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過阿壩多次,每次都在不同的季節,從不同的方向進入的。每一次去都有不同的風景,帶回來的也是不同的感受。
記得第一次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從廣元出發,經青川,到九寨溝,那時九寨溝縣還叫南坪縣,由于路況較差,交通不便,我們還在南坪縣委招待所住了一晚上。隨后兩次是從綿陽的平武和北川到的松潘和茂縣,目的地是黃龍和松坪溝景區。2019年國慶前夕,省上組織“新時代新長征新川警”采風活動,我們從甘孜州的丹巴縣進入金川,到了馬爾康、紅原和若爾蓋等地。
2022年,陽春三月,省上組織“守護我們的家園”阿壩行采訪活動。出發前,阿壩的朋友告訴我們,根據阿壩州的疫情防控要求,行程碼一定要是綠的,一定要做48小時內的核酸檢測。這個在進入阿壩州和以后的行程中得到了印證。當我們的車子行駛到理縣桃坪收費站處,遠遠地就看到長長的車隊停下來接受檢查。
三月春風暖,春光無限好。進入理縣,山上的野櫻花正迎春怒放。野櫻花盛開的山谷下邊,汶馬高速公路橫穿而過,車子一路北上,置身其中,猶如沐浴“櫻花雪海”,呈現“車在景中行,人在花中游”的畫面。眼下,成都平原已經百花盛開,春風蕩漾,格外迷人、絢爛。離成都平原很近的理縣、汶川、茂縣也迎來了花季。但過了米亞羅,再往里面行,天氣變得漸漸有些寒冷,隱約還能看見高山上的積雪。
紅原縣刷經寺,平均海拔3300米,是我們到的第一站。過了刷經寺,后面的行程基本都在海拔兩三千米的高原游走。一到高原,高反就成了我們需要面對的困難,第一天隨行的新華社記者小劉就出現了身體不適的反應。
刷經寺是個小鎮,不是一座寺廟,它是紅原縣的南大門,地處阿壩州的腹心地帶,國道248線貫穿全鎮,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區。刷經寺鎮所在地古時長期為梭磨土司官廟所在地,因大量印刷經文,故得其名。20世紀50年代初,四川省藏族自治區(即今阿壩州)設治在刷經寺,時間長達四年,刷經寺也成為阿壩州首任州府所在地。
紅原縣名,是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的,意為紅軍長征走過的大草原。1935年6月至1936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長征路過紅原,經過刷經寺。爬雪山、過草地、越沼澤,歷時一年零兩個月,經歷長征中最為艱難的歲月,這片草地深印著紅軍的足跡,鐫刻下中國革命史上那段最為艱難、最為悲壯的征程。在這片草地上留下了“金色的魚鉤”和“七根火柴”等動人的故事,也留下了許多紅色革命遺址。
刷經寺鎮,為高山峽谷向高原草場的過渡地區,屬農牧業過渡地帶,是紅原縣唯一的農業區。轄區原始森林密布,生態環境良好,是羊肚菌、牛肝菌、松茸等菌類的重要產地,還生長著蟲草、紅景天、川貝等中藥材,是紅原縣野生菌類、中藥材的主要交易場所。刷經寺場鎮不大,人口不多,國道248線穿過場鎮,以前路過刷經寺,國道兩旁全是餐館和小賣部,消費群體主要是游客和過路的貨車司機,現在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加之旅游淡季,鎮上沒有游客,兩邊的店鋪也沒開門營業,場鎮顯得格外安靜。
在刷經寺,我們主要采訪紅原縣公安局刷經寺派出所治安卡點的民警和派出所所長劉喜。
刷經寺派出所,是全國公安優秀基層單位、全省公安機關“最強支部”,曾經榮立集體二等功,是全省公安機關成績突出的標兵集體。
派出所二樓會議室的一面墻上是原紅原縣森林公安局刷經寺派出所所長阿真能周的先進事跡和工作圖片,以及他獲得的榮譽: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中國青年五四獎章。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阿真能周主動請戰堅守防疫卡點,頂風冒雪在一線連續奮戰43天。3月15日,他在通宵執勤后因突發疾病,犧牲在疫情防控一線,年僅30歲。
所長劉喜說,緬懷英烈是為了堅守,銘記英烈是為了繼承。阿真能周是我們的好兄弟、好戰友,是我們的學習榜樣,他的忠誠堅守、無私奉獻,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劉喜的家在成都,妻子與他是松潘老鄉,在成都一家機關幼兒園工作,女兒9歲,在成都一所小學讀書。為了疫情防控和春節安保工作,劉喜從臘月二十八開始一直戰斗在崗位上,新春佳節是跟戰友在卡點上度過的。
劉喜說,從警多年來,已經習慣了,只是有些對不起家人。刷經寺,作為紅原縣的南大門,守好了這個大門,就是阻斷了疫情進入紅原的通道,作為一所之長,自己深知肩上的重任,也容不得半點懈怠。
梭磨河,是流經刷經寺派出所外的一條小河。藍天白云下,蜿蜒流淌的梭磨河,宛如鷓鴣山山神手中舞動的彩帶,穿過峽谷由北向南奔流而下,靜靜地從刷經寺流過,也靜靜地述說著刷經寺派出所民警一個又一個忠誠履職、打擊犯罪、為民服務的愛民故事。
午飯后,過壤口,我們到了下一站——黑水。
黑水縣是紅軍長征路過的地方,其紅色文化悲壯厚重,有著名的“蘆花會議”會址,紅軍在此翻越了達古雪山、昌德雪山和雅克夏雪山。1935年6月至1936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曾三進三出黑水,9萬人在黑水駐扎休整150天。在紅軍最困難的時期,黑水人民為紅軍籌糧、熬鹽,提供大量的羊毛、牛毛、畜皮、獸皮等御寒物資,黑水人給紅軍當向導幫助紅軍成功翻雪山過草地,從這里北上走向勝利。
黑水最著名的景點達古冰山,位于黑水縣蘆花鎮三達古村境內,海拔最高5100米,是一個集冰川、雪山、森林、野生動物、草甸為一體的自然生態旅游區,是鑲嵌在四川省阿壩州大九寨國際旅游區上的一顆明珠。
我們此行主要采訪黑水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他們常年累月無論刮風下雪,都穿梭在大山森林之中,攀爬在高山崖壁之上,打擊各類涉林涉野違法犯罪行為,守護著這一片綠水青山。
我們跟隨森林警察大隊的民警進入冰川峽谷,路過一個叫“金猴海”的海子,山上有許多猴子,三五成群下山向過往行人要食物。近幾年,由于加強了自然保護,山上的野猴逐漸增多,這些猴子一見到人,也不陌生,沖著人群要吃的。
藍天白云下,金猴海湖水湛藍,遠方的達古雪山和近處的樹倒映湖中,顯得渺然媚雅。海子很靜,湖面水波不興,清澈如鏡。海子處于重巒疊嶂的山谷之中,周圍是高大的松樹,樹下苔蘚鋪地,古態盎然。
黑水縣動植物資源豐富多樣,是我國動植物的基因庫之一,更是成都平原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生命線。現有紅豆杉等珍惜森林植物95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絲猴、扭角羚、羚牛等10種,林草覆蓋率達82.3%。春暖花開,各類野生動物逐步進入繁殖期,活動頻繁;天干物燥,正值森林防滅火工作關鍵時期。黑水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民警也加大了巡山巡查力度,對轄區各類野生動物繁衍、棲息地及林區內破壞森林資源違法行為進行巡防巡護檢查,對野外違規用火進行管控、火案進行查處。
在洛格斯神山山腳的河谷之中,有一處野生動物的通道,森林警察需要前往查看有沒有人在那里安置獵捕工具。他們常年在崇山峻嶺之間巡護,就算被大雪覆蓋的地方,也能憑借經驗辨別方位,避開危險路段,前行到達目的地。即使這樣,巡護之路仍然充滿危險,道路崎嶇難行,雪地上留下一串串堅定的步伐和腳印……黑水縣有我國目前開發并已開放的面積最大、景觀最壯觀、享有“八十里畫廊”美譽的彩林,還有全世界最年輕的達古冰山。為了這片綠水青山,黑水縣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隊民警們穿梭在高山村寨、茫茫林海或風雪牧場之中,翻山越嶺,風餐露宿,踏遍了黑水的山山水水。紅軍長征時翻越過的雅克夏雪山、昌德雪山和達古雪山都留下了他們巡護的足跡。
離開黑水,歷經一天路程,我們到達松潘。聽聞我們到了松潘,松潘縣古城派出所副所長肖德云早早地就在古城北門等待我們。
松潘,古名松州,是歷史上有名的邊陲重鎮,也是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松潘自公元前316年秦滅蜀后設立湔氐縣,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一百多年前,英國著名的植物學家歐內斯特·亨利·威爾遜先后五次到中國進行植物考察,四次到達松潘,他為松潘的人文風情,自然風光,民族文化所癡迷、陶醉,留下對松潘的愛慕之言:如果命運安排我在中國西部生活的話,我別無所求,只愿能夠生活在松潘。
松潘的美麗景色很多,除了以彩池、雪山、峽谷、森林的“奇、絕、秀、幽”等自然景觀著稱于世的黃龍風景名勝區、牟尼溝風景區外,還有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和毛兒蓋會議遺址等紅色景點。行走在松潘,不僅為這里的高遠和純凈所感動,更為這里的清新和絢麗所震撼。我想,或許正因為他的美,才令英國植物學家為之癡迷、陶醉。
在松潘美麗的風景后面,這些年來,總有一群人,為了這片土地,一直默默無聞地犧牲奉獻著,他們就是阿壩警察,肖德云就是這群警察中的一個典型代表。為了保護好這座古城,為了服務好南來北往的游客,肖德云和他的同事常年累月戰斗在一線,舍小家顧大家,從事巡邏、接處警工作,天天與轄區群眾打交道,做好法律宣傳工作。2019年年底,他被評為全省公安機關“最美警察”。
從九黃機場采訪完后,我們到川主寺的一家酒店午餐。
川主寺,位于松潘縣城北郊,為川西北高原第一重鎮,同時又是連接黃龍、九寨溝、紅原、若爾蓋等風景區的樞紐,是“黃龍—九寨溝”黃金旅游熱線上的必經之地。20世紀90年代初,我曾從廣元到阿壩,旅游完九寨溝后到黃龍,在川主寺住了一晚上。那天晚上,天氣寒冷,我們在一個藏家樂第一次吃牦牛肉、喝酥油茶,牦牛肉勁道味美,酥油茶鮮香濃郁。在高海拔寒冷的夜晚,簡直暖和極了,一生難忘。
以后,我也曾多次經過川主寺,看見到處都是酒店、旅游客車和游客,與現在無人形成鮮明對比,都是疫情惹的禍。當地酒店一名工作人員說,大家都期望快快回到正常生活,或許在“五一”“十一”黃金大假期,川主寺將再次迎來旅游高峰。
若爾蓋,是我們阿壩之行的最后一站。
若爾蓋縣位于阿壩州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是阿壩州面積最大的縣,有“中國最美的高寒濕地草原”和“中國黑頸鶴之鄉”的美譽,若爾蓋縣熱爾大草原曾被《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的濕地”。
上一次到若爾蓋是三年前,正值國慶節,若爾蓋滿街到處掛的都是國旗,一派溫馨祥和。那天,在縣城達扎派出所采訪完后,阿壩州公安局一位朋友推薦我去看一下達扎寺。
達扎寺,是一個格魯派寺院,初建于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距今已有近360年的歷史。寺院建筑風格別具一格,既有藏族傳統的建筑風格,又有漢武建筑風格,兩者合二為一,規模宏偉壯觀。寺內除了珍藏有眾多佛像及菩薩像外,還有金汁抄寫的《般若經》等珍貴經典,供有三千多年歷史的佛祖像、高僧字骨和印有六世活佛手紋的石碑等許多珍貴文物。寺內書屋很大,墻上書柜放滿了經書。
這一次到若爾蓋,選擇去唐克大草原,到黃河源頭白河看看。筆直的公路兩旁,一望無垠的大草原,峰巒、草地、經幡、牦牛、雄鷹、帳篷,滿目皆景,凝固記憶。黃河邊,一個禿鷲的叫聲,劃破天空,飛向遠方。
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脈,從西向東,經過若爾蓋大草原,在唐克鎮索格藏寺院前,與白河匯合,形成了黃河九曲的第一大轉彎,蜿蜒曲折。白河發源于紅原縣壤口鄉與刷經寺鎮之間,向北流入若爾蓋大草原的一條河流,全長150公里。在黃河九曲第一灣景區,上山走廊的一個石碑上,有段黃河、白河漢藏雙語的介紹。傳說若爾蓋大草原上的白河,是個美麗的姑娘,而黃河則是相貌英俊、智勇雙全的勇士,在索克藏寺院旁,他們一見鐘情,于是結合在一起,攜手并行,奔流向天涯,奔向大海。
三月的若爾蓋,晝夜溫差大,早晚還很寒冷,白河上的冰也還沒化完,但已經看到了春天的氣息。草原上,放牧的牧民騎著摩托,趕著牦牛和羊兒。白色的帳篷內,炊煙裊裊升起,小孩在草地愉快地奔跑玩耍,無憂無慮。民族的村寨,廣漠的牧場,古老的寺院,神秘的經幡,莊嚴的白塔,給寧靜的黃河源頭帶來了與生俱來的溫暖。
為了讓牧民安居樂業,幸福生活,若爾蓋縣公安局抽了懂法律通雙語的民警組織了“草原星”法治宣傳服務隊,騎著馬,帶著資料,到村寨,進牧區,開展“訂單式”普法宣傳,扎緊牧區第一道“防線”,守好牧民的錢袋子。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九曲黃河第一灣,圣潔雪山之巔,清澈的小河流水,在藍天白云下,從若詩若畫若爾蓋靜靜地流過,流向遠方,造福中國,滋潤著中華大地。
責任編校:石曉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