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燕CHEN Xiao-yan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
建筑行業在我國有著多年的發展,長期以來,定額是計價依據,但定額一直為政府主導,這種計價機制與當下市場經濟的發展存在著一定的矛盾,企業在市場上的自主經營積極性不夠,制約了工程造價的市場化進程。近些年來,隨著行業內逐步意識到了定額計價依據的不足,我國陸續開展了工程造價的市場化改革,且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大數據技術對工程造價市場化改革有著重要的影響,為提升改革成效,需結合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現狀,保持改革方向的正確性、策略的有效性。
大數據技術是互聯網時代衍生出來的新技術,這一技術中集成了多種的現代化技術,可對海量的數據加以存儲和挖掘。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日漸進步,這一技術在越來越多的領域都得到了應用,在工程領域,大數據技術也日漸被應用到其中,給工程造價的市場化發展和改革提供了技術支持。大數據技術下的項目階段與工程造價的對應關系如圖1 所示。

圖1 項目建建設階段與工程造價的對應關系
在建筑工程的造價管理和控制中,針對造價計算,主要包含了算量和計價的過程,具體來說,其步驟如下:按照施工圖紙,由專業人員對每一個分部分項工程的工程量都加以精準計算;根據前期計算所得到的結果,直接依照定額來完成組價;按照取費標準得到最終的工程造價。根據這一工程造價的計算過程,可以發現,設計圖紙是計價的前提,一旦圖紙存在問題或者沒有圖紙,工程造價工作將無法順利實施[1]。隨著市場經濟的現代化發展,傳統的這種工程造價計算方式顯然已經難以適用,尤其是大數據技術出現以后,工程造價計算方式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經由大數據技術,可根據對項目規模、功能定位、規劃指標等各種數據的整理和處理,對其中的造價數據加以挖掘和處理,篩選出與工程造價息息相關的人工、材料和工期指標。
任何規模、類型的工程項目實施中,工程造價管理和控制的關鍵都應該放在項目的前期階段,通過前期的造價管理和控制,可大大提升造價管理水平。大數據技術在應用于工程造價管理后,可給控制工作帶來巨大的便捷,因為大數據技術的使用可從海量的信息中提取有價值的數據,也就可提高預算準確性,預算準確度的提高也就可使得工程造價控制可順利開展。此外,大數據技術下可對項目的全部歷史數據都開展細化分析,在此基礎上也就能夠對工程造價開展精準預測,預測結果更接近實際,準度更高[2]。
信息技術是加快大數據技術發展的內在驅動力,正是因為我國在當下進入了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在加快大數據技術發展的同時,也使得大數據技術被應用到了越來越多的領域,在建筑行業中的大數據技術應用,可利用大數據技術來開展各種的數據分析,比如,政策與市場的相互作用、計劃投資與市場價格關系的把握,都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來實現,通過對不同類型數據內在聯系的分析,可給政府職能轉變和工程造價的市場化改革提供技術支持,使得工程造價能夠更好地迎合市場經濟的發展環境。
建筑工程項目中的工程造價控制,可使得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一切的工程資源都得到有效的分配,使得建設單位的投資資金能夠被合理利用。建設單位作為項目實施的重要參與者,雖然并不直接參與施工建設活動,但對于項目建設中的工程量、進度、材料費、造價管理都負有一定的責任,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來選擇施工單位,在評標過程中,工程造價是一個關鍵性的評價和參考標準,如果能夠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在工程造價控制中,就可以提升造價控制水平,最終來幫助建設單位來控制投資,提升項目效益。
很多的建筑工程項目都為大規模項目,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需耗費比較長的施工時間,漫長的項目施工階段,可能會遭遇來自各個方面的風險,不確定因素的出現增大了造價管理的難度,而大數據技術在應用到造價管理以后,可集成和整合不同階段的項目信息,進而來輔助工程造價管理和控制,經由大數據和信息技術結合所構建的工程數據庫,可幫助工程企業結合項目特點來構建科學的造價指標,利用專有的造價軟件來對各個要素的價格開展測算,實現施工階段的成本控制。
現階段的建筑市場上,大數據技術在工程造價方面顯然已經得到了有效的利用,積累了豐富的造價管理經驗,但從行業整體發展情況來看,大數據技術在工程造價中的應用尚處于初期階段,技術應用尚不成熟,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在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在工程造價中時,為發揮技術優勢,需國家或者地方有關部門,根據行業內工程造價的管理現狀,對工程造價數據建立統一的規范,但顯然,我國的工程造價大數據技術應用中,卻并未出臺造價數據的統一標準,存在著明顯的地區差異。目前,我國已經陸續出臺了統一的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但實際的工程造價管理中,定額思維還居于主導地位,但每個地區的定額都有所區別,最終使得在工程造價管理時,不同地區的計價依據有所不同[3]。此外,地區要素市場也表現出各自的特點,同一要素的價格差異,使得在未形成統一造價數據標準的情況下,跨區域的造價數據查詢相對困難。
就現階段的工程造價現狀來看,各個地區所發布的官方造價數據都僅僅開展了簡單的分類處理,卻并未進行造價數據的深度挖掘,建設單位、施工企業和咨詢公司,在利用大數據技術來開展造價管理和控制時,缺乏對各種造價數據的統計與分析,也就無法從中挖掘出潛在的數據來輔助造價決策。
大數據技術在工程造價中應用時,為發揮大數據技術的優勢,提升造價管理和控制水平,需保障不同類型數據之間的互聯與互通,在數據共享的前提下保障造價數據的價值實現。但就我國大數據技術在工程造價中的應用現狀來看,每個地區在造價信息管理系統中的數據存儲格式有所區別,不同系統之間沒有統一的數據交換協議、接口行業標準,不同數據之間互聯互通難以實現,地區造價信息系統處于獨立運行的狀態下,造價信息的調用非常不便。另外,作為工程項目的重要參與者,建設單位、施工單位之間,并未就工程造價管理來實現信息共享,也給造價管理帶來了較大的難題。
針對工程造價數據發布的官方渠道,主要是發布在地方期刊或者是工程造價管網的,在這些數據發布之前,一般要在當月或者次月來采集、歸納與加工,在經由處理以后,次月或者在下個月,這些數據才能夠及時發布,因為數據發布會存在一定的時間滯后性,一旦造價數據處理到發布的這一時間段內存在數據更新不及時的情況,就會導致工程造價與實際的偏差過大,造價數據的準確度不夠。因此,大數據技術在工程造價中應用時,存在著造價數據更新不及時、數據失真嚴重的問題,如果造價管理人員直接利用此數據來進行造價控制,將無法保障造價管理目標的實現。
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加快了工程造價的市場化改革,為保障工程造價市場化改革成效,就需要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要根據行業發展的特點,來構建統一、協同的工程造價數據管理制度。首先,形成從中央到地方各部門統一的數據交流機制,消除區域之間的數據壁壘;其次,加大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通過大數據技術來構建工程造價數據綜合管理平臺,使得在該平臺的支持下,工程造價數據的采集、存儲和集成,都可以在該平臺的功能下完成,確保在工程造價計算和管理時,政府主管部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可相互監督和約束;完善關于工程造價數據采集、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給予造價數據處理提供法律保障[4]。
結合大數據技術在工程造價市場化改革方面所存在的不足,為加快工程造價市場化進程,在當前及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同樣需建立即時更細的造價數據發布機制,此機制的建立需要由專有部門來牽頭,且該發布機制應該為全國性。其次,專業部門還需要做好在工程造價數據發布方面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咨詢機構、軟件廠商等不同主體之間的關系協調,確保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各個單位可及時向全國性的工程造價綜合數據發布平臺上傳信息。
建筑工程項目的開展中,關于工程造價的數據種類繁多且數據量龐大,這種數據特點使得在開展工程造價市場化改革時,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當采用大數據技術開展相應的數據分析時,因為不涉及抽樣分析過程,而是需對全部數據都加以處理,這種數據處理機制下,往往會存在數據噪聲,數據噪聲嚴重干擾了工程造價數據的準確性[5]。因此,在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展造價數據的分析時,需明確研究對象,從源頭上減少數據噪聲的出現。比如,建設單位為買方,其對應的研究對象則為賣方行為,在開展數據分析的過程中,應做好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的報價數據分析。
大數據技術的特點要求在將該技術應用在工程造價的過程中,需注重數據采集和使用的安全性,不論是工程造價數據的收集和使用,都應該保障來源和存儲的安全性,避免數據丟失等引發的安全問題。首先,造價管理人員需對不同數據崗位上的人員開展權限劃分;其次,對于數據采集和存儲環節,應利用加密技術,以提高數據安全性;最后,構建數據維護制度,定期安排專人來進行數據維護和備份。
工程造價工作的開展中,為提高造價準確度,在開展數據處理的過程中,需要的數據信息量是非常龐大的,但就當下的實施情況來看,工程造價大數據技術應用時,數據共享率還相對偏低,造價數據和信息并不能在造價控制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在當前及未來的大數據技術應用中,要擴大數據采集來源,保障數據來源的多元化,按照數據庫中的數據收集和使用標準來進行數據收集,從源頭上保障數據數量和質量。工程造價信息收集與處理標準如表1 所示。

表1 工程造價信息收集與處理標準
大數據技術在工程造價市場化改革的過程中,為有效發揮大數據技術的優勢和作用,就需要進行信息查詢和發布綜合平臺的構建。雖然在當下的市場上,我國已經建立了關于工程造價的信息資源發布平臺,但這些平臺在建設和應用時還依舊存在很多的不足,一些造價信息的發布和處理都不夠及時,這種情況導致工程造價數據和信息無法得到有效的利用。未來需通過大數據技術來提高造價數據和信息的利用價值,就需要構建科學且完善的數據信息共享平臺,使得有關人員可以在造價管理的過程中,直接從該平臺上調取信息,確保造價數據和信息的公開性。
為有效加快工程造價的市場化改革,各個造價人員都需要在當下的發展條件下樹立大數據思維,在造價管理的各個環節和過程中,都樹立大數據思維,用大數據理念和技術來解決大數據處理中的諸多問題。工程造價管理人員為提升造價管理的整體水平,需學會用大數據思維來解決各種問題,緊跟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情況,在自身的崗位上不斷提高自己,使得這些崗位人員可掌握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云計算等技術,意識到大數據給工程造價市場化所帶來的改變。
大數據技術是新時代的產物,此技術在工程造價中的應用,有效加快了工程造價的市場化變革,推進了行業進步。但大數據技術在工程造價中的應用尚存在很多的不足,未來的發展過程中,都要不斷加大創新,以保障大數據能夠在工程造價市場化改革中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