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浩 戴小紅 郁國培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 浙江杭州 310018)
傳統國際貿易是指不同國家之間商品與勞務基于傳統方式開展的貿易行為。傳統的國際貿易一般要經歷商品信息的搜集、商品和價格的比較、國際貿易談判和合同簽訂、貨款的支付結算直至最終的貨物啟運、交貨等諸多線下環節,各種復雜的流程和各國間不同的貿易規則,注定了傳統國際貿易的時間成本、人工成本等綜合貿易成本高企,而在高交易成本的約束下,傳統國際貿易往往只適用于大宗貿易,也只有大宗貿易帶來的收益才能覆蓋貿易過程中所付出的高昂成本。若以當前電子商務的術語來詮釋該類模式的特點,一般可以歸類為線下B2B(Business To Business)模式。
傳統國際貿易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按商品流向可分為進口、出口和過境貿易;按是否有第三方參加可分為直接、間接和轉口貿易;按國境關境可分為總貿易和專門貿易,我國采用的是專門貿易體系;按商品形態可分為貨物貿易(有形商品貿易:Tangible Trade)、服務貿易(無形商品貿易:Intangible Trade),服務貿易不反映在一國的海關貿易統計上但顯示在該國國際收支表上,定期由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相關數據,按海關監管方式可分為一般貿易(海關代碼0110)、市場采購貿易(海關代碼1039),還有加工貿易、補償貿易、技術貿易等等,隨著時代的發展又逐步加入了電子商務的監管內容(見圖1)。

圖1 傳統國際貿易分類要點
隨著信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國際貿易已脫離線下而通過線上形式開展商品信息的搜集、商務接洽與談判、合同訂立與付款等一系列商務流程,除了有形商品的物流服務必須通過線下開展之外,幾乎可以將所有其他環節線上化。對比國內貿易中的電子商務趨勢,可以稱傳統國際貿易已經在這個特定的國際互聯網時代轉型成為跨境電商形態,或者說跨境電商就是互聯網時代的國際貿易。
數字貿易是跨境電商更為高級的進一步發展,主要體現在數字經濟時代對互聯網時代的迭代,在數字經濟時代以互聯網為底層基礎設施,再疊加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5G通信、物聯網等各類先進科技,跨境電商已經可以從單純的網絡營商而逐步發展進入以新零售、新制造等為特征的,具體以定制化生產銷售、智能制造等為體現的更為高級的數字經濟階段(見圖2)。

圖2 國際貿易發展的三個階段
在傳統國際貿易形式向跨境電商形式發展轉變的過程中,中小企業的參與度越來越高。在電商平臺的驅動下中小企業抹平了競爭劣勢,逐漸形成了產業鏈、生態鏈上的重要節點。借助于數字技術的發展紅利,中小企業跨越制度、體量、信用等諸多貿易鴻溝,在互聯網時代的數字貿易價值鏈上正凸顯其獨有的鏈上價值。在2016年杭州舉行的G20峰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幕致辭中提出要“幫助中小企業深入參與全球價值鏈”;2019年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APEC工商咨詢理事會(APEC Business Advisory Council,簡稱ABAC)上,B2B跨境電商平臺敦煌網創始人王樹彤亦倡議組建全球首個“中小企業全球價值鏈網絡”(SG Network: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Global value chain Network)。隨著消費數據共享升級為產業鏈數據共享、交易平臺化升級為服務平臺化、封閉生態系統升級為開放生態鏈的三大趨勢演進,被數字技術推上國際貿易歷史舞臺的中小民營企業,也同時作為跨境電商的生力軍發展壯大,反過來也不斷推動跨境電商向數字貿易階段持續升級轉換(見圖3)。
一般來說,中小企業大多屬于民營企業范疇。以紹興海關數據為例,紹興首次有進出口記錄的企業在1993年為445家,2002年突破1000家,到2018年突破10000家,外貿實體26年增長近22倍,其中民企是紹興外貿的中堅力量(王旭東,2020)。互聯網時代的外貿已經無法離開跨境電商,而跨境電商發展的高級階段必然是全面的數字貿易。在由浙江大學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中小企業跨境電商白皮書》中,基于阿里巴巴國際站的數據展望2025年,屆時跨境電商將進入全球數字貿易階段(馬述忠,2019)。
在數字貿易階段,面對商業基礎設施和商務機制的巨大變化,勢必重構產業鏈和生態鏈,以信息流、價值流最優的角度解構和組合,最終在市場的引導下形成平穩的商業格局。借助數字技術觸達客戶,數字貿易幫助中小企業站在與大型企業相似甚至相同的起跑線上,其中至關重要的決定性跨越是來自服務生態與金融支持的全面改善和優化,其中服務生態部分構成了數字貿易的生態鏈,而金融支持部分則是該生態鏈上不可或缺的關鍵動力。
與傳統國際貿易相比,數字貿易時代的外貿參與方呈現出小型化、分散化、海量化的顯著特點。傳統國際貿易由少數大型企業構成的簡單貿易生態也勢必逐步過渡到一個多元化的、由多條產業鏈編織而成的一種復雜多鏈結構,可以稱之為數字貿易生態鏈或生態圈。本質上它是一個三維的概念,源自一維的供應鏈、二維的產業鏈而再度進行的維度擴張(史浩等,2021)。在當今互聯網時代的實務環境中,生態鏈最為顯性的表達就是數字化平臺對于資源的強大聚合能力,而在缺乏數字化平臺的傳統國際貿易環境中,WTO是二戰以來最具代表性的全球主流貿易資源和規則聚合平臺。
在國際貿易現實層面,世界貿易組織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作為世界上最為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之一,在維護國際貿易規則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中國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并借此契機實現了經濟的跨越式發展,為中國的大企業提供了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大企業同臺競技的舞臺與機會,在這個開放和公平的商業環境中加速推進了中國的改革開放、經濟發展以及整個社會的現代化建設進程。
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WTO也開始將聚焦于大企業的注意力逐步進行轉移,開始審視數字貿易背景下異軍突起發展迅猛的中小企業。2017年12月WTO發布《電子商務聯合聲明》,強調電子商務的重要性,并倡議所有WTO成員重視電子商務帶來的機遇,支持并投入電子商務的發展。事實上,該聲明可以理解為是對2016年馬云代表中國提出的eWTP(將國銀等,2019)理念的一種回應,是國際主流經濟組織對跨境電商的高度認同。
世界電子貿易平臺(Electronic World TradePlatform,簡稱 eWTP)是由馬云代表中國提出的一個新的世界貿易框架,于2016年在G20杭州峰會上被寫入聯合公報并得到廣泛關注及認可。由于現有的傳統國際貿易規則滯后于快速發展的數字經濟時代,eWTP理念的愿景是創新拓展現有的國際貿易框架、體制、機制,從而加速推進國際貿易發展乃至推動全球經濟的增長。具體而言,eWTP能夠實現普惠貿易(不僅僅是便利于中小企業,還能夠幫助發展中國家、甚至欠發達國家參與全球貿易);eWTP能夠超越政府的傳統貿易協定束縛,甚至形成全球數字海關,從而構建出一個全新的國際貿易框架體系。
該理念的提出是基于當前現實環境所發生的巨大變化。首先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技術環境已經成熟,中小企業已經可以借助數字技術提升競爭力、打造供應鏈、形成產業鏈,從而跨越與大企業間的貿易鴻溝,消弭大企業的貿易壟斷。其次,以政府為主導的治理環境尚有不足,尤其是存在于區域貿易組織內部和外部以及各貿易組織之間的貿易壁壘,嚴重阻礙了全球自由貿易發展趨勢,阻礙了全球產業鏈的順暢運轉、生態鏈的和諧發展。因此,作為對原有世界貿易框架的創新,新誕生的eWTP理念將秉持數字技術基礎上所推行的數字貿易這一核心觀點(其中eWTP的e就很明顯地充分強調了數字技術),將所有類型的企業(不僅僅是20%的大企業,也包括其他80%的中小企業)均納入其支持范疇。同時,基于這一貿易框架平臺,不拘泥于政府協定的牽絆而是圍繞各個企業的個性化需求,自由高效地開展國際貿易,組建數字貿易的產業鏈和生態圈。從這個意義上來看,eWTP就是一個現實版數字貿易的世界級平臺,是數字貿易產業鏈、生態鏈的完美支撐。eWTP生態鏈上可以完整聚合數字貿易所有類型的服務要素,如物流服務、金融服務等形成eWTP的基本服務群,其中包括但不限于金融服務,均通過eWTP框架服務于外貿企業的供應鏈、產業鏈和生態鏈(見圖4)。
2017年3月,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和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宣布,首個eWTP試驗區在馬來西亞落地,同年11月雙方宣布全面啟用并運營該eWTP試驗區——馬來西亞“數字自由貿易區”(DFTZ:Digital Free Trade Zone),這是中國以外的第一個eWTP試驗區。eWTP讓小企業享有平等的貿易便利,馬來西亞數字自貿區啟用后,其商業基礎設施全面升級,惠及數十萬馬來西亞及東南亞中小企業和年輕人,馬來西亞DFTZ的貨運清關時間已經從1天降到3小時①。2018年10月和12月,阿里巴巴集團又分別與盧旺達和比利時宣布共建eWTP,這標志著eWTP開始進入非洲和歐洲。2019年6月,義烏市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署eWTP戰略合作協議,全球最大線下市場與最大線上市場攜手,雙方將探索服務全球中小企業的貿易新規則與新模式。至此,作為全球數字貿易框架的生態鏈平臺已初具雛形,各國企業尤其是各國中小型外貿企業,均可鏈入該數字貿易生態圈,為將來進一步實現超越國界和貿易組織邊界的全球數字貿易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現階段eWTP本質上倡議在國際貿易中對全球中小企業實現更低稅收、更快通關等便捷服務,從而最終通過多個e-Hub區域節點搭建起一條全球貿易的快速通道e-Road。在構建數字貿易生態的過程中離不開資金的大力支持,2018年5月23日首支源自中國、定位全球化的基金“eWTP生態基金”正式在香港發布,首期規模高達6億美元,隸屬eWTP生態基金旗下的首支“eWTP科技創新基金”也正式面市②。因此,eWTP的定位自誕生之日始就帶有濃厚的生態鏈色彩,eWTP的構想將帶動全球中小企業的新貿易網絡都參與其中并獲益和發展,它不是僅面向阿里系的一個狹隘的金融扶持渠道,而是對數字貿易全生態鏈在全球視角下的金融動力機制。
事實上,除了以eWTP生態基金為代表的基金形式,能賦能生態鏈并供給金融服務的形式和機構很多,一般有商業銀行、商業保理公司、信托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等金融型企業,另外還有各類非金融型企業,如供應鏈金融中的核心企業、商務活動中的物流企業、行業龍頭企業、供應鏈公司、外貿綜合服務平臺、電商平臺企業、金融信息服務平臺、金融科技公司等各類企業,這些異質多態的企業類型都可以向供應鏈、生態鏈提供豐富多樣的金融服務。也就是說,除了通過eWTP框架可以向數字貿易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目前還存在大量的不通過eWTP框架而直接向數字貿易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企業,如銀行、保理公司等(見圖5)。

圖5 數字貿易產業鏈生態鏈金融服務
從銀行角度來看,目前各大銀行開展的供應鏈、產業鏈金融有招商銀行“點金物流金融”、浦發銀行“企業供應鏈融資解決方案”、廣發銀行“物流銀行”業務、光大銀行“陽光商品融資”、華夏銀行“融資共贏鏈”、工商銀行“財智供應鏈”、中國銀行“融易達”、交通銀行“蘊通供應鏈”等。從商業保理公司角度來看,2020年10月18日銀保監會正式下發《關于加強商業保理企業監督管理的通知》(205號文),為商業保理服務繼續穩步推進設立了新規,奠定了良好發展的堅實基礎。2021年1月13日,字節跳動公司成立海南字跳商業保理有限公司③,瞄準產業鏈金融方向布局“科技+金融+產業”,通過實體產業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新型科技培育金融生態,意欲與其電商業務共同形成協同效應。以銀行、保理企業為代表的面向數字貿易的供應鏈、產業鏈、生態鏈金融的發展正加速迭代、方興未艾,正如海爾金融保理的劉中錫④所提出的“以核心企業為主的供應鏈金融,將轉變為產業鏈金融、生態鏈金融”。也就是說,今后數字貿易將不再局限在供應鏈金融狹窄的支持范圍之中,代之以范圍更為寬泛的、功能更為強大的產業鏈金融、生態鏈金融來支撐高階數字貿易的發展。產業鏈金融、生態鏈金融的結構圖譜如圖5所示,正處于全體系的構建形成、各元素的協作融合之中。
在全體系各類型產業鏈金融、生態鏈金融構建形成過程中,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數字貿易(或電商)B2B平臺的生態匯聚效應。從線上來看,通過構建B2B生態圈將供應鏈、產業鏈金融的各方主體吸引過來,包括資金提供方、擔保機構、保險公司、倉儲公司、物流公司等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數字貿易B2B生態圈就是阿里巴巴國際站及其綜合服務平臺“阿里巴巴國際站跨境供應鏈(原一達通)”,通過平臺的交易、商流、風控等措施可以實現金融服務與保障,幫助資產方客戶得到相對便宜的資金,幫助資金方投資者更全面精準地控制風險,甚至還可以通過同業拆借、轉貼現、租賃保理、ABS、資管計劃、Pre-ABS、私募基金、互助擔保基金等方式拓寬生態鏈金融資金來源,進一步探索建立金融資產二級流轉市場機制。
數字貿易B2B平臺的生態匯聚效應還體現在線下實體承載方面,一般的做法是設立數字園區以吸納數字貿易企業以及包括金融服務企業在內的相關企業。2019年8月杭州首個數字經濟產業園區落成,其中的跨貿小鎮聚集了1800多家產業鏈企業,2018年稅收達16億元⑤;目前上海擁有與數字貿易相關的園區有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上海松江經濟技術開發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上海奉賢經濟開發區、上海紫竹科學園區、上海多媒體產業園、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等,其發展基本思路是逐步構建以數字貿易平臺為核心,整合包含上下游商家、海關、政府、金融機構、海外渠道、行業聯盟等在內的一體化數字貿易產業鏈生態圈。在園區建設中,金融服務體系的構建占據著重要地位,浙江省數字貿易先行示范區建設方案中就多次提出要重點發展跨境貿易金融、加強eWTP示范區跨境金融服務,因此以真實交易背景為基礎、以大數據為核心的跨境電商綜合信用、保理、供應鏈金融和信貸服務等項都被列入重點支持的范圍。由此可見,數字貿易生態鏈的金融服務體系已經處于全方位構建之中。然而,以上的金融服務形式基本還屬于傳統金融線上化、線下金融積聚化的模式,隨著金融科技的迅猛發展,在金融體系的構建過程中也出現了新型的數字貿易生態鏈金融服務形式,即區塊鏈金融。
區塊鏈技術是一種建立在非對稱加密基礎之上的分布式賬本技術,它能夠天然地將各參與方通過區塊鏈特有的分布式機制實現數字信息的共享和協同。自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區塊鏈技術集體學習之后,區塊鏈技術領域掀起了一輪研究和應用發展高潮,尤其是近年來在金融領域的發展和應用日益引發廣泛關注。2020年7月中國人民行發布了《推動區塊鏈技術規范應用的通知》及《區塊鏈技術金融應用評估規則》,這類規范性文件的出臺意味著整個金融行業對于區塊鏈的應用開始逐步形成統一的標準和要求,推動區塊鏈技術進入金融行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獲得了頂層監管部門的許可和操作指引。
區塊鏈技術中的安全共享機制特別適合構建新型的數字貿易產業鏈、生態鏈金融服務。數字貿易中的產業鏈與區塊鏈金融在拓撲和邏輯上有著高度一致的契合度,都是由多方參與的合作形式,都具備鏈式的結構,鏈上運行的商業邏輯和數據都是數字形態(見圖6),因此區塊鏈上構建數字貿易產業鏈的金融服務順理成章。2019年,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印發了《關于完善外貿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銀保監發[2019]49號),為了響應該文件提出的外貿金融業務訴求,中國銀行業協會聯合工、農、中、建、交等五大銀行,于2020年組織開發投產了“中國貿易金融跨行交易區塊鏈平臺”(CTFU平臺)。目前投入使用的數字貿易區塊鏈金融項目很多,代表性的平臺還有中國建設銀行的“BCTrade2.0區塊鏈貿易金融平臺”,該平臺能提供國內信用證、福費廷、國際保理、再保理等功能,參與方主要來自三類客戶,即銀行同業、非銀機構和貿易企業,其中銀行同業包括建行54家境內外分支機構和40余家同業機構⑥。另外,還有由國家外匯管理局組織開發并于2020年投產的“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⑦,其典型的應用場景有“出口信保保單融資”“出口應收賬款融資”“企業跨境信用信息授權查證”“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真實性審核” “服務貿易對外支付稅務備案信息網上核驗”等。為了應用區塊鏈技術打造供應鏈金融的升級版,中國銀行作為我國專業的外貿外匯銀行,還特別發布了《關于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全力支持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提升的若干措施》,對于形成數字貿易產業鏈金融服務體系代表銀行業表明了自己的鮮明態度。

圖6 數字貿易供應鏈金融服務
非銀行參與構建的新型態數字貿易產業鏈也是百花齊放,各類型企業推出了多種數字貿易區塊鏈金融平臺,其中以螞蟻集團的Tusple平臺最具代表性。
2020年9月25日INCLUSION外灘大會上,螞蟻集團發布了數字化國際貿易和金融服務平臺Trusple(名稱來源于“因為相信,所以簡單”:“Trust Made Simple”),該款全新面世的數字貿易產業鏈、生態鏈金融解決方案,是以螞蟻集團旗下的螞蟻區塊鏈為底層技術的創新型解決方案。Trusple生態鏈上集中了各大電商平臺、多家商業銀行以及各類數字貿易服務商(物流服務商、供應鏈服務商等等),通過生態鏈上的數字流動和存證,無論企業的大小均可以實現互信的交易,極大地提高了貿易效率。在金融服務方面,企業能夠借助區塊鏈的功能實現訂單支付和融資、付款擔保和貼現等智能金融服務,助力中小企業建立鏈上信用、獲取金融服務并使之能跨越貿易鴻溝參與到國際數字貿易競爭之中。
2020年11月,中國寶武集團聯合包括產業龍頭(鞍鋼集團、山鋼集團、華菱集團等)、金融機構、科技平臺(京東數科、騰訊云計算、金融壹賬通、中企云鏈、云趣數科等)、科研院所、專業機構在內的共計26家機構,共同聯名發布了《產業金融區塊鏈聯盟白皮書》,宣告并明確了產業鏈金融體系構建的方向(劉會玲,2020)。同月,中國寶武旗下金融服務平臺歐冶金服在第三屆進口博覽會上正式發布了自主研發的跨境貿易金融服務平臺——EFFITRADE,通過該平臺中國寶武集團與中國工商銀行共同協作完成了國內首單區塊鏈跨境信用證,極大提升了國際貿易效率,在提供可信的跨境結算方案的同時,也推動了國際貿易的數字化進程。
根據狄剛(2019)的分析,區塊鏈金融為解決當前國際貿易金融中的痛點和難題、構建新型的金融服務體系提供了較好的破題思路,中國人民銀行也進行了積極有益的實踐探索,于2018年在深圳推出了“央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總之,從當前區塊鏈金融在數字貿易產業鏈上發展的趨勢來看,無論是銀行型還是非銀行型的,也無論是電商平臺型亦或是產業龍頭型,從其應用拓展的速度和范圍來判斷,未來新型的生態鏈金融服務體系將大概率構筑在區塊鏈金融的基礎之上。
注釋:
①來源:浙江日報,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3057161743639495
②來源:北京商報,http://app.myzaker.com/news/article.php?pk=5b056bb1a07aecf505000301
③來源:新浪財經,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yjdt/2021-01-14/doc-ikftssan5861824.shtml
④來源:新浪財經,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9-07-07/doc-ihytcerm2001647.shtml
⑤錢江晚報,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0757695891966740
⑥來源:搜狐網,https://www.sohu.com/a/347781011_825922
⑦來源:中國證券報,http://www.cs.com.cn/yh/04/202105/t20210518_6167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