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中山市黃圃鎮中學 廖小冬
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信息化教育是集合了聲音、圖像、文字的立體式教育方式,美術作業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果是課堂向外延伸的重要途徑,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如何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讓美術作業更有意義?如何設計美術作業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
信息技術的融入,可以從文字、聲音、圖像立體的表達方式,豐富課堂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創意美術字》這堂課為例,現在大部分教學班配備了教學一體機,學生都配備自己的平板電腦,教師可選擇的教學手段也層出不窮,課前教師事先錄制微課,在教學前先發布教學內容,課中利用教學白板和動畫演示分析講解課堂重點內容,并讓學生用平板完成組字游戲,課后將學生作業發布到班級網絡鏈。信息技術打破了課堂時間限制,把形、聲、光、色融為一體,美術課堂效果大為改觀,學生可以自己在網上尋找關于創意美術字的素材,豐富拓展本節課的學習,加深重點難點的理解。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容易被調動起來,“成功的教育不需要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有了高效的美術課堂知識作為基礎,美術作業效果自然會事半功倍。
美術課堂注重開發發散性思維、創新意識的培養。現代信息技術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打破時空的限制,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知。例如,在學習《悉尼歌劇院》時,學生可以登錄網站,加強視覺體驗,加上視頻介紹、文字解說、攝影作品等大量的信息的接收后,教師再適當引導,鼓勵學生們展開想象力,再布置創新性作業:重新設計伍重先生的悉尼歌劇院設計稿;通過收集素材——審美分析——方案構思——藝術表達,作業異常豐富多彩,所教授的12 個教學班的600 多名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想象、去發揮、去創造。
美術是一門感受性很強的學科,作業設計還需要根據學生美術素顏差異設計不同要求的作業,關注個性差異,因材施教。
在《創意美術字——禁煙主題設計》這一課中,筆者嘗試用智慧課堂的方式推進。作業設計環節是整堂課的主旋律:教師先將學生分成八個小組,通過網絡發布微課,提前一周發布作業,每個組的作業形式要求不一樣,他們有一周的時間進行思考和想象,設計創意稿圖;課中師生一起分析研究美術字幾種創意方法后,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認真分析每個人的創意稿圖,相互啟發,互相補充,取得創作共識后,集思廣益,學生再進行調整改正;然后每個小組選出一份最具代表性的作業,通過各種美術形式,大家一起分工合作完成;最后作業展示時,扇面組、快遞盒組、文化衫組、彩旗組、信封盒組的作業都非常出色,一部分課堂美術作業直接可以拿出校園,為禁煙宣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開放化和學科融合是信息化環境下美術教學的突出特征之一,美術教育和其他學科融合,以美育智、以美育德、以美健身,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美術學科跨學科作業不僅是美術與其他學科交叉,更是精神上的滲透和孩子們思維的融合,形成全新開放的格局。在學習《基礎素描》時,單純用線條來表現透視的結構素描,這個知識點比較抽象,部分同學無法形成立體概念。后來教師通過信息查找,發現數學里的《立體幾何》跟結構素描知識點相互補充。因此,教師先從數學角度講解正四面體和棱柱,再一起對比分析素描基礎里的透視知識,用結構素描的方式畫出正四面體和棱柱,強調用不同的線條來表現空間,一下子一目了然了。
信息化教育,在技術手段上更容易突破,教師設計作業時,可以多嘗試美術與語文結合、美術與陶藝結合、美術與創客結合、美術與音樂和自然科學結合,以美術學科為主體并滲透其他學科內容的學習,引導學生學會發現、探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種跨學科的美術作業,可以彌補美術學科自身的不足,也能關注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社會文化資源等,拓展視野,促進學生藝術能力與人文素養的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
美術科的作業,涉及到的工具材料非常的復雜繁瑣,不同的畫種用不同的材料工具,這給美術課堂帶來不少的麻煩,也給家長增加了經濟負擔。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繪圖軟件的介入,徹底打破了材料限制。入門級的幾何畫板、Paper 53、Line brush、繪畫大師等繪圖軟件簡單,易操作,可以滿足日常美術課堂需要,甚至比起傳統的架上繪畫來,速度還更快,無形中提高了學習效率。
由于經歷不同,家庭環境的不同,文化底蘊的不同,學生對美的感受也有所不同。作業也需要教師認真批改,作業更需要展示,督促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改進,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學生們通過不斷地創作,稚嫩的作品得到了同學、老師、家長和社會的認可。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學生的作業呈現有以下幾種常見方式:
(1)課堂作業點評,教師可以用稀沃一體機將作品展示到銀幕上,突出點評、鼓勵,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作能力。
(2)班級網絡平臺展示,利用讀書郎學習平板,學生可在自己的平板電腦上欣賞到所有同學的作業,教師可開放平臺留言功能,孩子們可以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疫情期間關于抗疫主題的宣傳畫作業,在班級平臺的展示效果就非常好,受同學們歡迎。
(3)各種社交平臺展示,微博、美篇、抖音粉、微信朋友圈、各大視頻網站等等。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充分為學生服務,優秀的作品,鼓勵學生上傳至網絡,讓學生在更大的平臺展示自己,也讓學生作品直接跟世界對話。日積月累,孩子們能夠感受到怎么樣的作品才是受人歡迎的,慢慢培養出一種適應時代潮流發展的思維方式。
(4)紙質化作品展示,將作品打印出來,在校園里展示;參加各類比賽、征稿,促進學生進步,增強自信心;亦可以裝訂成冊,方便存檔和研究。
總之,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技術與學科融合,使美術作業的設計、批改、展示等方法更加多樣,課堂更高效,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厚,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促使學生主動表達自己的美術見解,更加大膽地嘗試美術創作,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