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金沙小學 梁歡意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合唱逐漸成為人民群眾生活中的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動,全國涌現出了許多合唱的機構與隊伍,不斷提升著我國國民的合唱技巧與音樂知識儲備,除了本國自行發展之外,隨著國際交流的逐漸頻繁,國內外的音樂合唱交流也不斷增加,在國際課程教學中,合唱多聲部的教學也越來越被重視,擁有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因為小學生年紀較小,還未形成一定的歌唱能力,且大多數學生的識譜能力、音準概念及發聲方法都處于比較薄弱的階段。所以筆者選擇用聲勢節奏輔助合唱教學,既簡單生動又好操作,讓學生們能夠親身體會多聲部最終呈現出的良好效果
如:歌曲《榕樹爺爺》的教學
播放歌曲引子,引子中的一個聲部生動的模擬了孩子們的熱情呼喚,另一聲部則以下行二度的音調和襯詞“呣”,模擬了榕樹爺爺親切的回應。筆者扮演榕樹爺爺,跟著音樂設計動作,模擬孩子們正在跟著音樂熱情呼喚“榕樹爺爺”,學會演唱歌曲后,在尾聲部分聲部互換,加入動作再次表現榕樹爺爺與孩子們依依惜別的感情,既簡單明了又生動形象。在歌曲學習過程中,筆者將學生分為兩部分,引導這兩部分學生學控制音量,相互配合,最終呈現出立體和諧的合唱效果。
《音樂課程標準》在課程內容中指出: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進行以開發學生潛能為目的的即興音樂創編活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合唱能力,為歌曲加上伴唱聲部,對曲譜做適當的二度創作,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如《母雞叫咯咯》是一首活潑有趣的德國民歌,歌曲的節奏規整,旋律巧妙地運用同音反復和小跳、重復和變化重復等手法形象、有趣地模仿了母雞生蛋的啼叫聲。歌詞還生動地描繪了母雞生蛋時“脖子伸伸、兩翼撲撲”的高興樣子。針對此時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善于模仿的特點,讓學生在玩中體驗、玩中學習、玩中創造,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筆者在執教中,發現在多聲部教學中,學生在演唱時很容易變成一個聲部,原因是學生只熟悉自己演唱的旋律聲部,對對方的旋律聲部不熟悉,所以在演唱的時候總是照著自己熟悉的方向去唱,導致最終變成一個聲部。因此,筆者通過紅花綠葉的比喻,采用問答方式進行教學。
如學習歌曲《校園小戲迷》時,在學完歌曲后筆者這樣設計多聲部表現教學:把學生分為男女兩組分別扮演生和旦,玩個紅花綠葉的游戲,男生扮演紅花,先登場,隨音樂,做簡單的“生”的臺步與亮相動作,跟唱男生的部分,唱完后停下來,綠葉組登場,女生隨音樂,做最簡單的“旦”行走步與“亮相”的動作,對方演唱時,另一組學生停下來聆聽,然后,兩組學生換過來演唱旋律聲部,體驗對方的旋律,最后在男女合唱部分雙方共同登場展示自我。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告訴學生,在生活中,紅花綠葉各有各的閃耀,或許一時我們不是主角但生活總會給我們一個閃耀的機會,只要你已經準備好。游戲結束后,兩個聲部合起來演唱達到了音量音色和諧統一的效果。
多聲部教學猶如紅花和綠葉的比喻,綠葉襯托著紅花之美,紅花也點綴著綠葉之光。在生活中,紅花綠葉或許在在職能上有所不同,但在平凡的崗位上都有屬于自身的魅力。
1.采用科學方法,提升演唱效果
首先,學生應當學會正確的唱歌姿勢。合唱中,在歌唱的時候,整個身體一定要維持微微緊張的狀態,面部要維持微笑,下巴要向后收,使用腰腹部位發力,在站姿合唱時,雙臂應該保持自然下垂的狀態,手和腿都應該處于放松的情況,臀部向上提起,整個軀干與頭一定要保持平穩,下巴上后收起。在歌唱的時候,上述身體部位都應該保持緊張。而在坐姿的合唱當中,歌唱的學生應當只坐在椅子的前半邊,雙腳向后收起,這樣才有利于保持緊張的姿態,唱出優美的旋律。
其次,學生應當了解歌唱時的氣息控制。使用腰腹部進行呼吸發聲,要吸入大量空氣,但呼出時應當保持綿長的氣息,并且能夠持續比較長的時間,避免憋氣。
第三,學生應當掌握正確的起聲和發聲的訓練。在合唱演出的過程中,聲音是否整齊是其中的重要評判標準,如果在起唱部分不能做到整齊,最終呈現出來的整體音色就會出現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鍛煉學生的發聲氣息,維持正確的發聲狀態,學習到發聲的相應技巧。
第四,學生應該學會口腔共鳴的技巧。要想唱出圓潤動聽的旋律,除了正確的發聲氣息控制以外,還要鍛煉學生在歌唱的時候能根據音調旋律的音區不同對自己的共鳴進行調整,保持亮麗的音色。
2.選擇合適作品,提升學生興趣
在選擇作品的過程中,應當充分顧及到學生們的年齡情況和嗓音變化,并不要為了提升難度故意選擇一些有難度但并不適合學生演唱的歌曲。這些歌曲更適合成人而非學生,對于嗓音的硬性要求是當前學生很難達到的,在這種情況下強行學習演唱,只能呈現出效果較差的合唱演出,并且這樣不合適的練習也會對學生的嗓音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而且一些年代比較久遠的歌曲,學生可能比較缺乏興趣,沒有唱這類歌曲的積極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選擇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曲目,提起學生的演唱興趣。
小學是人生啟蒙的階段,而音樂藝術是素質的重要奠基石。在這個階段,合唱教學有其必要性,在這個階段進行合唱教學可以大幅度提升學生對音樂基礎知識的積累,并且初步培養自身的音樂表現力,并且由于多聲部的訓練特點,合唱教學還有利于學生之間相互了解,鍛煉交流配合的能力。因此,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小學多聲部合唱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通過更加富有趣味性、創新性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教學,讓學生掌握多聲部相互配合表現的演唱手法,最終學好多聲部演唱,提升個人綜合能力,并且在合唱中找到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