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空間站模型按照規劃,中國空間站將于2022年完成在軌建造,設計壽命不小于10年。

10月21—27日,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舉辦,展覽以“創新驅動發展 邁向科技強國”為主題,包括百年回望、基礎研究、高新技術、重大專項、農業科技、社會發展等12個展區,通過1300多件實物、200多件模型等,集中展示“十三五”以來重大科技成果。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展覽重點展示“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研究、“天機”類腦芯片等基礎前沿重大突破以及散裂中子源、“慧眼”衛星等科學裝置。面向經濟主戰場,重點展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京華號”國產最大直徑盾構機等。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重點展示中國空間站模型、火星車、“嫦娥五號”“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集成電路裝備、全球首個第四代核電高溫氣冷示范堆、“國和一號”核電機組等國之重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重點展示一體化全身正電子發射/磁共振成像裝備、無人植物工廠水稻育種加速器以及“科技抗疫”“科技冬奧”的最新成果……一件件實物、一個個模型生動詮釋著“十三五”期間我國科技創新取得的重大進展和突出成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模型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自主建設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

“國和一號”核電機組模型
“國和一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大型非能動壓水堆型號,發電量125億度/年,減少CO2排放量1000萬噸/年,可提供40000萬平方米供熱面積。

1 科技冬奧
2016年11月,科技部牽頭發布了《科技冬奧(2022)行動計劃》。科技冬奧重點圍繞“零排供能、綠色出行、5G共享、智慧觀賽、運動科技、清潔環境、安全辦賽、國際合作”等8個方面統籌設計重點任務,為北京冬奧會辦賽、參賽、觀賽提供關鍵核心技術支撐。

2 “奮斗者”號模型
2020年11月10日,中國載人潛水器“奮斗者”號在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成功下潛突破1萬米,達到10909米,創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

3 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懸浮列車
高速磁懸浮列車是利用電磁吸力使列車懸浮于軌道,實現無接觸“貼地飛行”,時速可達600公里,是當前可實現的地面最快大型交通運輸工具,填補了航空和高鐵之間的速度空白。

4 “祝融”號火星車模型
今年5月,“祝融”號火星車成功駛上火星表面,按計劃開展巡視區環境感知、火面移動和科學探測。