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深藏于崇山峻嶺之中的美食,讓人一見傾心,再嘗難忘。
隨京昆高速穿行于大小相嶺之間,你的眼可以覽藏彝走廊的山水圖卷。沿途,大渡河蕩起的浪花也仿佛向你訴說著青山不老,山河雋秀。但再美的措辭,此刻也安撫不了饑腸轆轆,怎么辦?穿過泥巴山,越過大渡河天塹,徜徉罷漢源湖的氤氳,只需十分鐘左右便到因石棉礦而命名的大山里的“小香港”——石棉縣。
石棉縣城不大,街道依楠椏河、大渡河穿城而布局,河谷之上四面層巒疊翠的大山把最美的一面留給南來北往的客。縣城地處藏彝結合地帶,開放、包容是這座因礦而生的移民城市的底色。經幾代移民融合的小城會集著八方英才,都說眾口難調,在這個小城卻只需一道美食,就讓眾口不再難調。那就是被吃貨們推崇為“天下第一燒”的石棉燒烤!
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到了石棉縣,不吃一次正宗的石棉燒烤,肯定會是一大遺憾!有著“天下第一燒”美譽的石棉燒烤,絕非浪得虛名,可謂是中國“燒烤界”的“扛把子”(四川話,頭把交椅)。十二萬人的小城里,燒烤店遍布大街小巷,星羅棋布在不到二十平方公里的街道間。
每當傍晚,當大渡河的風與草木吟唱著彝家敬酒歌時,城中近兩百家燒烤店開始忙碌起來。任何食材皆可燒烤,任何時候只要你有時間來小城釋壓,一根根燒烤串串會讓你一見傾心,再嘗難忘。
石棉燒烤中,“鍋蓋”燒烤很有特色。“鍋蓋”是指燒烤用的鐵鍋,這鐵鍋中間有個圓洞,外圈是一圈淺槽,用來盛油。先把肉和菜放在外圍的油里泡泡,然后放到鐵鍋上烤,烤到適合自己口味的程度即可。另一種石棉鐵板燒,是把一塊薄薄的長方形鐵板架在燒紅的木炭上,也有可供漏油的孔洞。上面可烤各種菜品,有時候一盤菜下去,便立即騰起一股紅色的火焰,老板握著長柄鏟的手在火焰上方來回舞蹈,可觀性很強。
隨著油煙的升起,香味立刻彌漫開來,火與肉的藝術便上演了。當油滴到炭火上時,火一下子騰空而起,在空中翻騰出各種形狀。這一刻,你不要目瞪口呆,也不要忙著贊嘆“神奇”。當烤好的食材,分到鐵板的四邊,配上黃豆面、海椒面等調料,慢慢被送入口中,那種靈魂為之一振的感覺,從口爽到胃,從頭爽到尾。
石棉燒烤選肉講究新鮮。鐵板燒熱后,師傅在上面刷一層薄油,然后把五花肉順著火焰燃燒的方向推進去,完成第一遍的燒,這一次是為了燒出五花肉的油脂。接著再用鐵推,把每一塊肉都推到中間燒一遍,再拉回來在沒有孔的地方烤,這樣反反復復幾遍,保證每一塊肉都外焦里嫩,滋味十足。
不知道一盤流油的五花肉會不會告訴你石棉燒烤背后的故事。說石棉燒烤,就不得不說起這里的彝族兄弟。彝族人愛火,眾所周知彝族人自古與火伴生,是崇火敬火的民族。在彝族人看來,人是火造就的,沒有火就不會有人,有了火,才有世界。人生下來第一眼看到的是火塘里的火光,最后人死的時候還是交給了火,人的一生中都有火的陪伴。彝族人崇拜火,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火文化。火塘便是彝族火文化的集中體現。每個彝族家庭在建房之初都會在屋子中間挖一個一米見方、深約七寸的土坑,四周砌上紅砂石打成的石條,上方懸一根用來掛茶壺和吊鍋的可伸縮的火鉤,坑內架起用以支鍋的鐵三角。人們在火塘邊煮飯、燒水、議事、取暖、睡覺,在漫長的日子里環火而居,就像彝族諺語說,“生于火塘邊,死于火堆上”。
西方有普羅米修斯盜火的民間傳說,而咱們東方中國西南的彝族民間也有“阿普仔仔”盜火的傳說。“阿普仔仔”,是一種小巧玲瓏的短尾巴小灰鳥,相傳是西南彝王阿普都木(居木/篤慕)從成都平原遷徙到金沙江南岸羅尼山即今會澤縣境內時,在滔天洪水中所救下的神物。
據說,天王恩梯古孜家有三個女兒,經常飛到一個叫拜谷機嘎的仙境里玩耍。阿普仔仔為了感謝阿普都木救了它,有意識地常引阿普都木也去拜谷機嘎,與三位天女認識。過了一段時間,三位漂亮的天女都對地王都木有好感,產生了愛慕之情。
于是,包括阿普仔仔在內的神物們通過商議,先是派天鵝飛上天宮,向天王恩梯古孜家提婚,遭到了臭罵和驅趕。又派了老鷹、老哇(烏鴉)、青蛇、青蛙、老鼠、黃蜂等集體飛上天宮,向天王提請,允許讓他家的三個女兒同時嫁給地王阿普都木,但還是遭到臭罵和驅趕。被激怒了的眾神物按事先的計劃,群起大鬧天宮,老哇站立于宮頂狂叫,青蛙站上天宮火塘之上亂跳,老鼠爬上宮庭的神壇撕咬著老祖的靈牌,黃峰蜇傷了太后的臉面,青蛇咬傷了天王的腳……
天王恩梯古孜在叫苦之中求眾神物,如若能治好他和太后的傷痛,恢復宮庭的原貌,就可將三個女兒同時嫁與地王。眾神物立即治愈了天王和太后的傷痛,且把天宮的原貌恢復之后,興高采烈地帶著三位天女回到拜谷機嘎,和地王都木成親。
但是,大家又為生活中沒有火而發愁了起來,阿普仔仔主動請纓,要上天宮借火。當它飛抵天宮借火時,天王說什么也不肯。無奈之下,阿普仔仔假裝回家而藏于天宮的屋檐下等待良機。果然天王恩梯古孜笑著對太后說,地上的笨人喲,連取火的辦法都沒有,找一小片金屬與一小塊燧石摩擦,引燃干草,不就有火了嗎?阿普仔仔聽到后,得意忘形地叫了起來。憤怒的天王立即令宮里的仆人們圍捕阿普仔仔。最后,阿普仔仔飛進灶口時尾毛被扯掉,但從煙囪洞中得以脫險。
當它九死一生地飛回拜谷機嘎時,人們和眾神物誰都認不出它來了。人們照它說的方法取火成功。天王恩梯古孜也見著了一大股青煙在拜谷機嘎續續上升,驚嘆道,“看來地王都木也不是可滅之人”。然而,上天宮盜得取火術的阿普仔仔,原來潔白的身體從此變成了灰黑,尾巴也變短了。
傳說畢竟是傳說,大家可以當作茶余飯后的玩笑,可我覺得石棉的“天下第一燒”與彝族的關聯一定淵源流長。以前彝家是沒有餐桌的,圍著火塘的彝家人,就是“燒烤”食物。沒想到用這種粗獷的方式烹飪美食,食過之后卻欲罷不能。慢慢演變至今天,隨著高速的通達,讓深山中的石棉“第一燒”也紅遍了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