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廣州市海珠區曉港中幼兒園盛景分園 潘毅碧
我園立足于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生活認知、興趣愛好、技能掌握等方面,教師與幼兒共同創設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等,讓幼兒在生活區自主游戲中感知、體驗、實踐,玩中學,學中玩,從而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具有一定勞動能力。
我園大班生活區的創設從幼兒的興趣點出發,來源于幼兒生活,貼近幼兒生活,不斷延伸,不斷拓展生活區的游戲和探索空間,讓幼兒在較大空間的生活區中進行自主游戲,從而萌發愛勞動的意識。
如大一班的生活區以“植物生態”為主題,創設了生活區游戲活動——“顏植所”,幼兒在自主游戲活動中,充分利用園內的種植園,根據幼兒興趣愛好不斷拓展出悅木舍、匯美舍等一系列生活探索游戲。大二班的生活區是以“生活美食”為主題的“細工坊”,將各種自然物與教室整體環境相融合,一起創設了“茶顏悅色”“五谷磨坊”“新心面語”等小角落,供幼兒自主游戲。大三班的生活區以“綠色環保生活”為主題,創設了生活區游戲“智能館”,基于自己的生活經驗,幼兒又開展了“奇思妙想”和“妙手生花”的等生活探索游戲。
生活區是幼兒園區域之一,是幼兒日常生活的中心縮影,但大班級生活區的空間不僅僅局限于單一的區域,還根據幼兒興趣,游戲推進,不斷拓展、延伸出“區中區”,實踐、操作、勞動的氛圍濃郁,幼兒在足夠的空間內自主地活動和勞動,從而萌發勞動的意識。
班級生活區自主游戲的開展,要根據幼兒的興趣、游戲的推進,適時投放合適的材料,便于幼兒操作,激發幼兒參與勞動的興趣。
如大二班因一個孩子帶回家鄉特產柚子引發探索——“好香”“我想吃了它”“柚子怎么打開”“柚子可以變成什么”“柚子果汁好好喝”,繼而產生以“生活美食”為主題的生活區。幼兒積極主動和老師一起收集各種蔬菜水果、堅果豆類、茶類、面粉、調料等常見的生活材料,收集勺子、碗、榨汁機、搟面工具、石磨等常見工具,并適時投放到生活區,讓幼兒自主地運用生活用具,親身體驗與食物互動,動手操作,操作過程中的壓、搓、搟、磨等流程,非常適合大班幼兒。幼兒在自主游戲活動中積極探究豆、面粉等可探索性強的生活、自然物,玩得不亦樂乎,進一步激發和保持了幼兒游戲和勞動興趣。
教師根據幼兒發展需要,及時投放合適的游戲材料,供幼兒在游戲中自主取放、自由使用,讓幼兒在操作中學到知識,在游戲中增強生活體驗感,激發勞動的興趣。
多給幼兒游戲、操作、學習的自主時間,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如大二班的“生活美食”的生活區游戲活動,當老師把面粉、各種生活調料、搟面工具等材料投放在生活區時,孩子非常感興趣,具有強烈的操作欲望。他們在討論著:“面粉加上水,揉成面團,可以制作蛋糕。”“我媽媽用面粉加水,搓成餃子皮,用來包餃子。”“我媽媽用面粉做成包子。”等,回憶媽媽如何地制作包子、包餃子的勞動情景。他們互相分工,有的孩子在桌面上鋪上墊子,有的孩子圍上圍裙把面粉倒在碗里,有的孩子盛水,大家有模有樣地參與勞動。在生活區的游戲中,孩子們體驗到父母勞動的辛苦,也體驗了勞動的樂趣。
為孩子提供充足的生活區游戲時間,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體驗勞動的樂趣。
生活區的游戲活動來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教師積極地把勞動教育融入生活區的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勞動技能。
我園以《指南》為核心,充分挖掘元宵、清明、端午等傳統節日的文化精髓,將民間游戲融入生活區,讓幼兒通過操作、勞動來了解和學習,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塑造幼兒愛勞動的美好心靈。根據不同節日活動要求及孩子興趣,在生活區投放合適的材料,讓幼兒在生活區中學習制作元宵、制作香包、包粽子、包餃子等與節日相關的內容,通過生活區的自主活動,不但可以親身體驗到節日中濃濃的傳統文化故事,還能對勞動也有了更多的體驗和實踐。
大一班教師借助園內生態園,把生活區外延到戶外,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點,在春天時節,開展了“顏植所”自主游戲,進行“悅木舍”“匯美舍”等生活探索小游戲。讓幼兒在原生態、真實的環境中自發游戲、自主探究、自由創作,自主體驗勞動。
教師在生態園中提供小鐵鍬、小鋤頭、小鏟子、噴水壺等常用的勞動工具,讓幼兒在固定的時間內給班級的種植地翻土,種下蘿卜、青菜、番薯、土豆等蔬菜和糧食,大家還互相制定整理菜田和澆水的時間。到了收成的時候,教師帶著孩子體驗拔蘿卜、拔番薯、收割青菜,讓幼兒充分地融入勞動過程,感受到勞動的辛勞。
面對即將畢業的大班幼兒,我園在《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指引下,通過多種活動不斷夯實幼兒銜接的專業能力、勞動能力,開展適應孩子發展特點的幼小銜接活動。
1.營造“我要上小學”的氛圍。在班級主題墻和生活區中,展示“走進小學”“我的小學”“我會收拾書包”等活動內容。教師通過觀察幼兒的游戲情況,提供不同的小學用品,如文具、紅領巾、書包等,便于幼兒在游戲中自主探索、自主勞動。教師在觀察到幼兒在小學游戲中會使用沙漏,又為其提供計時器,讓幼兒對時間有更好的把握。
2.體驗“我是小學生”活動。對小學生活充滿向往,有上小學的愿望,是幼兒開啟小學生活的情感動力,培養幼兒勞動能力,是幼兒重要的入學準備。孩子們通過閱讀繪本、觀看照片,初步了解小學的環境設施與小學生的學習生活。孩子在生活區中模擬小學課堂,有的扮演“老師”的角色,有的扮演“小學生”的角色,他們在模擬課堂中,學習自己系紅領巾、收拾小筆袋、整理書包,通過真實的情景,提供幼兒勞動的機會,讓幼兒學習完成小學生的要求,提高勞動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