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于中國化工報)
中化新網訊12月8日,中國工業防腐蝕技術協會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宣布,由中國主導、引領制定的ISO23123《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通用要求》、ISO23222《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風險評價》及ISO23221《管道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通用要求》3項國際標準,11月3日經國際標準化組織(ISO)164個成員國投票通過批準向全世界發布,目前已正式出版。
國際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標委會代表、中國工業防腐蝕技術協會副會長李濟克表示,這3項國際標準立足于全球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領域全局的高度,集全球腐蝕控制領域研究和實踐之大成,是具有整體性、系統性、相互協調優化性、全面綜合程序性的標準。
據介紹,由于涉及行業眾多,各行業腐蝕工況條件的差異又是決定或影響腐蝕能否控制得住的重要因素。為確保通用型標準的制定合理科學,3項標準均由腐蝕問題典型、突出的若干行業單位聯合主導制定,求取最大公約數并最終順利完成。李濟克表示,對國內腐蝕控制行業而言,3項標準的制定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在經濟發展上要彎道超車的戰略思想,并將為打贏三大攻堅戰(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保衛戰(藍天、碧水、凈土)保駕護航。
據了解,中國工業防腐蝕技術協會對國內外3000多例因腐蝕引發的質量安全案件進行反復剖析總結,形成了“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理論研究、應用和標準化”創新成果。在標準層面,提出了立足全局高度,總攬、引領、統籌、協調、制定出腐蝕控制領域國際標準,建立共同的行業語言。2016年6月,國際標準化組織批準成立國際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授權中國擔任秘書國,中國推薦美國為主席國,由中國工業防腐蝕技術協會承擔秘書處工作,同時承擔國內技術總對口,并且代表國家以積極成員國(P國)身份參加本領域的國際相關活動。我國腐蝕控制行業由此一舉邁上腐蝕控制領域全局性的協調總攬、研究制定國際標準、建立行業共同語言的國際引領地位,取得了國際市場話語權和制高點。
該成果主要貢獻者、協會主席團主席、國際ISO156/TC/SC1中國專家組駐會組長任振鐸認為,當前最迫切的是參考國際通行做法進行立法,對多種設備強制實施陰極保護。“我們已經落后國際50年了!”他介紹說,美國1968年頒布的管道安全法就明確規定管道防腐必須施加陰極保護,1988年又立法對地下儲油罐提出同樣要求。日本、歐盟國家也很早就出臺了類似法規。他表示,應將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核心標準、主導標準列為強制性標準,并實施相關立法,以推動安全生產和綠色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