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君
“沒想到我進院的時候神志不清,出院的時候都能走了,太感謝你們康復團隊了!”經過一個多月的康復治療,日前,家住連云港的遲先生從江蘇省人民醫院康復醫學中心重癥康復病區順利出院,看著眼前如同正常人一樣的遲先生,誰也想不到,一個多月前的他,竟是一名無法言語、不能自主行動且意識不清的重癥腦出血患者。
現年55 歲的遲先生平時身體自覺健朗,除了家族遺傳的血壓高,從來不煙不酒,也很少吃藥打針。然而,去年7月,遲先生在工作時突發胸痛不適,做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發現左前降支、左旋支及右冠狀動脈均有堵塞病變,醫生當即為其放置了5枚支架,術后胸痛緩解,但稍微活動便覺勞累不適。
沒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8月18日,遲先生熬夜打牌后感到頭暈頭疼、行走不穩,左側上下肢逐漸無法自主活動,當地醫院確診為右側基底節腦出血。22日,遲先生病情急劇惡化,呼吸困難、意識喪失,氣管切開后予以呼吸機輔助呼吸、鼻飼進食,后又并發了肺部感染。經積極搶救治療,9月初遲先生逐漸恢復意識。
接連的病痛使遲先生的身體一蹶不振,精神萎靡,和家屬無法溝通,痰多但不能自己咳出,吃飯只能靠鼻飼,不能獨立坐站,左側肢體僅可見少許自主活動,大小便均不能正常排出。
“命是保住了,可整個人廢了啊,這可怎么辦呢?”遲先生愛人很是迷茫。經病友介紹,9月16日,遲先生入住江蘇省人民醫院重癥康復科,踏上了康復的旅程。
入院后第一天夜里,遲先生躁動,不顧家屬阻攔拔掉了鼻胃管,白天精神萎靡不振,各種康復治療均不能配合,經重癥康復科主任陸曉主任醫師調整藥物治療方案后,遲先生逐漸配合康復,但此時他還需持續吸氧,只能在床上、床邊進行康復訓練。
陸主任帶領康復治療團隊,包括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作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等,在詳細評估其功能情況后,制定了運動療法、心肺物理治療、作業治療、吞咽治療、理療等相結合的個體化綜合康復治療方案。“患者2 個月前冠狀動脈才放過支架,腦出血發生之前就存在心肺耐力下降,目前最重要的是強化心肺康復,通過腹式呼吸、呼吸控制、氣道廓清等提高患者的攝氧能力和心肺耐力;肢體功能訓練的強度依照病人的耐受能力來制定?!标懼魅握f。
隨著治療的循序漸進,到9月24日,遲先生已能持續不吸氧6~8 小時而無不適癥狀;9月30日,遲先生自己能從氣切套管處咳痰,大小便能自己解,且能獨坐、獨站,在物理治療師少量輔助下邁步。也是在這一天,心肺物理治療師為其佩戴了說話瓣膜,白天嘗試不吸氧。“我能說話了!”遲先生很是激動。
10月13日,簡易肺功能評定提示,遲先生肺通氣功能已恢復正常,在管床醫生、言語治療師的配合下,遲先生終于拔除了鼻胃管,可以自主吃飯了。此時,他已經可以在沒有任何輔助的情況下上下樓梯了。“我能自由活動了,太好了!”遲先生說。此時,距離他發病后偏癱,還不到一個月。
“雖然我可以走了,但稍微活動多一下,就會覺得很累,氣喘吁吁?!边t先生表示。對此,陸曉主任醫師指出,遲先生這種情況比較常見,“雖然肌肉力量恢復了,但肌肉耐力還沒恢復,而且遲先生有冠心病,心肺耐力下降也限制了他的活動強度和活動時間,還需要進一步訓練”。
出院前,陸主任團隊給遲先生制定了有氧運動處方,讓遲先生回家后按照處方繼續進行運動訓練,以便在安全前提下提高其心肺耐力水平。
“運動處方和藥物處方一樣,都是醫生根據患者病情開具的,藥物處方讓患者回家吃藥,以緩解或穩定病情;運動處方讓患者回家運動,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陸主任說。
據了解,江蘇省人民醫院康復醫學中心是國內成立最早的運動與康復醫學中心之一,目前設有心臟康復中心、呼吸康復中心、腦康復中心、脊柱脊髓康復中心、腫瘤康復中心、女性康復中心和兒童康復中心七大亞中心,已建立了以病人為中心、以多學科高級專家組為依托的多學科團隊合作診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