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蘇麗,陳建敏,馬 釗,程 燕
(黃山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黃山 245000)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在線課程的建設,OCW(Open Course Ware)通過開放課程,使得全世界高等教育參與者能夠知道其他大學如何開展教學活動,影響教師教學方法,進而間接影響課堂教學;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使得學習者能夠以在線的方式學習,為實現終身學習的宏偉目標打開了一片新天地,促使課堂教學向著混合式的方向轉變,進而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大規模實時交互式在線教學使得幾千萬校園學習者能夠以在線的方式產生“教與學”和“學與學”之間的高質量實時交互,教師能夠實時、互動、異地、分散地讓成千上萬人實現高質量的學習,進而重新定義課堂教學。教育部門曾出臺多個文件,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鼓勵高校開展在線學習、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等多種方式[1]。但由于學習主動性、學習能力等差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不同的學習態度或行為,出現了不同類型的在線學習者,如積極參與者、不積極參與者和旁觀者等,教學質量也出現不同程度的偏差。如何從根本上改善線上學習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是當前特殊時期教學實踐急需解決的迫切問題。
新型的在線學習方式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一直是眾多學者研究的熱點問題,策略的提出大多分為兩種:一種是傳統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的策略,另一種是網絡環境下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的策略。傳統教學中從較高的層面提出策略,但操作性、推廣性不強,在現階段特殊時期更是難以實施;而在線環境中關于提高學生積極性的策略,一方面多是從教師的角度提出的,缺少從學生角度進行研究,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國外學者[3]就將MOOC學習者分為主動參與者、潛伏者和被動參與者。主動參與者具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和自信心,善于并且樂于與其他學生建立關聯,積極參與討論交互并創造新知識。另一方面,已有的在線學習研究背景處于正常環境,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適合線上教學環節的選取與實施、線上學習線下交互等多種模式,并非處于如今疫情防控期間大規模、成建制開展在線教育教學的情境中。
因此本研究以疫情防控期間高校線上教學為背景,以學生為主體,研究學生線上自主學習能力培育的策略,并將這些策略實踐應用于學生的實際在線學習中,進而推廣以整體優化線上教學模式,適用于大規模實時交互式在線教學,改善線上學習效果,以期形成高質量的“互聯網+課堂”[4]。
選取某高校藥學專業65名學生,通過調查研究,專家、教師、學生訪談等研究方法,對在線自主學習過程的不同階段——課前、課中、課后,學生線上自主學習能力培育的策略進行研究,制定學生線上自主學習能力培育的策略,并將研究結果實踐應用于實際的在線課堂中。選用智慧職教云平臺,藥學專業課程“藥品經營管理GSP實務”,對學生線上自主學習能力培育策略進行驗證,進而以整體優化線上教學模式。
調查結果顯示,61.54%的學生表示在此次疫情之前有過線上學習的經歷;96.92%的學生使用手機作為線上學習工具。排名前五的學習平臺依次是智慧樹平臺、超星學習通、智慧職教云平臺、釘釘、騰訊QQ,其中最受歡迎的智慧樹平臺有49.23%的學生表示喜歡。
學生線上自主學習能力培育策略實施前,僅有21.54%的學生明確表示喜歡線上學習方式;有23.08%的學生在線上學習的過程中會經常產生孤獨、無助等消極情緒;58.46%的學生表示否定或不確定自己在線上學習過程中有較強的責任感和意志力,能堅持完成學習任務;18.46%的學生表示自己沒有信心完成線上學習的任務。僅26.15%學生認為自己線上學習時是一個具有較強自主學習能力的在線學習者。
從學習動機和內在驅動力來看,63.08%的學生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參與線上學習;26.15%的學生參與線上學習是希望能提升自己的知識面;僅有23.08%的學生覺得線上學習方式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升。
調查學生在線學習歸因方式,63.08%的學生認為線上學習效果更多的是取決于自身內部因素而不是外部影響因素,認為不穩定的內部可控因為“是否努力”。
調查“在線學習適應能力”得知,僅有24.62%的學生認為自己具備很強的線上學習適應能力;56.92%的學生認為自己能很快適應新的平臺、工具以及線上學習的方式。
在線自主學習獲取信息能力方面,有41.54%的學生認為自己線上學習查找資料時有較強的信息獲取能力和使用能力;僅有38.46%的學生在線上學習過程中能明確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信息。
自主學習能力認知和交流協作能力方面,70.77%的學生線上學習過程中不能或不確定審視自己的行為和想法是否正確,并實時作出調整[5];僅35.38%的學生認為自己具備較強的溝通交流能力;50.77%的學生表示不能或不確定自己能夠與他人順利溝通,并準確、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意思;58.46%的學生表示與獨自完成任務相比,更喜歡小組合作的方式[6]。
線上學習行為調查,70.77%的學生會主動地按時提交作業,46.15%的學生會積極查看平臺資源,29.23%的學生表示線上學習過程中會與他人(老師、同學等)積極交流。
在與學生訪談中,較多學生表示“自律、自制力、自我管理能力”“豐富的求知欲、努力提升知識面”“上進心、勤奮”“積極性、主動性、善于與教師或其他在線學習者交流”是提升線上自主學習效果應具備的能力,也有學生表示學習平臺的操作性、實用性、隨時隨地學習等功能[7],可以幫助學生提升線上自主學習效果。
根據研究對象調查數據反饋,課程組制定學生線上自主學習能力培育的策略,對在線自主學習過程的不同階段——課前、課中、課后分別實施培育策略,構建學生在線自主學習的全過程,具體策略及研究內容如圖1所示。

圖1 “互聯網+課堂”背景下學生線上自主學習能力培育策略研究
本研究以學生為主體,要求學生參與在線自主學習全過程的各個環節。課前在教師引導下實施開放發散思維策略,通過學生參與教學計劃的制定,選取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學習目標由教師引導進行量化,達到課前學生充分參與的效果。課中實施師生交互干預調整策略,比如:由教師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學生對學習線索的探尋,其過程師生交流;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師生探討,共同解決;在課堂樹立學習榜樣,積極的自主學習者可營造整個積極的在線自主學習氛圍。課后環節,實施引導歸因策略進行課后反思,如:設立評價環節,師生共同參與交互反饋,對已學習內容進行復盤;最終應由教師和學習榜樣對整個課程引導歸因,歸納總結師生共同得出的課程內容、重難點,歸納總結積極有效學習的方法,達到學習的提升。將本培育策略在實際的在線課堂藥學專業課程“藥品經營管理GSP實務”中進行驗證,優化線上教學模式,用于改善線上學習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最終適用于大規模、成建制“互聯網+課堂”。
“藥品經營管理GSP實務”課程安排為14周,28學時。前6周以學生在線自主學習方式進行課程學習,教師通過智慧職教云平臺發布學習任務、簽到、上傳學習課件、習題、課后討論等,并建立騰訊QQ群增強互動和檢查學習進度,第6周進行階段性測驗一(線上)。第7周開始實施學生線上自主學習能力培育策略,課前學生以投票、發起討論等形式參與課程教學計劃制定,發布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課中教師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探尋學習線索,對在線學習過程出現的問題以師生實時互動的形式及時解決,并樹立積極的在線學習榜樣。課后對課程、教師進行評價,教師引導歸因,提升學習內涵。
在前期研究中,課題組對“互聯網+課堂”背景下學生線上自主學習行為和心理特征進行了研究,由于學習主動性、學習能力等差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不同的學習態度或行為,出現了不同類型的在線學習者,如積極參與者、不積極參與者和旁觀者等,教學質量也出現不同程度的偏差[5]。
通過學生線上自主學習能力培育策略的實施、干預,學生在線學習的各方面均有較顯著的提高。74.24%的學生認為自己較之前更加適應在線自主學習的方式;68.18%的學生認為“互聯網+課堂”在線學習的方式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升,相較之前提升了45.1%。71.21%的學生認為自己在線學習的過程中變得較之前更加積極主動;43.94%的學生認為自己積極主動學習的動機是內部動機,如提升自我;63.64%的學生通過線上自主學習能力培育策略的干預,認為自己提升了自我督促、自我反思的內在驅動能力。74.24%的學生認為自己提升了信息素養能力,如正確獲取、使用和評價信息的能力;59.09%的學生通過線上自主學習能力培育策略的干預,認為自己具備了較強的溝通和人際交往能力,這較之前提升了23.71%;68.18%的學生表示,自己會更加積極地去查看學習資源參與學習活動;69.7%的學生通過線上自主學習能力培育策略的干預,在線上自主學習時,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更加有自信,有信心完成任務。66.67%的學生表示較之前相比對在線學習的方式更喜歡,并且期望今后學習更多的在線課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當前形勢和“互聯網+課堂”背景下,新型的在線學習方式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從根本上改善線上學習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是當前特殊時期教學實踐中急需解決的迫切問題[8]。本研究對學生線上自主學習能力培育的策略進行研究并實踐運用,旨在加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形成更好的學習習慣,力求不折不扣達成教學目標,提高在線教學質量,把“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