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勾倩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作用是不斷引領中國青年積極進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樹立遠大的理想,因此應遵循馬克思主義科學實踐觀的引導,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解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模式固化、教學效果達不到要求等一系列影響教育事業發展的問題,并啟示高校應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讓思想政治教育內化于教師和學生的思想中,確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會受到新時代新媒體技術等的巨大沖擊,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展開和科學發展。
思想政治教育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中有一些教師并沒有對學生實踐主體的地位有充分的認知以及應有的尊重,致使學生的參與感較弱,也很難產生興趣[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是偏理論教育,很少涉及實踐教學,而且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決定著課程的內容和教育的方式、方法,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發生了偏移或者說是顛倒,學生成為了被迫接受知識的一方,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師的教育方式單一,通常情況下是老師在講臺上一味地講理論知識,對學生強制灌輸,學生左耳進右耳出,難以吸收消化。這種教學形式沒有給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機會,不符合學生認知形成和發展規律,難以實現促進學生全面自由發展的理想目標。
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科技的進步,催生了網絡技術并使其日益繁榮,從而使人們的活動圈子不斷擴大,活動陣地也從現實世界轉移擴展到網絡之中[2]。高校紛紛建立了官方微博以及微信公眾號,并積極發布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知識,產生一些效果的同時也帶來了相當大的挑戰。學生通過電子設備隨時隨地可以查到任何信息,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知識也可以根據學生自己的意愿選擇性地學習。學生可以在沒有跟教師接觸的情況下學到需要的知識,這種情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很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學校的作用也很難凸顯。新媒體的日益發展和成熟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產生了很大影響[3]。新媒體除了提供豐富的知識外,還會出現各種不良信息,正處于思想發展階段的大學生極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容易造成價值觀扭曲、身心健康發展受阻等問題,這樣就導致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溝通困難,學生的思想狀態也很難把握,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通常都是公共課,很多學生在一個大教室上課,教師講課很難顧及到所有學生,而期末的課程考核方式也都是應試考試,大多都是對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考核和評價,亦或是以考察的方式進行評價,很難引起學生的重視,學生大多是抱著應付考試的心態去囫圇吞棗地學習相關知識。當然這種考核方式沿用至今必定有其合理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學生學習,并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大致的學習情況,但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很難得到發揮,學生也很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學到的知識難以發揮相應的作用,對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不能發揮應有的指導作用,學生實踐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馬克思主義科學實踐觀認為人是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識的,可以依靠自身的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實現自我價值[4]。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性并給予足夠的重視,從而積極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主動性,改變事不關己的態度,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和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工作,是教師傳授和學生接受的統一,任何一方缺失都不是完整的教學活動,二者缺一不可。同時,教師也要及時地啟發學生,引導他們發現問題,進一步思考、分析問題,培養他們思考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人類的社會活動都是實踐的過程,而社會活動是群體性的活動,不是某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因此實踐活動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實踐活動的交互環境就顯得很重要。教育也是人的一種實踐活動,是人類文明發展中重要的一部分,教育者對受教育者進行指導,受教育者學到知識再教育下一代,在某種意義上,教育是一種傳承性的實踐交往活動。在這種實踐交往活動中,環境有著很大的影響力,人類在實踐活動中會有意識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客觀環境,與此同時,客觀環境也會對人的實踐交往活動產生影響,兩者相互影響、互相促進、不可或缺。所以,高校和教育者要提高對教育環境的重視程度,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氛圍,不能單一地讓人去適應客觀環境,還要積極主動地改善和創造教育環境,以確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順利進行。
知行合一很容易理解,就是認識和行動要達到高度統一[5]。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知行合一,理論聯系實踐,以實現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推動認識的目的。在教育活動中學生只掌握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充分發揮實踐的作用,用實踐檢驗知識的真理性,即不能依靠單一的考核評價方式即考試來評價教育成果,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與否也應該列入教育成果評價體系,同時要把其放在首位,不能只有理論沒有實踐,也不能只注重實踐而忽視理論教育。把握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的平衡,使學生真正理解實踐的重要性并自愿踐行,才能真正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合理化,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學生為主體,要幫助學生明確發展目標,確立發展方向,進而求得更好的發展。學校應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結合其學習目標、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和價值觀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進行正確的引導,制定學生培養發展方案,并在學習過程中盡可能提供幫助,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此外,學校應針對不同的學生類型進行針對性教學,以達到激勵其學習的目的。例如,針對理科類大學生要重點提升其動手能力,多開展實驗活動,增強其思維轉變能力,針對文科類大學生要重點提升其行政能力和學術能力,以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與此同時,高校的其他課程也要積極配合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進程,做到相互配合,營造重視實踐的氛圍,高校也可以組織各種實踐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第一,需要國家支持。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觀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國家可以出臺相關措施,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使當代大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培養其思想道德品質。第二,需要學校積極引導。大學生占據中國人口的大多數,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必須發揮學校的力量。學校要開設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前提是教師要有正確的價值觀,這樣才能正確引導學生,學校可以開設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課程,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三是學生自身要有意識,規范思想,全面認識思想政治教育,明白其發展的歷史、過程、結果,深刻了解其內在邏輯,以確保自身能正確地學習、利用、繼承和發揚,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高校要切實踐行馬克思主義科學實踐觀,重視思想文化的建設。思想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學校的形象,可以增強學生的團結意識和凝聚力,高校應首先重視營造輕松愉悅的學術氛圍,教師要善于并樂于和學生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主動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其次,學校要注重學習氛圍的形成,使學生有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同時,要重視學生價值觀的樹立,確保師生溝通順暢。其次,學校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機會,使學生自身能力得到提升、知識得到拓展,產生滿足感,學習效率就會提高,由此形成良性循環。因此,高校應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和提升的機會,可以讓學生赴國外學習交流,為思想文化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高校可以大力開展思想文化交流活動,比如知識競賽、辯論賽、文化交流實踐活動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汲取更多的知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都要堅定不移地踐行馬克思主義科學實踐觀。學校要根據我國的教育現狀轉變教學思維,創新教育方法,重視實踐教學,但同時也不能忽略理論教育這一重要基礎;教師要深刻認識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改進,同時要轉變教學思維,敢于創新,做到創新發展;學生自身要堅定不移地踐行馬克思主義科學實踐觀,作為新媒體時代的大學生,我們要勇于展示我國優秀的思想文化,發揚先輩的優良作風,同時積極與國外友人交流,借鑒西方思想中的優秀成果,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和創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