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廣州市天河區龍口西小學 萬愛紅
在國家認同素養中,有一項重要的內容是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光榮傳統和歷史、具有熱愛黨、擁護黨的意識和行動。在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革命文化”題材類作品有三十多篇,為落實立德樹人具有重要作用。在部編教材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就是圍繞“革命歲月”編排了五篇課文,分別是《七律·長征》《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燈光》《我的戰友邱少云》。整個單元五篇革命題材的作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革命先烈的事跡,感受革命志士英勇斗爭、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在教學本單元時,教師不但要在教學中,也要在作業設計中自然融入革命傳統教育,下面就以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整體作業設計為例,初步探討體現國家認同素養的作業布置的有效方式。
如何在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培養學習國家認同素養?
荀子在《勸學》中曾經說過,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可見學習過程中積累的重要性。本單元四篇課文均是革命題材,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距離,要想學生在學習時能真正體會文章的內容和情感,在本單元學習前,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課前搜集積累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和視頻等背景資料,這樣才能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
例如,學生在搜集有關抗美援朝的電影時,正好不久前剛上映了電影《長津湖》,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的長津湖戰役中,在極其嚴寒的環境下,中國人民志愿軍東線作戰部隊硬是憑著鋼鐵般意志戰勝對手,取得了長津湖戰役的最后勝利。這部電影本身就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我們不但可以體會到志愿軍的不怕犧牲英勇無畏的鋼鐵般的意志,也能深刻感受到如今的國家繁榮昌盛和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文章是怎樣點面結合寫場面的”,電影《長津湖》中既有宏大激烈的戰斗場面,也有伍萬里等老兵在戰場上沖鋒陷陣的細節刻畫,堪稱點面結合的范例,學生既感受到了戰士們在戰場生蕩氣回腸的錚錚鐵骨,也體會到了戰士們為了保家衛國、關愛戰友的柔情。
有了課前這個鋪墊,學習《我的戰友邱少云》時,學生就更能產生情感的碰撞,對邱少云為了不暴露目標,任憑烈火焚燒,如磐石一般堅韌的革命意志就體會得更加深刻了。
2021 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正是給學生培養國家認同素養的好時機,六年級學生剛好學到“革命歲月”這個單元,里面都是革面題材的課文,尤其是《七律·長征》,通過學習這首詩歌,不但可以讓學生感受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還可以體會到毛澤東樂觀豪邁的胸襟以及革命情懷。
如何通過作業,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長征,從而對黨的革命歲月引發情感共鳴和價值認同呢?筆者設計了開放型作業,主要通過學生實踐,調動多種感官來參與學習,從而提高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應是語文實踐,因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
基于此,學習了本單元后,教師布置了以下作業:1.讀一讀長征書籍。2.畫一畫長征路線。3.聽一聽長征故事。4.找一找領袖詩詞。5.尋一尋身邊英雄。6.演一演英雄人物。
以上作業,同學可以選擇其中一兩項來完成,這就充分體現了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要求,更能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語文實踐過程中,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更重要的他們是對長征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體會,激發了他們傳承長征精神,爭做新時代好少年的積極性。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中提到,在教學實踐中,要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師生教學相長,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孔子也說過,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可見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本單元小探究可參考下面的報告格式:
《重溫革命歲月》小探究
一、我們探究的內容是:
二、探究的原因:
三、 我們想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探究:
四、我們的分工合作:
五、我們用到的探究方法:
六、探究的過程(包括時間、參與者、研究內容、階段性收獲):
七、我們的探究所得(收獲)
(一)觀點(收獲)1:
舉例說明:
(二)觀點(收獲)2:
舉例說明:
在本單元學習中,通過布置合作探究作業,能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在探究的過程中,革命情感自然而然受到熏陶,國家認同素養也得到了培養。
革命文化類題材作品,傳頌的是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那么如何才能用學生喜歡的方式來透徹地理解和感悟革命精神?根據這一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生比較喜歡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學習感悟。因此,在學習完這一單元后,可以創設這樣的任務情景,作為單元整體作業。
任務:講述英雄故事。
本單元我們學習了革命先輩的感人事跡, 了解了革命英雄共同的理想與信念, 新的時代我們同樣呼喚英雄精神,為實現中國夢,也有許多英雄默默為我們負重前行。 讓我們禮贊英雄,學習英雄。請選擇你最喜歡的英雄,講講他們的故事吧!在班級開一次英雄故事會, 評選出全班講得最好的一名同學, 老師頒發“革命故事宣講人”獎狀。 也可以制作短視頻。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先搜集有關素材,然后把素材整理好,拍攝好短視頻,上傳到班級群,也可以分享到微信視頻號和抖音, 通過自媒體傳遞英雄精神,傳播正能量。
這個作業設計,通過學習任務的方式,讓學生用口頭表達英雄故事,和英雄產生共鳴,內化英雄形象,從而達到認同英雄、學習英雄的單元學習目標。
結語:革命文化題材課文在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培養學生國家認同素養,實現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中有著重要而積極的意義,因此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搭建學習支架,創設學習任務,設計開放、合作、探究型作業,這樣才能真正落實語文要素,讓革命精神根植于學生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