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湛江市第二十九小學 豆海湛 楊茂英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基石。聚焦信息技術融合,探索教學模式創新,是教育信息化2.0 背景下教育改革發展的迫切需要。基于多技術融合的課堂教學,對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創新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我們擬提出多技術融合環境下的“情思—體悟—慧用”體驗教學模式,力求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落實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
“情思—體悟—慧用”體驗教學模式是教師基于學生認知發展水平,針對減負提質的新課改要求,以“情思”“體悟”和“慧用”為三個關鍵環節,通過引領學生情境思辨、體驗感悟和智慧運用,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模式。情思,即是在情境激趣中生發疑問、思考辨析;體悟,即是在親歷體驗中感悟知識、掌握技能;慧用,即是在智慧內化中靈活應用、鞏固提升。“情思”“體悟”和“慧用”作為體驗教學模式的三個關鍵環節,每一環節在教學設計中都應以生為本,根據教材內容及學情創設真實或仿真的情境,讓學生“情思”,然后根據確定的核心問題引發學生的思維向深度、廣度不斷發展,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要注重親歷體驗,加強動手實踐,讓學生在做中學,在質疑辯論中明晰,在思維訓練中能力得到綜合提升。
有效構建“情思—體悟—慧用”體驗教學模式并深入實踐,無疑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之一。現以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0 課《愛心的傳遞者》(第一課時)的教學為例,具體闡析“情思—體悟—慧用”體驗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
【典型案例】
1.播放動畫片選段《小刺猬》。師導入: 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動畫片!
2.師引導:同學們從視頻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反饋:愛心)
3.師:我們的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的愛心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0 課《愛心的傳遞者》,一起去尋找愛心!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64 頁(板書課題)。
活動一:身邊之愛。1.觀看圖片合集《同學之間的互相關愛》。 請大家看一段圖片合集,看過之后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2.師:回想一下,我們其他同學又曾給過別人什么關心或幫助? 跟大家分享一下。
活動二:無聲之愛。 1.師過渡:剛剛我們感受了班里同學們之間的愛心,下面我們來尋找隱藏的愛心!讀一讀教材第65 頁閱讀角的故事。(展示粵教翔云教材)找一找,他們的愛心藏在哪里?2.師小結:我們同學的愛心真是無處不在啊!3.師:大家還發現身邊有哪些隱藏的愛心嗎? 老師給同學們看一些照片 (分發紙質照片給每個小組) 請同學們看看手中的照片(家長、老師、交警等的照片), 小組同學互相討論分享, 這些照片中哪張是你印象最深刻的呢? 為什么? 談談你的感受。
活動三:愛心你我他。 1.我們剛剛認識了很多愛心傳遞者,但還有一位愛心的傳遞者, 他是名解放軍叔叔,他的一生做了許多好事。 毛澤東主席都號召全國人民向他學習的,猜猜他是誰呢?(生:雷鋒)(展示粵教翔云教材)2.視頻觀看《雷鋒的故事》。
活動四:愛心在行動。 1.小雷鋒在行動,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讓我們把自己的愛心變成行動吧。我們也開展一次愛心活動!在我們預習的時候,老師已經通過問卷星小程序收集了大家填寫的“愛心行動”活動開展計劃表。 現在老師打開問卷星把計劃表分享給大家。
【案例分析】
在本課的教學中,多技術融合環境下的“情思—體悟—慧用”體驗教學模式得到較好的體現。本課主要設計了三個教學環節:一是“情思”環節:情境激趣,情感引思;二是“體悟”環節:親歷體驗,感悟生成;三是“活用”環節:智慧導行,內化應用。這三個環節環環相扣,循序推進,進階發展。
總之,教學模式的構建過程是創新的“引擎”,而強大的“引擎”有助于實現新教學模式的有效性。多技術融合環境下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應是創新的、高效的、富有活力的生本課堂,張揚學生的生命,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情思—體悟—慧用”體驗教學模式,適應了多技術融合環境下的新課堂改革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