體生態效益水平。其次,為了更好地提升國土資源規劃工作的精準度,就需要通過完善的規章制度對國土資源規劃進行約束,進而使得基層國土資源部門能夠在規范化的流程下提升數據的精確性。同時,調查規劃設計工作的質量與調查工作的準確性有直接聯系,因此在調查工作中需要建立規范化的制度將責任落實到個人,使得每個人都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在環境保護上發揮個人作用。
為了更好地提升國土資源的利用效率,就需要將閑置的土地充分規劃調整,切實將城市用地與綠化用地結合起來,將有利于生態保護的治理策略融入到國土資源規劃過程中,進而使得國土資源的用地類型得到優化調整。期間還需要做好工業用地與生活用地的比例規劃,使其能夠在結構相互平衡的狀態下實現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而對于污染較大的工業區應做好相應的搬遷以及關閉整治工作,切實落實保護生態環境的規劃工作。其次,還需要要加強不同類型土地的綜合利用,比如在工廠建造區,種植除塵、防噪的植物,在小區進行綠化或小河建設等,都可以在發揮經濟效用的同時提高其生態效益。
在空間開發過程中,比較重要的一環是優化空間結構,主要是為了平衡生態、保護環境,同時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減少資源的消耗,對國土規劃空間的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國土規劃要關注城市的發展動態和人口變化,盡可能把工作落到實處,緩解城市環境污染。通過對土地結構的調整,需要對不同功能區域,如工業用地和住宅用地進行區分,以實現土地利用空間結構的優化。在此基礎上,還需要根據國土區域的發展狀況進行土地資源的盤活和功能區域的重建,使土地建設發揮對區域經濟的促進作用。城市規劃需要根據不同的環境進行規劃,通過數據的整合和分析,為城市規劃提供更科學、合理的參考數據,從而達到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的目的。
總而言之,為了更好地優化國土規劃的整體效果,在規劃的過程中就需要將規劃方案與自然資源充分結合起來,進而更好地提升規劃的合理性。在當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由此將需要做好自然資源與國土規劃之間的協調工作,切實針對國土規劃過程中的問題采取針對性管控的策略,進而為提升國土規劃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